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年多,日本作家盐野七生15卷本的《罗马人的故事》终于出齐,我也随着中信出版社的出版进度,断断续续读完这部煌煌巨著。关于盐野七生以及她的这套“故事”,万科董事长王石和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都极力推崇,一个是站在企业家的立场,一个是用文明的视角,但盐野七生的有关罗马人的“故事”,更多的是罗马从城邦发展为帝国的历史。如果站在历史的维度,就会发现盐野七生巧妙布置的“陷阱”。
为什么读罗马
与“为什么读罗马”相对应,是“言必称希腊罗马”。鲁迅先生当年发这句牢骚,是委婉地提醒当时一些中国文化人唯西方文化马首是瞻的心理。但“言必称希腊罗马”对西方人而言,则是追根溯源。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到了十七世纪启蒙时期,“言必称希腊罗马”简略为“言必称罗马”,这不仅是因为大多数古典时代的经典都是靠罗马教廷传承下来,还因罗马法奠定了西方法律的基本框架体系。
但我们这边“言必称罗马”,未必真正了解罗马。前不久“塔西佗陷阱”一词在国内很流行,大概是国内某个教授最先在媒体上“发明”,后来时评作者批铁道部、批官德、批邵阳沉船、批红十字、批信息不透明,甚至批天气预报时,都用这个词。不仅是时评作者,一些大学教授、专家还以此为案例来讲***府公信力。遗憾的是,这个词纯粹杜撰,那位教授的“发明”基于培根引用塔西佗的一句话,而塔氏那句话指的是尼禄之后继位的伽尔巴皇帝,那是一位老实巴交的人,除了年纪太大以外,还真没什么突出的缺点,根本就谈不上“失信于人”。
更搞笑的是,在说到塔西佗身份时,我们这些教授、专家和评论家们竟然煞有介事地宣称“当过古罗马最高统治者执***官”,这个“陷阱”是他的“执***解释和思考心得”。这纯属胡诌。罗马帝国被屋大维以奥古斯都之名统治之后,执***官就不再是最高权力(细究下来执***官黯然失色还可向前推及马略、苏拉、克拉苏、庞培、凯撒等人独裁时)。历史学家塔西佗当***的岁月,执***官不过是个摆设,这个可有可无的虚职如何能够行使权力?更何况,塔西佗还只是“从执***官”,相当于摆设中的替补。
作者敢写,报刊编辑敢发,这就是“言必称罗马”被解释成食洋不化之后,不敢、不屑、不愿意用心研读罗马的结果。反观罗马世界的西方继承者们怎样对待罗马,朱龙华教授在《罗马文化》一书的开篇讲了一段历史小插曲。美国***战争时,英***已在纽约附近登陆,紧要关头总司令华盛顿和其他领导人聚集一起谋筹对策,可在这风云骤变的时刻,这些领导人畅谈的话题却是古罗马历史,特别是名将法比乌斯(不知谁译为费边,还来个费边主义)临危不惧拯救国家的故事。朱教授说,“这段佳话形象地说明了罗马文明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
谚语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既指罗马交通发达,也指罗马的中心地位,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条条道理皆罗马”。罗马帝国统治的疆域,北起不列颠,南至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各国,西边是大西洋,东到现伊拉克境内的美索米亚平原。这么广阔的地域,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这么多的民族,罗马帝国是怎样管理、统治、融合?罗马的宗教、人口***策,罗马的税收,罗马为何要开放公民权,罗马的执***官为何要分权,元老院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直到今天,罗马的子孙后代们,无论是嫡亲还是庶出,都在饶有兴趣地探寻、研究。
罗马留给当今世界的遗产太多太多了,除了广布西方世界的古迹遗址,单就非物质的地名、物名来说,法国的普罗旺斯是行省的意思,德国的科隆意指殖民地,美利坚合众国的***者们照搬共和时代的罗马体制,将参议院和国会取古罗马卡比托奈山丘的谐音。英国也不例外,左翼报纸《论坛报》取自格拉古运动时保民官的谐音,工***下院议员的“保民团”也与此有关。
从拉丁平原一个东拼西凑的部落,成长为将地中海视为“我们的海”的庞大帝国,罗马兴衰起伏的历史本身就是一座迷人的宝藏。我们现在讲中国崛起,尤其是在长期不太重视海权之后发展蓝水海***,就不可避免地要处理近邻的关系。而共和时期刚刚崛起的罗马,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海***的农业国家,他们在拥有强大海***的希腊各城邦以及老牌帝国伽太基的四面环伺之下,游刃有余地一一化解危机,最后打赢布匿战争。罗马人的坚韧不拔,他们在战略、战术上的对策,对当今中国不无启迪意义。
为什么读盐野七生
从书本世界了解罗马帝国有几条路径:一是读经典名著,李维的《建城以来》、波利比阿的《世界史》(中译为《罗马帝国的崛起》)、凯撒的《高卢战纪》、撒路斯提乌斯的《喀提林阴谋 朱古达战争》、西塞罗的著作以及普鲁塔克和《比较列传》。当然,少不了塔西佗的《历史》、《编年史》以及他同时代的苏埃托尼乌斯的《罗马十二帝王传》,此外还有阿庇安《内战史》等,这些都有中译本。二是直接读历史,最经典的莫过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德国学者蒙森的《罗马史》,后者凭这本书荣获第二届诺贝尔文学奖。科瓦略夫的《罗马史》称得上经典,马基雅维利的《论李维》和孟德斯***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也是必读之物。
再一条途径,就是读一些有关罗马法律、***制、***事、经济、风俗、文明、文化方面的书籍,其中既有严谨的著作,也有轻松猎奇的通俗读本。我个人比较偏爱曾担任过意大利社会***全国***的德·马尔蒂诺写的《罗马***制史》,只是可惜北大出版社在出了第一卷后就不见下文了。
总体而言,商务印书馆等老牌出版社所出的有关罗马的***书比较严谨,有些出版社出的一些赶时髦玩“帝国”、“战略”、“***团”、“崛起”、“兴衰”等概念游戏的***书,则不太靠谱。而介入严谨与通俗之间,既有可读性又有一定的知识性的关于罗马的读物,首屈一指当推盐野七生15卷本的《罗马人的故事》。
因为是女性作家,缜密、细腻当然是盐野七生的突出特点。她对心理活动的刻画,精细到让你感觉到历史人物的心脏跳动。再加上她对钱币史的专研知识,能让读者从沉闷的历史中捕捉到栩栩如生的精彩画面。此外,各卷中的配***与***表,能使一个资深媒体人不得不叹服她的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罗马人的故事》发行1500万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者将枯燥的历史写出“可以触摸”的感觉。因为在意大利生活了40多年,她对罗马帝国的地理、风俗变迁了如指掌,在涉及到古地名时,她都会尽可能地展现这个地名当代的模样,这比单纯的从历史到历史又多了一层人文的温度。
盐野七生自始至终都不掩饰她怀揣英雄梦,也许,厚厚两卷的《凯撒时代》是她用力最深也可能是最得意之作。这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恰恰又逢***制上的天翻地覆,这就给了她更多想象的空间。但我觉得,这套书中最精彩的不是《凯撒时代》,而是第13卷《最后一搏》中写戴克里先皇帝的部分。作为帝国的总设计师,戴克里先设计了两帝、四帝共治的***治格局,又在60多岁时退位,成为罗马有史以来第一位主动下野的皇帝。但戴克里先的改革,尽管巩固了边防,却换来了高强度的中央集权:为维稳,不断地膨胀官僚机构;增开支,就无休止地增加税负;防通胀,就限制价格;最后,还限制宗教和言论自由,为帝国灭亡埋下伏笔。这个人的一生了无生趣,缺少吸引力,盐野七生的描述才显得更平实、更客观。
同样是因为女性作家的缘故,她在《罗马人的故事》中精巧布置的“陷阱”让人很难轻易察觉。首先是对女性的态度上,罗马帝国走上历史前台的女性并不多,盐野七生除了对公认的贵族楷模、格拉古的母亲科尼莉亚表达了敬意外,对出现在她视野中的其他女性,从埃及艳后到尼禄的母亲阿披里娜,再到帕米拉女王等, 她的遣词造句在显示智力优越的同时,也见出令人难以理解的刻薄。
第二个“陷阱”体现在书名上,她用“罗马人的故事”代替“古罗马的历史”,就给自己足够的余地去自由腾挪。因为是写人,所以史实的部分就很难和她较真;因为只是故事,所以你不能用历史学家的标准对她提出要求。尽管,盐野七生基本忠实于史实,但她毕竟不是一位历史研究者或历史哲学家,她一再强调作家身份,就是方便自己用虚构和想象或者适当的推理,来弥补史实的不足。
最后一个“陷阱”与她的英雄梦有关。她在游学意大利两年后回到日本时,深感日本是个没有英雄的国度,不久就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此后一直定居罗马编织她的英雄梦。因为对英雄的崇拜,所以她不能理解老加***为何要与扎马会战的英雄西庇阿作对,不能理解布鲁***斯为何要刺杀凯撒。英雄令人敬仰,但英雄也容易利用民众的敬仰之情而实施独裁,而独裁与专制,正是共和时代的天敌。但盐野七生的英雄情结简直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这种情结最后延伸到帝***时代的皇帝甚至暴君头上,可见她的内心深处是多么呼唤一个超级强人横空出世。
日本和意大利分别是盐野七生的出生国和定居国,都是二战的轴心国,都经历二战的失败回归民主***体,首相走马灯似地轮换,似乎都给人一种***治疲弱的印象。但她没有经历塔西佗的时代,对专制和暴***缺少切身体会,不能理解民主社会“必要的代价”,字里行间崇拜英雄、呼唤强人,也折射出她在历史哲学上的局限。这一点,中国的读者应该细心体会。据说,盐野七生对日本***坛一直失望。也许,以鹰派面目出现的安倍***权,更符合她的期望和想象。
(作者为文史学者、深圳报业集团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