每次翻开历史书籍的时候,都会有两种奇异的感觉。
一种是说不上的沉重,另一种是来得很莫名其妙的幸福感。就好像自己是一个拾荒者,跟在历史的后头拾荒。即使偶尔会被厚重的历史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是仍然会觉得自己幸福。因为觉得自己参与其中,会被写进那动荡时代的故事中。
在看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时,这两者的磁场尤为强烈。我会深深纠结于那八十九年的***,却又觉得自己正在幸福地拾荒着。于我而言,这本书就好像是一个装满了硕果的麻布袋,却因为一个破洞而一路撒下食物,于是我一路追随一路幸福拾荒。到最后,不,也许只走到一半的路途,会觉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收获满满。而打开手心翻看的时候,会发现原来那八十九年的积累,不过是一场自我淘汰和自我救赎。
这是一部屈辱史?不,这是自我淘汰的比赛
其实也看过不少的历史书,在初高中甚至是小学学习历史时,每每提到“中国近代史”,教科书都会呐喊出一致的口号:这是一部中国的屈辱史――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洪秀全的“天国之梦”、甲午战败、可敬的晚清改革垂死又挣扎……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场自我竞争的比赛,在这场比赛中,我们不过是自我淘汰而已。我们淘汰了开明的***策,闭关锁国;我们淘汰了先进的思想,依旧狂妄地海禁着。
当英国资产阶级***的热火还未消退,便又积极开始工业***掠夺新的“跑道”同时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时候,我们还是活在夜郎自大的操场上,过着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的生活;
当法国开始大***封建专制制度的时候,我们依旧自我淘汰着,仍然高呼着“天朝万岁”;
……
这样的淘汰不胜枚举。因为这些自我淘汰,自动放弃,所以我们不可避免会有难言的羞愧感,但我认为无论是怎样的屈辱,都应被看作历史给我们的礼物。
这场比赛进行得太过漫长,以致在那样悠悠的时光中,我们缺失了大量的机会去发展自我。蒋廷黻先生在书中说,他不可能找出发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我牢牢记住了这么一句话:“鸦片战争的***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呢?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中国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现在想起这句话,还是觉得很震撼。即便字数寥寥,已觉得颇有分量。我们常说“跌倒了就爬起来”“知错就改”,那为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人没有在震撼之余爬起来,迅速走上一条康庄大道呢?
其实很简单――是因为,我们放弃了,我们在这场最初的良性自我竞赛中淘汰了自我。因为怕麻烦,所以淘汰那些看似笨拙实际有益的工具;因为怕引火上身,所以淘汰了那些看上去颇为大胆的***策。我们总是在这个时候,把“明哲保身”这个词语,诡异而又华丽地歪曲。
记得上历史课的时候,无论历史老师换过几任,每每复习到鸦片战争的时候,老师都会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其实我一直是对这个陈述句表示怀疑的,我总以为,不能把一段历史归咎于一个特定的事物或事件身上,这样的拟定,未免失了公正。我倒是认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在清***府狂妄自大和国人慵懒无知时便开始。
如盲了双眼般一次次无视迫在眉睫的危机、威胁,一次又一次地忽视那些最好的自我保护方式,我们便输了,输在自我的遗弃和自我淘汰放弃。
这段历史,因为自我淘汰的比赛而缓缓归兮。
这是一部光荣史?不,这是自我救赎的开始
从辛亥***开始,近代中国发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共和***与清朝灭亡,***阀动荡,新文化的浪潮带动国民的崛起,国民***府的成立和全民族抗战,直到新中国成立。多数人都说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斗争,是一部相对于屈辱史的光荣史。
我亦反对。若屈辱史是自我淘汰比赛中的产物,那么光荣史,则是自我救赎的开始。因为这一切皆由先前的自我淘汰开始。也许你们会觉得我这样的观点轻视了这场斗争的力量,但是却不能不承认,更多时候,我们应该联系起来看问题――如果没有当初的自我淘汰,又何来这场浩浩荡荡的自我救赎呢?
就好像蒋廷黻先生自己也认为,历史不是材料的堆砌和史实的客观描述,而是要努力探求历史变迁的内在联系。
虽然只是很浅显地将这本书翻了翻,但感触颇多。撇开历史本身和作者的主观性而言,这本书其实写得颇为大胆创新,对近代历史上“粉墨登场”的人物进行了评价,震撼又新奇。原来,历史没想象中那般简单。
书中认为顽固派、义和团、太平天国,“他们(顽固派)也是爱国分子”。
对林则徐则有更为颠覆性的评论――“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士大夫阶级既不服输,他们当然不主张改革。”
历史,从来都是这样不可思议。
记得高中时候有位很喜欢的历史老师,开学第一堂课便在黑板上认真写下: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我想我是乐于做一个不忘记历史的人的,不忘记、不抛弃、不自大、不淘汰自我、不去背叛自己的本性。返璞归真固然重要,但如果内心依旧纯真如昨,我又何必去浪费那样美好的时光?
便做一个幸福的拾荒者,一路追逐一路弯腰,让自己被写在历史的长河中,永生永世,不老不死。
佳作点评
文章将主体部分分为两个层次:一个讲述淘汰,一个讲述救赎。我们一般都会说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而作者却说,不是,不是这样的,它是一场自我淘汰的比赛。就“淘汰”而言,一般是淘汰落后的,淘汰对手,而我们在这段历史中却是淘汰了先进的思想,淘汰了开明的***策,淘汰了自己。从辛亥***开始,面对内忧外患,中国开始了全面的斗争,这是自我救赎的开始。文章首尾照应,再次点题。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这段历史和这本书都有颇多感触。
文章中许多观点都不是照搬教科书,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在其中,这也是作者与众不同之处。
(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