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招聘
职场色:青葱绿
现象:随着微博平台的发展和崛起,微招聘也火热来袭。它架起了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之间“点对点”的新桥梁,也给传统观念涂上了一抹青春洋溢的绿。求职者有机会可以与招聘方的负责人直接对话沟通。微博方兴未艾,不仅成为企业宣传、招才的平台,也成为求职者展示自我、与HR对话的平台。伴随微博用户的快速增长,未来,这一新兴的招聘、求职模式还将继续发展完善。
点评:曾有传言,外企HR看一份简历的平均时间在5至8秒。微博140字的限额正符合了这种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的招聘要求。
卖萌
职场色:神秘紫
现象:眼下,第一批90后开始闯入职场,经验不足、技巧也不够娴熟。相比起80后,90后更强调忠于自己的感觉。尽管在很多前辈眼中,90后“行为非主流、情绪不稳定、思想偏执、自律性差”,但在他们自己看来,这些都是偏见。这种强烈的认知反差,让许多90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融入职场。然而,90后也有自己的职场生存手段,“卖萌”就是他们的杀手锏之一。“卖萌”说白了就是装嫩,90后通过“卖萌”展示自己最可爱的一面,他们认为,通过这一点可以获得前辈们的关照。因为“卖萌”,也可以让同事感受到快乐,缓解了高节奏工作带来的紧张感。
点评:职场毕竟是个相对严肃的地方,“卖萌”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卖萌”也要看清时机和地点,这一招不是什么时候都管用,只能偶尔为之。“卖萌”属于小聪明的一种,想要获得同事和领导的喜爱还得认真工作、勤于思考,硬实力才是真王道。
裸辞
职场色:随性橙
现象:裸辞,紧跟着“裸婚”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词。意思就是指不找出路的辞职,也意味着离开的决然。主因是工作的压力达到极致,对工作疲惫厌倦之极,也有可能是长期缺乏工作幸福感,再有就是突然迷茫,失去了方向。此外,还有“被裸辞”之说,即因工作不达标而被老板辞退。裸辞,现基本指向即是,职场精英因各种原因,不找新的工作之前就选择突然离职。据悉,选择裸辞的职场人正在增加。
点评:以年轻人为首的“裸辞族”看起来很帅,轻易就和老板说拜拜。暂且不谈论裸辞到底是潇洒、随性还是冲动、鲁莽,这年头,找份工作不容易,万事皆应三思而后行。
职场选秀
职场色:梦幻粉
现象:今年,“职场选秀”节目达到高峰,几乎所有省市的卫视频道都有一档求职类节目。而职场选秀节目遍地开花,也是人才招聘迈入“招聘营销时代”的一大特征。传统的“张榜”招聘效果欠佳,电视节目“选拔赛”的形式更加夺人眼球,求职者怀揣各自梦想站上舞台,接受面试官的犀利问答。然而也有专家认为,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企业为了出名、求职者为了露脸。虽然名为招聘,实则各有算盘。
点评:职场选秀,秀是主打。经不起娱乐的,请自动屏蔽。温情牌也好,个性牌也罢,想要亮起评委那盏灯?请各显奇招。
奈特尔家庭
职场色:诡异棕
现象:人们总是既喜欢钱也喜欢闲,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很多时候,钱和闲没法兼得,“奈特尔家庭”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现象。所谓“奈特尔家庭”具体是指那些收入增加,却没有时间享受生活的家庭。但有时候,“奈特尔家庭”并不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而是他们在时间分配时出现了偏差,他们往往将生活摆放在次要位置。
点评:虽然“挣得多”可以视为成功的一个标志,但是“幸福”的家庭更需要的是享受“成功”。“奈特尔家庭”的家长不妨放慢一点脚步,多留一点时间和空间去陪伴自己的家人。
职场木乃伊
职场色:石灰白
现象:无所适从+困顿麻木=职场木乃伊。职场木乃伊可以有很多个替代词,职场倦怠、职场无激情、职业盲从期。部分职场人经过几年的打拼之后,变得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犹如“木乃伊”,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有专家指出,其原因可能有二:其一、当一个人在工作中感觉无法将实力彻底发挥出来,受到了一些来自外界标准和现实的制约时,自然打不起精神。其二、由于每个人心目中对于职业目标的期望有所不同,当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过于悬殊,也会使人处于一种比较消极滞顿的状态。
点评: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燃尽了职场人的激情?现代社会的流水线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却降低了人们对成就的感受和追求。想要改变现状,不妨与上司、同事多一点交流,自个儿挖掘点兴趣,没准儿能奏效。
亚历山大
职场色:末日黑
现象:亚历山大是个人名,谐音“压力山大”。这是用一种诙谐方法表达压力像山一样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因素、经济环境的变化、物价持续上涨等都给都市人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涌现的奔奔族、蜗居族、捏捏族等,也凸显出压力大已成为都市白领的普遍问题。特别是一些北漂、南漂族,他们在当地没有根基,面临的压力比当地人大很多,其直接的后果就是身体和心理的亚健康。而近年来频发的过劳死事件,也给职场人敲响警钟,压力大,伤不起!
点评:虽然我们认为压力是精神问题,但是压力却常常作用于生理,使身体发生变化。压力能加速人体各系统的衰老,减少寿命。因此,给大脑减负就成了一个关系到健康的问题。想要杜绝“过劳死”的发生,且让自己轻松一点,胜人一筹。
责编/一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