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婚丧唢呐是指陇东(以庆阳地区为主)一带流行于民间的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鼓吹乐。据考证,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成为民间嫁娶、丧葬等活动中主要的音乐形式。其高亢激昂的旋律音调,婉转悲情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浓郁的黄土音乐文化特色。陇东唢呐与当地民间风俗仪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由于其形态完整,历史悠久,2006年被***批准,成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溯本逐源
庆阳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周祖从这里发迹,早在周代便有了吟咏古豳(今庆阳境内)社会先民生活的诗篇《豳风,七月》、《大雅、公列》等收集在《诗经》中。可见:在周代,庆阳地区的民间音乐活动已具规模。陇东唢呐最早的记载见于明代韩鼎编篆,清乾隆二十六年庆阳知府赵本植修订的《庆阳府志》中。明代王圻在《三才***会》中载“锁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中之乐也,民间多用之。”王圻所记的“民间多用之”与《庆阳府志》中的民间婚丧仪程中鼓吹乐的使用状况是吻合的。目前,在庆阳地区,找不到其它形式的鼓吹乐痕迹。“唢呐”一词音译于波斯语“surna”,金、元时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因此可以推断:陇东唢呐是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一带经丝绸之路传到陇东一带,并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逐渐形成的,至明清时期这种音乐形式已比较完善,并运用到民间婚丧活动中,成为民间风俗仪程中的固定用乐。
二、陇东唢呐音乐本体研究
(一)旋律音调分析
1、调式特征
对于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研究(只要它有音高的组织关系),就不能避免对其调式的分析,调式是人类音乐思维的基点,是不同音乐风格形成的依据。陇东唢呐常用的调式音阶是五声性调式音阶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六声音阶或七声性下徵(清乐)音阶。其特征是七声性下徵音阶中的清角微升和变宫的微降,即4和7的游离性。
在对68首陇东唢呐的曲牌的比较研究中发现:陇东唢呐的曲牌中以徵调式最多,其次为宫调式,商调式与羽调式较少。 见下表:
2、旋律音调的构成及特点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旋律构成都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地域特征、语言习惯、文化传统等。陇东婚丧唢呐音乐有着其独特的旋律构成形式与曲调发展方式。
①跳进与级进的结合。陇东婚丧唢呐,高亢激昂,除其乐器本身的音色特征外,其旋律中的跳进音程,尤其是八度以上的跳进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跳进常见于强拍到弱拍的进行时,即由强拍的低音跳进到弱拍的高音。旋律音调随即下行进行。这样便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弱起的句逗形式。即旋律从弱拍高音起奏。
下例曲牌为徵调式,旋律音从d2音开始,旋律线呈锯齿状逐渐下行,到达第二小节第三拍的g1。在第四拍出现了g1――3的 十一度大跳,之后旋律在高音区下行,到达第五小节第三拍的bb1,又以高十度c3以高音弱起。同样的旋律进行方式,旋律在第七、八、十、十二、十六小节高音弱起起奏。
②原始动机,同一音程的重复和变化
在对搜集到的五百余首陇东唢呐曲牌的旋律分析中发现:同一音程的重复和变化重复是陇东唢呐曲调旋律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下例:
上例是一首典型的陇东唢呐风格的曲牌,同一音程的重复比较多见。如第八至第十小节中#g2---b2的小三度音程出现了五次,十三至十六小节中#g1--#a1的大二度音程出现了七次。旋律中其它音程的重复也比较多见。
③以五声性为主的旋律进行
陇东唢呐曲调中的旋律进行,仍然是以五声性调式音阶为基础,以三音组的音的组合方式为主。七声性音阶中的清角和变宫以经过、辅助等方式起到软化旋律的作用,常位于弱拍及弱位。
④音区,音域
陇东婚丧唢呐的音域一般在两个八度(f1――f3),经验丰富的吹手可以两个八度又四度。不同音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力。曲牌旋律通常从低音、中音区开始,以跳进的方式到达高音区。高音区常运用滑音、垫音等演奏技法,时而高昂亢奋,时而婉转如水磨。低音区有宣叙、陈述的功能,高音区有华彩的意味。有些老艺人还能运用超高音区的吹奏技法来模仿鸟鸣等音响。
⑤民族化的支声性复调织体
在婚丧嫁娶的过程中,一般用两杆唢呐,采用支声性复调织体,时分时合,相互呼应。上手唢呐高亢激昂,下手唢呐平滑朴实,一般起音时两个声部同度奏,随着音乐的发展,出现两个声部的八度奏、旋律的反向进行、节奏错位等对位式的声部组织形式。最终,一两杆唢呐的齐奏结束。如下例:
此例为两杆唢呐的合奏谱,属于支声性复调织体。由上手唢呐起奏,下手唢呐在第三小节以同音跟进,出现节奏上的对位,旋律上也出现了二度、七度的不协和音程。虽然节奏的对比更明显,出现了你繁我简、你走我停的对比。旋律上虽然出现了二度、七度、九度等不协和音程,但在强拍、强位,两个声部的音几乎都是同度和八度的音程。因此,支声性复调的特征较明显。
(二)曲式结构
1、自由联缀体的曲式结构特征
陇东唢呐用曲牌联缀的方法,即在某一礼仪活动时,将几首风格类似,调号相同的曲牌联缀起来,乐手可根据情况即兴地将几首曲牌联起来使用。单个的陇东唢呐曲牌以一部曲式为主,其次级结构多为几句式、并列式,及重复和变化。
2、曲式结构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
由于多段联缀体的曲式特征,在两段曲牌之间会有类似于纽带作用的连接性乐句,这些乐句和曲牌的前奏、尾声等被视作为曲式结构的从属部分,这些乐句可长可短,它们都被赋予了具有庆阳方言特色的名称。
①帽子(引子、起板):一首曲牌的前奏部分,一般由上手唢呐起奏,起到明确调性,统一调高的作用。
②身子(正曲):曲牌的主体部分,由两杆唢呐吹奏,在实际演奏中,乐手可根据情况进行即兴的变奏和重复。
③踅子(楔子):两首曲牌联缀时起到联结曲牌的过渡性乐句。长短不定,可以是一个乐句也可以是一个乐段,通常作为乐手炫技的华彩型乐句。
④把子(罢子、曲尾、落板):指曲牌的尾声部分。
⑤对口:两支唢呐一问一答式的曲式样式,一般由上手唢呐吹奏上句,下手唢呐吹奏下句作应答。有在同一调内的守调对口,也有改变调性的变调对口。
三、乐队配置
陇东唢呐其乐队配置有“大件”与“小件”之分,由大唢呐,堂鼓,钹,小钗,钩锣等乐器组成的称为“大件”,可分为单吹(由一架唢呐领奏)和双吹(由二架唢呐领奏)。由一支小唢呐(海笛)及打击乐组成的称为“小件”。在不同的场合中运用不同的配制。
四、陇东唢呐音乐与当地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
陇东唢呐与当地民俗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已成为婚嫁、丧葬等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音乐形式,并贯穿了整个的活动过程。在婚嫁过程的娶人、迎轿、拜堂、开席等仪程和丧葬活动的请灵、接宾、接官、迎纸火、典主、游石等仪程中唢呐是必不可少的。且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仪式中运用不同的曲牌。在民间的风俗活动中,已形成了礼从乐起,响动在先的习俗。在文化特征方面,陇东唢呐已成为庆阳民俗文化的一种体现。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此文为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三期创新工程项目: 《西北传统音乐资源基础数据库与相关问题研究》子课题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陇东婚丧唢呐音乐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