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药剂学的角度,对中药膏滋制备的几个关键环节:原料质量、药物浸泡、科学煎熬、浓缩收膏、基质预处理、包装贮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问题,旨在提高中药膏滋制备质量。
【关键词】中药膏滋;制备;要点
【中***分类号】R94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094-01
俗语曰“寒冬腊月膏进补,春至体壮可打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亚健康状况愈来愈严重,冬季进补选用膏滋的人越来越多,它既可以滋补身体,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可祛病疗疾。中药膏滋因其药性滋润而得名,其处方称为“膏方”,正名煎膏剂,系药材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的浸出制剂 。其制备遵循传统为主,亦与时俱进,现将其制备要点浅析如下。
1合符标准药材是保证膏滋质量的前提条件
膏方药味从几味到几十味不等,原料的选择尤为关键。首先要去伪存真,把好质量关;其次药材必须依法炮制,提高药材的使用效率,如“逢子如炒、逢子必捣”等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煎出效率,如槟榔用“砂润法”,全草类药“抢水洗”,可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乌头类药物水煮法,马钱子砂烫法等可以减低毒性等。所以说合符标准的药材是保证膏滋质量的前提条件。
2浸泡药材是提高有效成分煎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煎煮之前,先将药材浸泡一定时间,一般冬季制备,气温低,膏滋多为植物根、根茎、果实种子入药,时间可稍长,可浸1~3小时。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霉解或霉变。药物浸泡后,可以使其充分吸水膨胀,以利有效成分的煎出。如果突然受热,植物中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影响有效成分流出。实验证明白头翁,在浸泡20~30分钟后第一次煎液的抑菌直径为17毫米,第二煎液为15毫米,而未浸泡的第一次煎液直径为15mm,第二次煎液为14mm,按可见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流出,对于那直接煎煮的错误操作应立即纠正。
3科学煎熬药材是保证膏滋制剂质量的核心关键
膏滋煎熬与汤剂类似,遵循其方法略有不用,一般讲因其药味多,药量大,煎煮容器要大,时间要长,现述之如下:
3.1煎煮容器的选择历代医家对煎煮器均很重视,如梁代陶弘景说:“温汤忌用铁器”,李时珍说:“煎药并忌用铜铁器、宜银器、瓦罐”。因为铁与药材中的鞣质生成鞣酸亚铁沉淀,有些能催化某些成分的氧化,影响制剂的稳定性与药效。铜器和锡锅均可煎出微量的铜皮、锡的离子。目前,有些中药成分尚不清楚,用铜、铁器煎药将发生的化学反应尚难估计,因此不宜采用。对于铝锅煎出的药液,其外观、味觉及金属离子分析结果均较稳定,可适当选用。通过对比分析,煎药器具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性质较稳定、价格便宜的陶器、砂锅,因其在煎煮过程中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现代大型制备中多采用玻璃和不锈钢材料,它亦具有上述优点,正在广泛使用。
3.2膏滋的加水量、煎煮次数与煎剂收得量与煎剂质量的关系煎药的加水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药多水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稍一蒸发药汁即干涸,药物有效成分可因局部高热而被破坏,中药材质地不同,其吸水量有显著差别,一般为药物的5~10倍。传统经验,将饮片置锅内,加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度,第二次煎可超过药物表面1~2cm。如果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ml计算,然后将计算的总水量的70%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对于汤剂而言,加水量更要精确一些,不仅过多的煎液稀释了药物的浓度,而且增加服药量,影响疗效。相对讲膏滋笔者依据个人经验,为了保证更加充分提出有效成分,可适当增加水量,可以超过药物5~8cm,只是浓缩收膏时间略长。
煎药次数问题通过研究所得的结果基本一致,即第一煎可得煎出率30%,第二煎可和40%~50%的煎出率,合并两次可得70%~80%,而第三煎、第四煎只有20%~30%或认为两次煎液可得70%~90%的煎出率,故笔者认为,国内现行取2~3次煎煮合并是合理的。
3.3火候、煎煮时间及搅拌等问题膏滋熬制的火候一般先武火后文火,武火煮沸,沸后宜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增加浸出的效果与水分的蒸发。其熬制时间,第一次要求连续沸腾二小时后,将药汁倒出,如上法再煎第二、第三汁。在煎熬的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防焦底。最后一次,需将药渣倒入布袋等过滤器具榨出药汁,这部分药汁很浓,成分最好,不可丢弃。然后将各次所得的药汁合前,用纱布过滤两次,静置澄清,取上面清液,弃下面混浊物。
4掌握分寸浓缩药汁不可操之过急
将过滤后合并的药汁,倒入砂锅或不锈钢设备中,用武火煮开后改文火保持沸腾状态,不断蒸发,中途需要不断搅拌,以防焦底,并不断撇去液面上的泡沫,使膏液纯净,直至浓缩成合乎要求的清膏。清膏的判断标准传统的经验是采用滴于桑皮纸上检验无渗润水迹为度,或用棒挑起呈片状落下为度,也可以沾取少许滴于滤纸上检视,以无渗润水迹为度。现在多采用比重计测定比重作为判断浓缩的程度。
5膏方基质关系到膏滋的稳定性
膏方一般需要加入糖和蜂蜜等基质,所用的糖有冰糖、红糖、白糖、饴糖等,冰糖系结晶型规整的蔗糖,质量优于白糖。各种糖有水分存在时,都可能不用程度的发酵变质,尤以饴糖为最,蜂蜜采集后杂质、水发较多,一般需要过滤制成炼蜜,基质在使用前都必须加以炼制方可使用,这样就可以减少返砂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膏方基质的研究探索已不局限于上述糖、蜂蜜、胶类等,它们性质滞腻,这无论出于补充营养还是利于加工和保存,对当今的常见病防治,尤其是在经济基础性改善的人群和地区,已经不再全部运用,现正已向减少或杜绝上述物品来作基质。已有人采用木糖醇、无贞糖、适量龟板胶、鳖甲胶等作为基质。
6膏滋收膏有讲究
①糖或蜂蜜的用量问题不可随意,一般是清膏1~2倍,也有人认为按原料的五分之一,如10斤药材加2斤。②收膏的操作顺序一般是将溶解的胶类烊化和基质混合一起徐徐加入清膏中,不可以一次性倒入,用文火煎熬并不断搅拌,直至全部和匀,再继续慢熬,直至告成。③判断制备成功的标准是滴水成珠,取一碗清水,滴入膏滋于水中不扩散成珠即可。笔者经验是文火慢熬过程中,不断搅拌,出现蜂窝状或鱼眼泡状况即可。④也有人根据自己的喜爱和体质需要,加入核桃肉、龙眼肉、黑芝麻、人参、西洋参、鹿茸、珍珠粉等,可事先研成粉末或煎成浓汗,在收膏时加入。
7贮存膏滋不以掉以轻心
存放膏滋的盛器,以陶瓷罐、玻璃瓶、或糖瓷锅为宜,因膏滋服用时间从冬至到来年春时间长,为了防止细菌滋生,服用时空气、勺等污染,建议用小量容器分多个贮存于冰箱中,容器必须洗净并开水煮沸,不能见生水。刚放入膏滋药后,盛器待冷却后才能加盖,这样可以保证膏滋药长久不变质发霉。
总之,膏滋是古老剂型,制备过程中既要遵循传统,又要创新,如何保证质量是不变的真理,相信通过不断探索,膏滋的制备要领将更加完备。
参考文献
[1]曹春林主编,施顺清.中药剂学:汤剂、合剂与煮散[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170
(收稿日期:2009.03.1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中药膏滋的制备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