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智慧的沉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容量大、历史悠久、生命力强,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融合性和延续性的特质。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气质,一种文化品位,一种理想追求,它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个人修养,令人们更富有智慧,更加理性的去面对生活,处理生活中的难题。
关键词:学习 传统文化 影响
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今年五月份,县教育局举办了传统文化导师培训班,有幸参加了学习,在开始上课之前一直很期待,即便6点起床也没有丝毫倦意,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不是三五天就能完全能掌握的,但是四天的学习已然让自己收获甚多。学习传统文化,犹如来到智慧的天堂,可以不断的挖掘、索取、充实、提高。
此次的学多围绕着《弟子规》这本看似精小内容却博大精深的古典书籍里,《弟子规》在平时有接触、有背诵,那会只是肤浅的感受,没有细细的品位过其中道理,这次的学习,深深的感悟到《弟子规》带给世人最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态度,学习后,内心一直告诫自己,回家一定要精读此书,领悟其深意,且未来要影响更多的人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
这次的学习教育局请了几位孝子老师来讲课,古人言久病床前无孝子,一直是这么认为的,当看到那个警官老师为他双双瘫痪的父母劳心劳力10来余年的时候,特别感动,可是感动之余,转念一想,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的,极品呐。虽说如此,孝子老师被采访,来讲课,是用自己的力量来感化身边以及大众,希望大家内心都充满爱,拥有孝心。 当老师讲到,子欲孝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春秋时孔圣人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实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后喻事与愿违,不尽人意。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多用此语。 其实,这句话说得很好啊,要趁父母都在身边是好好孝敬父母,不要等年华老去双亲不在之时懊悔当初。所以对于老师们来讲课很是感恩,不管效果多大,不得而知了,但就算没有效果甚微,相信,影响了一个人就会拯救一家人,慢慢再影响其他人了、其他家人。
学校经常在播放《跪羊***》,但并没有仔细听,没有细细品味,到了会场,仔细听,内心特别感触,《为人子女饮水要思源,圆满生命尽孝无愧意》好好对待父母亲以及天下的老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就是一家老小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小孩,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剩下体弱的父亲和他相依为命。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就把自己的一片孝心全都献给父亲。夏天,天气炎热,黄香每天晚上都要先把父亲蚊帐里的蚊子驱走,再用扇子为父亲把床上的凉席扇凉,以使父亲安然入睡。冬天,天气寒冷,黄香每晚都要先上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焐热,以免父亲受凉。不仅如此,黄香在学业上还十分出色,当时就有“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之说。出自古《二十四孝》。 一位曾担任过教育局副局长的老师,他的岳母瘫痪在床近二十年,妻子工作忙又经常出发,他默默地着照顾岳母,洗衣、做饭、端屎、端尿,二十年如一日,毫无怨言。他利用了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答卷。
周程超说欲望是深渊,进去了会无法自拔,而如今的社会处处是欲望,处处是深渊,这时,倘若人人都返璞归真的学习古老圣贤留下来的古典书籍,从中汲取营养,才不至于跌入万丈深渊呐。从周程超的忏悔了解到了,一个姑娘无需太过美丽,美丽与否看天意,最重要的还是看个人是否德才兼具,古有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空有一副漂亮的皮囊,内心什么都不会不懂,不过也就是草包一副,所以,要多学习,要多读书,这样才不会走很多弯路。聪明的人从别人的教训里吸取经验,愚蠢的人让别人从自己的教训吸取经验,咱要做聪明人就要多看古圣贤留下来的书籍。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他们累了,应该搬把椅子给他们坐;他们渴了,应该倒一杯清茶给他们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就应该以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他们。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做到这些就一定能让爸爸妈妈欣慰和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总结:
四天的学习生活一晃而过,深深知道了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知道了做人要有孝心,要感恩,要知恩***报,知道了要恪守规矩,秉持道德,知道了做女子要做个德才兼备、知书达礼、孝顺父母的淑女,知道了多读古典书籍,读古典书籍是直接和圣贤沟通的一种方式。读书的目的是充实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的修养及素质,但更重要的是领悟文化精髓,践行文化思想,促进社会与家庭和谐、文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