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过程中,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愉悦,主动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通过对比、聆听与感受乐曲中的各段音乐主题,能听辨出各段主题旋律出现的位置。
3.能和同伴探索用小***鼓、镲或其他方式表现出电闪雷鸣的情景。
【教学重点】
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能听辨各段的主题旋律,感受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探索用小***鼓、镲或其他方式为Ba段主题伴奏,体验和表现音乐所表达的狂欢意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波尔卡
1.学生随《小嘴不停波尔卡》进入教室,营造氛围
2.观看波尔卡舞蹈视频
师:从这段视频中,能说说你对这个舞蹈的印象吗?是几个人跳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3.了解波尔卡
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强弱对比明显,重音通常落在弱拍上,舞蹈具有群体表演的特点,其典型的节奏是:2/4×︳×××·×︳×××·
4.学跳波尔卡的基本脚步动作
二、新课教学——了解波尔卡
1.完整聆听,出示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一首舞曲,想象一下,这首乐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画面?(播放音乐)
生:人们跳舞的场景、电闪雷鸣的场景……
师:我们听的是《雷鸣电闪波尔卡》,作曲家巧妙地把舞蹈的场景和电闪雷鸣的场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那波尔卡舞曲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来感受一下里面音乐是如何来描绘的?
2.分段欣赏:引子+A段
(1)初听。
师:听听这一乐段由几部分构成?
(2)a乐句,感受富有舞蹈感觉的节奏,练习波尔卡基本动作。
师:原来人们在跳波尔卡舞,大家都沉浸在很美好浪漫的氛围中。我们伴随这一小乐段的音乐,一起跳一跳,感觉一下。
(3)再听b乐句,感受与a句的不同。
师:对比说一说,你感觉和a句有什么不同。
生:音密集,节奏活跃。音乐听起来还是很活泼的,看来人们的兴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4)再次完整聆听,并说出该乐段的结构:
引子+A段(a—舞蹈情景、b—人们的心情)
3.分段欣赏:B段
(1)初听。
师:完整聆听B段音乐,你们觉得是通过怎样的曲式结构表现出来的?(aba还是ab)
(2)听a乐句。
师:细细聆听感受a乐句的情绪。(旋律显得舒展)和Aa的舒展对比,你觉得又有怎样的区别呢?(音乐更加强烈,情绪更加浓厚,并加入了打击乐的声音)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那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加入雷鸣电闪后的音乐。(加入拍手、跺脚营造声势)
(3)听b乐句。
师:和a相比,又有怎样的反差和区别呢?(前面舒展,后面活跃、紧凑)
(4)听a乐句,感受与前a乐句的区别。
(5)完整聆听,并说出该乐段的结构:B段(a—舒展、b—跳跃、a—舒展)
师:外面的天气不那么好,那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有没有影响到这些女士们、绅士们舞蹈的兴致呢?
4.分段欣赏:A段+尾声
师:第三段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这一段和哪一段相似?说一说乐曲的曲式结构。
5.完整聆听,观看卡拉扬指挥的视频
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看看每段都是通过什么乐器来表现的,并迅速地用手指表示出来,看谁的耳朵最灵,反应最快。
三、拓展延伸
1.作者介绍:小约翰·施特劳斯
师:这么好听、有名的《雷鸣电闪波尔卡》是谁创作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他,说说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2.有关圆舞曲
师:小约翰·施特劳斯不仅创作了这么好听的波尔卡舞曲,他还被人们称为是“圆舞曲之王”,那我们也来感受一下三拍子的圆舞曲。
3.用自己的话概括波尔卡的特点,并能和圆舞曲相比较
四、考一考
教师弹奏两段音乐,学生辨别波尔卡和圆舞曲。
五、课堂小结
美好的音乐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更多地了解小约翰·施特劳斯,我们要更加地关注他的作品,更多地关注西方的民间音乐。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荷叶塘中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