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建议

摘要:同伴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背景,对儿童的影响较为长期和持久。同伴关系不良的存在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适应不良问题,不利于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社会化过程的完善。教育者要高度关注儿童同伴关系,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儿童顺利克服困难。

关键词:同伴关系 儿童发展 教育建议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心理发展是在社会中,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儿童的个性发展及社会化过程的视线都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儿童时期是人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同伴关系在儿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以及个性特点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伴交往既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背景,也是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同伴关系中被拒绝与被忽视儿童可以视为同伴关系不良儿童。儿童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弱视群体”、行为退缩等问题,不也提示我们应关注儿童的社会化问题。那么,如何关心、帮助这些儿童顺利克服遇到的社会适应问题呢?本文拟在初步探讨、分析当代儿童同伴关系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引起广大关心儿童发展的人士以注意。

一、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同伴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同伴在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童年期的同伴关系交往技能会影响个体的长期适应。因而,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能力、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良好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从认知发展的背景因素看,儿童的同伴经验有利于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同伴是儿童获取信息的特殊渠道和进行对比的参照框架,是儿童获得社会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使儿童从同伴那里获得一些从成人那里不便或无法得到的知识和信息,儿童还可以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伴那里了解到与自己家庭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态度,从而进行比较和筛选,丰富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反之,儿童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的获得也使同伴群体受益,同伴既可以向儿童提供自我的信息,也是同伴儿童进行比较的对象。同伴关系使儿童更容易交流信息,相互合作,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共同任务的完成,从而促进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良好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情感的发展

从情感发展的背景上看,儿童在同伴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的同时,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同伴的尊重和赞许,这使他获得了一定的依恋感、亲密感和归宿感。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成为一种保护因素,减缓不利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使儿童获得同盟感和安全感。

(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熟练的社交技能

从个人的社会背景因素上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熟练的社交技巧。儿童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的机会,也使自身能有更多的机会使用有效的交往技能,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怎样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怎样给予和接受帮助,怎样看待敌意和专横,怎样对待竞争和合作,怎样面对领导与被领导,怎样处理个人和团体的关系。这种社会能力的培养为儿童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与同龄伙伴之间的活动和交往中,儿童所处的地位是共存的、互惠的、平等的。一方面,在同伴交往的背景下,儿童自身的行为、认知和情感得以发展;另一方面,儿童会带着自身的认知、行为和情感特征进入同伴群体,影响着儿童与同伴的交往经验。而同伴交往经验的成败或优劣,又会进一步影响儿童的发展状况,这是一个双向循环的过程。

二、儿童同伴关系的特点分析

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与他人之间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特普将这两种人际关系分别称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儿童的同伴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实际上是在这两种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即以单向服从为特征的权威约束关系和以合作为特征的同伴平等关系。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因而,正确地把握儿童同伴关系状况、分析其特点是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的前提条件。那么,儿童同伴关系具有什么特点呢?

研究者通过对社会转型时期儿童同伴关系状况的调查发现,儿童同伴关系状况具有如下特点:

(一)儿童迫切渴望同伴交流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儿童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儿童之间的交往明显减少,加之父母忙于工作,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无兄弟姐妹交流,儿童产生了孤独感倾向,迫切渴望与同伴交流。部分家长,出于种种考虑限制甚至不准儿童交友,使得儿童交友的愿望更加迫切。

(二)儿童同伴交往平等意识增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有了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精神和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儿童已经意识到,要和同伴在一起,就必须平等待人、容纳他人以及其不足、互相妥协与服从,这样才能与同伴打成一片。那种盛气凌人、蛮不讲理的同伴不再受到欢迎。这充分体现了儿童同伴交往的平等意识。

(三)儿童希望在师生交往中发展同伴交往能力

现在的学生不满足于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和道德关系,更希望教师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希望教师在工作中民主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尊重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儿童同伴关系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民主化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由于生长的时代背景不同,儿童与其父母之间的差异异常明显,父母不再是儿童学习的楷模,为适应社会,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应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共同探索未来。随着父母和儿童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儿童对成人的影响,亲子关系中更多的增加了更多的同伴关系,亲子沟通进一步平等、民主。

三、引导儿童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一般注重集体的建设,缺乏对儿童同伴关系进行观察与指导的意识。尤其在学业成绩的压力下,许多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儿童的同伴关系,只是一味地强调友好、团结,即使同伴间发生了冲突,也只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解决,忽视了教师和家长在儿童同伴关系中所应起的作用,会使在同伴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长期得不到心理调整,问题日益严重,势必影响其社会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应重视儿童同伴关系在其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并对儿童同伴关系适时地加以引导,以促进他们个性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一)学校教育应加强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指导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对儿童的身心施加影响,促其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成员的活动。学校教育是促进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它教育儿童获得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社会多期望的道德品质和良好个性。在学校情景下,儿童通过与教师、同学同伴交往,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合作,获得了某些社会交往技能,为适应学校生活提供了支持,也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同伴关系对儿童革新心理发展以及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因而,对于一些同伴关系不良儿童在处理时,采取了“简单、粗暴、消极”的方法,必然是会偏离我们的教育宗旨。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根据对儿童同伴关系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和训练,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为适应学校生活、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1.对儿童正确进行社会能力指导

首先,教师要及时规范调控儿童的同伴关系,以正确引导和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接受性。教育儿童懂得在同伴活动中遵守规范,相互支持,彼此诚信,有益于儿童间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帮助儿童克服“江湖义气”,敢于拒绝不良行为,免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其次,教育者应对儿童良好的交往态度和技能的指导。教育者要适时、有效地引导与指导儿童关注别人的感情,培养儿童的交往态度和技能,发展其观点采择能力,促使儿童社会能力的迁移。引导儿童在学会发言的同时,也学会倾听,知道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学会吸收别人的观点。

第三,教育儿童正确处理同伴冲突。同伴冲突会给同伴关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它对个体发展也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儿童能够逐渐获得观点采择能力,学会协调、互助与合作,增长社会经验和规则意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最终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和个性品质的发展。教育儿童学会用正确、积极、善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以发泄的、报复的、对抗的甚至暴力的语言或行为来解决冲突。

2.引导儿童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

合作与竞争对于同伴群体的作用是不相同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能忽视儿童同伴对彼此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儿童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帮助和指导。如果给儿童一定的机会和责任,他们也能为同伴提供帮助和指导。同伴合作要求儿童必须与和他们观点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并检验自己的观点,最终产生一种比儿童个人想的办法更好的新办法。教育者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需要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儿童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体会同伴的支持和合作的重要性。相对于合作,竞争也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一个方面。在竞争的情境中,不同的个体可能处于对立和冲突的紧张关系中。在竞争中失败者的挫折感往往导致儿童的攻击,破坏同伴关系。那些偏好竞争的儿童可能很少有密切的伙伴。过分地强调竞争不利于同伴关系的建立。因此,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引入竞争的时候,要注意竞争的合理性,使每个儿童都能有成功的机会。竞争的目的不在于自己超越别人,而在于使每个儿童做得更好。及早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竞争意识,无疑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注意对同伴交往困难及不良同伴关系的矫治

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对那些不能建立适当的人际关系的儿童和有不良同伴关系的儿童进行干预,以帮助他们提高社交能力,改善社交地位,从而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不论对儿童现在的成长还是对于他们将来的人格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从情感的角度,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容忍儿童的一些小错误,给予儿童积极的评价等;从行为的角度,经常引导他们参加互动性、需要交往技能的集体活动,鼓励他们表演节目,为他们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经验,让他们在交往活动中受益;从认知的角度,通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创设同伴交往的情境,让儿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恰当的,哪些行为是不能容忍的,正确认识同伴之间的优缺点,懂得心理换位的重要性。

(二)家长应注意教育儿童发展同伴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和较强的社会技能,这是亲子关系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充分认识同伴关系的作用,注意教育儿童发展同伴关系。

1.正确认识同班关系的作用

家长应认识到同伴关系不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和延伸,儿童在家中形成的自我中心状态,只有在与儿童的交往中,才能学会如何抑制自己内心的侵犯活动,控制不适当行为。家长不应自以为是,认为为儿童的同伴交往设置障碍。

2.家长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同伴关系状况

家长应及时与教师沟通,了解儿童的同伴关系状况,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同伴关系。

3.为儿童发展同伴关系创造有利条件

家长要允许儿童“走出去,请进来”。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交往,教育儿童新生同伴,与同伴分享游戏中的乐趣,有错误敢于承认,尽可能原谅别人等。对同伴之间产生的矛盾,家长应启发儿童和同伴一起协商、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适宜方式。鼓励儿童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从而使孩子结识更多的同伴和朋友,增长才干、活跃思想。

4.尊重儿童的同伴关系

家长应关心儿童同伴交往活动,精心保护其同伴关系。家长对于孩子们的正当交往应当予以尊重,对其交往中遇到的形形的困难,要及时予以指导。家长在指导儿童的交友的方法上,应多采用讲道理、摆事实、树榜样的方法来进行,而切忌简单命令或粗暴拦截。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好:“对个人的要求和对个人的尊重不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而是一致的,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5.家长应注重自身素质和教养方式

研究认为,热情、敏感和权威的家长,培养的儿童容易形成稳定的依恋心理,与成人和同伴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冷淡的随意的家长,会培养出敌意的、攻击性的儿童,同伴拒绝与其交往,人际关系紧张;好支配他人的严厉的家长,培养的儿童往往喜怒无常和过度焦虑,其同伴会忽视他或不愿与他交往。因此,家长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热情待人,乐于助人,同情他人,尊重他人,民主地、宽容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为儿童做出典范。切忌对儿童的教育是一套,而对待他人是另一套。

参考文献:

[1]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98.

[2]钱海娟.“幼儿弱视群体”的人际交往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3]万晶晶,周宗奎.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91-95

[4]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5]王振宇.学前儿童心理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115.

[6]侯爱民.关于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

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建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建议

学习

17个枣树品种概况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17个枣树品种概况,内容包括枣树哪个品种结果子大甜,枣树苗哪个品种最甜好吃。2.大白铃大果型鲜食品种。果实近球形或短椭圆形,平均果重24.5~25.6克,大果重多在40克以上,稀有60~80克的。含可溶性固形物33%左右,品质上等。结果早,栽

学习

从“临渊羡鱼”到“中流击水”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从“临渊羡鱼”到“中流击水”,内容包括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原文,临渊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全文。对于中学生来说,要了解生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学好语文知识,对联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无不蕴藏

学习

三类效度及关系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三类效度及关系,内容包括三种效度的关系,三种效度举例说明。摘要效度是指在测验中,能够测到本测验所要检测的心理或者行为特质达到何种程度,即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目前,比较常见的主要有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构思效度三种。

学习

SSR分子标记在作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SSR分子标记在作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内容包括snp技术在作物遗传分析中的应用,ssr分子标记在半夏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SSR分子标记的特点及其在作物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亲缘关系鉴定、品种鉴定、真实性鉴定及纯

学习

论教师期待效应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论教师期待效应,内容包括教师期待效应又叫什么,期待效应有哪些方面。摘要通过了解教师期待效应的具体内容,探讨教师期待作用对教师教学中的意义。并反观和审视不适当运用教师期待作用所带来的误区。以此对教师在如何更好地运

学习

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内容包括应收账款回收措施有哪些,应收账款回收期怎么计算呢。摘要:作为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利润的真实性。如管理不善,会使企业损失风险加大,资金周转困难。因此,企业应

学习

孙方友笔记体小说的独特创作风格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孙方友笔记体小说的独特创作风格,内容包括孙方友笔记体小说的独特创作风格,孙方友笔记免费阅读。2013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创作研究(2013BWXO18)

学习

基于指针推进机制的层次移动IPv6域间切换优化方案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基于指针推进机制的层次移动IPv6域间切换优化方案,内容包括ipv6网络环境下的移动性解决方案,ipv6网络接入能力优化。摘要:层次移动IPv6协议中,移动节点进行域间切换时需要进行本地绑定更新和家乡绑定注册,其切换性能并没有得到

学习

小演讲,大智慧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小演讲,大智慧,内容包括小巧手大智慧演讲稿,演讲的大智慧与小技巧。摘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事情的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要求,如何提高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呢?演讲是一个既简单又有效的途径,它

学习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创新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内容包括如何进行有效课堂与教学创新,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方法。首先,学生是主人,让主人充满激情。在很多时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是一句口号,走进课堂,我们看到的还是老师在前面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昏昏

学习

坐庄对敲交易行为解密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坐庄对敲交易行为解密,内容包括坐庄事件手法解析,反向坐庄交易法。对敲,是庄家坐庄操盘中经常用到的手法。通俗地说就是自买自卖,左手出右手进,筹码从主力旗下管理的甲乙两个(或是多个)帐户之间来回倒。

学习

关于税制的几个原则

阅读(67)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税制的几个原则,内容包括税制的原则,税制从几个方面讲解。中国民营企业税负比较沉重,如果要减轻民营企业税负,需要考虑如下税制原则,即纳税人权利保护原则、同意原则、无代表不纳税原则、税收法定原则、法治原则、低税原则

学习

三类效度及关系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三类效度及关系,内容包括三种效度的关系,三种效度举例说明。摘要效度是指在测验中,能够测到本测验所要检测的心理或者行为特质达到何种程度,即测量的有效性程度。目前,比较常见的主要有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构思效度三种。

学习

谈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谈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内容包括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感悟,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摘要:本文从09年广东高考题出发,探讨对运动和静止关系的理解和定位,并结合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概念,对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进行解读,并分析

学习

人格化(主仆关系)

阅读(46)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英语语法教学的反思,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高中英语语法定语从句进行了形象化处理,即把定语从句人格化,运用主仆关系进行讲解,在降低了学生对语法学习本身难度的基础上同时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克服了学生对语法课的恐

学习

拉关系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拉关系,内容包括拉关系技巧,啥叫拉关系。拉关系

学习

会计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的关系,论述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摘要]在会计学与经济学领域中,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是在现实中常常有人将两者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实际上,两

学习

浅议键能与键长的关系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浅议键能与键长的关系,内容包括键长与键能的关系怎样理解,怎么理解键长与键能的关系。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第一节关于键能与键长是这样描述的:键能是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长是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

学习

线线拓扑关系五元组模型探讨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线线拓扑关系五元组模型探讨,内容包括拓扑关系的九交模型,元组关系演算详例。摘要:线与线之间的拓扑关系相对复杂,目前很少有模型能对线线间的拓扑关系进行详细描述。本文运用两元组来描述内部与端点拓扑关系,再使用三元组来描

学习

论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的关系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论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的关系,内容包括劳动教育创新可以怎样创新,创新思维与创新教育。摘要: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是两个出现频率很高、联系比较密切、正在现代教育话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新概念。科学地界定两者的内涵、理清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