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工作中经常接触大量沾有病人血液,体液的锐利器械,是传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高危人群。可通过针刺伤传染的血源性传播疾病有20多种,最常见,最危险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一次即可感染。有资料显示【1】,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因此,对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对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原因:
1.1防护意识淡漠和依从性差。
1.2工作强度大。
1.3工作环境中光线差。
1.4违规操作等。
2.锐器伤防护措施:
2.1强化防护意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自身防护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已被公认为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另外,强化不够是导致防护意识淡漠和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防护知识宣教尤为重要。应通过不同形式培训,如医院组织集中讲座,科室组织学习,印发资料等方式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督导作用,不断强化防护知识,使手术室护士充分认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在工作中自身防护的依从性【3】。
2.2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应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设计工作流程,保证合理的人员编制和专业结构,必要时可专设器械清洗工,或申请引进专业的手术器械清洗仪系统,减轻各班次工作强度,避免因工作强度大,匆忙中发生锐器伤的频率。
2.3保证工作环境中,包括清洗间光线充足,防止意外针刺伤的发生。
2.4规范操作训练是预防锐器伤害必要的岗前培训。护士在操作中未按规程执行易发生锐器伤害。过去规定一次性针头使用后必须立即戴上针帽,折弯针头。现在WHO在安全注射里特殊强调【4】:严禁将针帽套回被污染的针头,更不要折弯。可制定一套锐器放置,传递,使用,回收的规范程序,杜绝各环节中的锐器伤害。
2.5使用或处置用过的锐器的安全操作方法
戴手套操作,必要时戴双层手套。研究证明【5】,戴手套时接触由针头转移的血量可减少50%,不可将针帽套回针头,更不可破坏针头或将其弯曲。用工具分解针头和刀片,避免用手分解,应尽快、准确地将用后的针头,刀片丢弃在专用特制标志鲜明的锐器盒中,锐器盒应单独处置。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谨操作,传递准确,加强术中协调配合。传递手术刀,剪,缝合针时动作稳,准,或将刀,剪,缝合针放在弯盘中传递,避免刺伤自己或他人。术后刷洗整理过程中应谨慎小心,将刀,剪放在弯盘中,避免误伤。
3.锐器伤后的处理
一旦被锐器刺伤后,应保持镇静,立即脱去手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清洗伤口,如有粘膜破损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被污染的粘膜,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不断挤出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清水进行冲洗,然后用3%碘伏消毒浸泡3min,待干后贴上敷料。查病人检验报告单,并通知院感科备案。
医院方面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制定预防锐器伤害管理的规划,制度教育,建立锐器伤害档案,确定伤后追踪观察和处理。发生锐器伤后48h内报告有关部门,并填写报表,72h内做HIV,HBV等基础水平检查。可疑暴露于HCV感染的血液,尽快于暴露后做HCV抗体检查;可疑暴露于HBV感染的血液,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苗;可疑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短时间内口服大剂量AZT(叠氮脱氧核酸),尽快于暴露后检查HIV抗体,然后进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6】。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伤害的严重性,使护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已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有效预防锐器伤,保护手术室护士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医出版社,2002:101.
[2]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3]孙伯英,李明艳.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教育依从性的调查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1-3.
[4]蔡春琴,应武,王月红.手术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130-1131.
[5]胡菁颍.口腔科护士在工作中锐利器械伤害的现状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37-739.
[6]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原因分析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