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09年广东高考题出发,探讨对运动和静止关系的理解和定位,并结合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概念,对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进行解读,并分析导致这一误解的原因。
关键词:相对主义;诡辩论;运动;静止
中***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90-01
一、试题回顾
(09广东卷23)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解析:甲观点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乙的观点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丙的观点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忽视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据此选A。
二、厘清相对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关系
从答案的选项设置我们可以看到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三者并列,但是我们明确地知道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对立的,对立于人们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理解。辩证法引申为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形而上学引申为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待世界。如同马克思把世界的本原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样,对于世界的存在状态的划分也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外无其他本体论,二元论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同样道理关于世界存在状态的分类不属于辩证法的,则一定属于形而上学,除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外没有第三种状态。
因此,试题中关于世界存在状态的三种观点都可以也应该划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之中。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一种与辩证法的观点对立的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关系片面的观点,应当归入形而上学的观点。这样就自然而然得到一个结论:相对主义和形而上学有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相对主义从属于形而上学。
结合对相对主义概念的理解可以证明上述结论的合理性,“相对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它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地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方面,相对主义夸大人们的认识的相对性,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客观的是非标准。从相对主义的概念和特征中可以看出“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相对和绝对完全割裂开来”使它成为形而上学;“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则使它滑向唯心主义,相对主义从世界状态上划分属于形而上学,而从本体论上划分则属于唯心主义。
通过上面的分析并不能彻底否定试题的设置和选项的选择,即使乙观点也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但是更具体为相对主义的观点,因此选择A选项并没有问题。从上面的论述可以得出如果A选项改为“辩证法、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也没有问题。
三、厘清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关系
但是问题在于答案的解析中“乙的观点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乙的观点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这个解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在于“诡辩论”三个字。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关系不难看出问题的所在,“相对主义是诡辩论的认识基础,它把一切都看作是相对的、主观的、任意的,取消了真理和谬误的客观标准,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大开方便之门,成为进行诡辩的最应手的工具。”相对主义成为诡辩论的“最应手的工具”不等于诡辩论只有相对主义这一个工具。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可以说是第一个对诡辩论做系统批判的哲学家,他曾经指出:“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从黑格尔的论述中不难看出“凭借虚假的根据”动摇真理是诡辩论的典型特征,那么凡是违背辩证法原则的观点都有可能成为诡辩论的“工具”。那么丙的观点“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忽视绝对运动,与常识与真理不相符也属于诡辩论。这样说来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也能够导致诡辩论。
四、误解的缘起
到这里有人也许要用课本上的内容来反驳我了,在《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这一框中明确说“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常识性的认识会认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和“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前提是对立的,则结论也一定是对立的,即“形而上学不变论”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截然对立。但是忽略了两句话中用的动词的不同,前者用“是”表定性;后者用“导致”表结果,二者并非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与前者“形而上学不变论”对应的应当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变论”(即相对主义)。变论与不变论才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而不是“形而上学不变论”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这一观点可以在相关链接中得到证实。“哲学史上一些哲学家因为不能正确对待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而走向了诡辩论”,也就是说违背辩证法的运动和静止统一的观点都可能走向诡辩论。后面举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如果错误的理解“形而上学不变论”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二者是对立,那么这里就会出现错误,并把这种错误归结为书本的编写错误。因为克拉底鲁和惠施的观点属于“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而僧肇的观点则属于“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按照常识性理解会把僧肇的观点归入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不应当属于诡辩论,导致理解上的误区。但是如果正确地理解诡辩论以及“形而上学不变论”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并非对立,则很容易理解课本上的观点并不存在矛盾之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谈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