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融书法、绘画、工艺和雕刻于一身,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至晚在北宋时就已见于著录,后来致力研究的专家学者代不乏人,研究成果也蔚为壮观。
一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际文字瓦当广泛流行,并在数量上占据了主要地位。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仅完善了瓦当艺术,也更加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思想意识形态。
汉代建筑较秦代更加普及,不仅皇室贵族的建筑日趋豪华,一般平民的居室也普遍舒适和美观。汉赋中有很多华丽的词藻来赞美汉代的楼阁等建筑。作为建筑物装饰的瓦当,调动和开掘了艺术家的才智。瓦当文字内容涉及面很广,可分为很多类,如纪事类的“汉并天下”,宫殿类的“蕲年宫当”,官署类的“都司空瓦,上林农官”,仓庾类的“京师仓当”,私宅类的“吴尹舍当”“杨氏”,冢墓类的“长久乐哉冢”,吉语类的“长乐未央”等,此外还有专用于关隘、祠堂的文字瓦当,品类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书法之精美,在书法艺苑中独树一帜。
汉代之所以大量出现文字瓦当,也是与书法的发展分不开的。汉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自觉期,书法逐步超越了实用,而走向纯美的艺术境界。虽然为汉代文字瓦当书写稿本的那些作者无一留下姓名,但是根据他们谙熟已不再流行的篆书和具有高超的书法技艺这两点分析,他们绝非一般以出苦力为生的工匠,而应是当时的一批书法高手。
二
汉代文字瓦当分文字及***文兼施两类。文字书体以篆书为主,且多阳文,阴文绝少。往往一字之变多达数十种,字的排列也不拘一格。在当面内圆转勾连,随意屈曲,千姿百态。
西汉瓦当大致可分三期:汉初至文景为初期,武昭宣为中期,元成以后至王莽为后期。初期文字紧密严肃,代表作品有“高安万世”“千秋万岁”;中期字体宽博,代表作品有“涌泉混流”,后期字体华丽圆润,代表作品有“长生无极”等。
汉文字瓦当的书法美学精神,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书肇于自然
瓦当文字中的鸟虫书,似鸟虫形象,生动活泼别具一格。有意识地把文字作为艺术品,或者使文字本身***案化、装饰化,是从春秋末期开始的。这些与绘画相似的字体,有的在笔画上加些圆点,有的故作波折,有的在应有的笔画之外附加上鸟形用以装饰,其基本特点是用鸟形特征构成基本笔画,极富装饰性。如“千秋万岁”中“千”“秋”二字皆作飞鸟状,显得离奇、诡异。这种似字似画的风格,反映了中国的文字起源于象形。最古老的文字中多半是象形字。
正因为中国文字有模仿自然物象的特点,所以从一开始便具有造型艺术的某些特征和审美价值。鸟虫书瓦当文字正是对自然物的描摹,更加彰显书法艺术变幻莫测的态势。但这种描摹以抽象的点画来表现物象,并加以组合,既“师法自然”又融入了创造者的思想感情。瓦当文字的创造者以智慧之眼观察、捕捉、体味自然和人事中一切可以令人愉悦的生动形象,在当面上创造性地运用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等技巧,展现瓦当文字书法的无穷魅力。
(二)阴阳虚实
“虚实”观念是中国道家学说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中国古人的意识里,“虚实”“阴阳”“刚柔”相互转换以“为天下式”。瓦当文字的创造同样也受到了这一观念的影响。如“万岁千秋”的“千”字因笔画少,作“双钩”处理,与其他文字相得益彰,独具匠心。“千秋万岁”瓦当边框粗犷,文字空灵,对比强烈,刚柔结合。
阴阳虚实观念的根深蒂固,使瓦当文字不仅讲究灵变、夸张、错落的造型及空间的布局留白,还将瓦当放置于建筑物整体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来追求整体的和谐之美。瓦当布于屋檐,由于光照的强弱、角度的反差再加上瓦文阴阳凹凸的衬托,给人以变化莫测的美感。文字瓦当作为建筑物的装饰,与庄严宏伟的高大建筑相映衬,融线的美、光的美、力的美于一体。不同的建筑物,不同的地域,文字瓦当具有不同的风格。这样,不论是书法还是建筑物本身都会更加显示出个性之美。
(三)自由创造
中国书法常与诗、画配合在一起,文字瓦当也常用来书写吉祥用语,或与***画结合,相得益彰。
瓦当往往在文字之余配以***案及***钉等,字为画添趣,画为字增色。例如“冢”“当”等,虽独字却生动活泼,***文并茂,无单调呆板之感。“长乐富贵”瓦当文字与***画搭配得当,毫无杂乱之感。
瓦当因文字字数的不同,而将其圆形分割为半圆、扇形,或错落有致不拘一格,极大地发挥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创造力,以万变应不变,获得了出神入化、神采飞扬的文字变形,突破了寻常的结构。字入半圆,或扁或长,或半弧圆半方长,或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字入扇形,或右长左短,或右短左长,或间圆而方,或间方而圆,在变化中追求本质的和谐。瓦当文字的奇特形体正是被固有的空间形式“挤”出来的,这是充满全新意趣和生命力的创作,也是空前绝后的自由创作。
瓦当文字的排列组合千变万化,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上所示几种。
综上所述,汉代文字瓦当品类丰富,书法精美,字体多样,千变万化,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国书法的美学精神。“书肇于自然”“阴阳虚实”“自由创造”等理念的恰当运用,使文字瓦当天真烂漫,意趣盎然,成为书苑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