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瞧不起没文化的他
早在1980年,我们还都在街道小组里工作,因为都是顶职上班的性质,两家人以前也是认识的。那时的我们,特别好胜,工作起来十分认真,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二人之间的”感觉“也就上来了。
毕竟年轻啊,感觉上来了挡也挡不住。那阵子流行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可电视机却不是平常人家买得起的,我们就想法儿看,那会儿夫子庙有个剧场专放电视连续剧,票价十分便宜,我们天天都买票进去看。一部《射雕》放完,我们也开始感觉到谁也离不开谁了。
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我们公开了恋情,没想到,竟然遭到了我父母的坚决反对。因为他十岁就随父母下放农村,根本没上过学,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出,是我父母眼里的一块硬伤。再加上街道小组这样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单位”也被我父母认定为“不可能有前途的”,因此,他们压根就不承认这个女婿。
回头看,用一句现在的话来形容,那就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的心里早就认定了对方,即使经济上再困难,咬咬牙,坚信我们一定能走下去。
没有一桌酒席,1986年,我们终于领了结婚证,成了夫妻,只记得那时的结婚照,还是黑白的呢。
他的父亲非常早就去世了,结婚时,只有他母亲送了我们一套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家具,但,对于基本生活而言,足够了。那会儿,我们俩经常加班加点地干活,拼命挣奖金,为我们的小家又置了些床铺被褥。
一间18平方米的房,我们住了18年
新婚燕尔,虽然没有得到我父母的祝福,略有遗憾,但我们的二人世界依然过得十分甜蜜,还用加班挣来的“外快”体验了一把当时非常流行的“旅行结婚”,但毕竟手头紧张,什么也没吃什么也没买,是实在意义上的去上海“转了一圈”。
第二年,宝贝儿子呱呱坠地,尽管给家里增添了不少笑声,却也让本来就不宽裕的经济更加紧张。孩子三岁前,我都拿着70%的工资做起了全职妈妈,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加起来不到80元的收入就是我们一家三口全部的经济来源。为了省钱,我们专门挑些过季的莱买,有时候,更是连买带捡,每次只要攒够了1毛4分钱,我都会特别兴奋地去市场上给孩子买回一袋奶糕,而平时就只能拿米汤喂喂儿子了。
因为常常入不敷出,实在没钱的时候,我也硬着头皮让父母“帮帮忙”,或是因为外孙的到来让两位老人软了心,渐渐地,两家的来往也多了起来。不仅如此,因为我们一贯与人为善,有老人不方便提的重物我们也是能帮则帮,因此,邻里之间相处得也十分好。
1992年他从单位下岗,多亏亲朋好友的帮忙,我们才能借来4000元现金,让他开起了马自达,白天黑夜连轴转,只花了一年多时间,我们就把债全部还清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们家的温饱可算得到了保障。
就这样,看着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不知不觉,我们在这间只有18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也住了整整18年。因为四周都与邻居共用一道墙,我们家连扇窗户都没有,只在为儿子搭的小阁楼上开了两个小天窗,既做透气之用,也能透点光。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夏季时四邻的空调室外机都“呼呼”地往我家吹热气,到了2007年,我们家才买上了第一台空调。
一过每年的劳动节,家里保准到处飞的都是白蚁,房屋本来的木料早让白蚁蛀空了,是名副其实的“危房”。
健康是我们的小银行
自从2003年取消了马自达的营运资格后,他又失了业。因为不识字,一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全家就靠每月320元的低保和我偶尔在外打点零工赚些钱维持生活。
谁没有个心情不好的时候呢,有时候他在外面受了委屈,回来难免发火。每每在气头上的时候,我从不吭声,总要等到第二天再劝他:“您昨天的火,发得不对。”每次,他都能接受,经常是一个会心的笑就让整个事件平息了,没有过矛盾上升成争吵的事。在我们家,从没有“女人说了算”或是“男人说了算”的说法,不论大小事,都商量着解决。在对方面前,我们谁都没有秘密。
因为他不识字的缘故,非常多时候都得我陪着他一起出去办事,久而久之,不管是饭后散步,还是买菜、做饭,我们形成了到哪都出双入对的习惯,谁也离不开谁,身边没了他,还真不适应。
2007年,我们的老房子拆迁,与别人合租住进了一套套间。想起住了18年,早就破烂不堪的那套危房,我们真的感受到了日子正在一天天地好起来。
虽然我们每个月都只有很微薄的固定收入,但我们从不和收入高的人攀比,只和自己的过去比,只要过得比以前好,我们就满足了。今年的春节,我们拿到了1250元的补贴,足足兴奋了好几天,除夕夜,我们团聚在我父亲的家里,桌上有鱼有肉,陪着老人家好好地过了个开心年。
也许就是因为我们俩的心态特别好,到现在,虽然没吃过任何保健品,但我们的身体都非常健康,一点儿病都没有,俗话说,健康也是个小银行啊。我坚信,往后的日子,我们还会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