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旬邑唢呐是一种传统吹打乐,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它表演中具有高亢嘹亮、气势磅礴的特点,以其徒承师艺、口传手授的方式扎根于民间,久传不衰、源远流长。旬邑唢呐主要用于婚嫁、祝寿、乔迁、小儿满月、广场艺术表演、大型庆典和丧葬传统礼仪。
关键词:分布 演奏形式 内容
一、旬邑唢呐的分布
旬邑县是渭北旱塬的沟壑地带,由于自然环境在地里位置上形成了南、北、中三大塬区。南塬由于原面较窄,群众居住集中,只有土桥、排厦、丈八寺三个乡镇,在我县流传着南塬一年四季有风,从大年初一吹到年三十,这只是群众的一种戏言而已;中塬属旬邑的黄金大塬,塬面宽,面积大,群众居住集中,有原底、张洪、赤道、太村、郑家、职田、马栏、湫坡头8个乡镇;北塬只有底庙一个镇,接甘肃省正宁与彬县临界。分布在三条大塬的唢呐班子,据不完全统计,有40多家以上,唢呐艺人500余人。由于唢呐艺人长期各自活动与各自的塬区艺人合作,互相学习,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在旬邑就形成了南、北、中三种不同的唢呐演奏流派。其一是中塬郑家镇村南的周家唢呐流派;其二是中塬太村镇杜家村的吕家唢呐派;其三是北塬底庙镇的万忠院派。其余的唢呐分别在全县各乡镇都有,但唢呐队伍人数有限,在中塬有的村唢呐艺人多达十几个人,在唢呐艺人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初步形成阶梯式,最小的年龄18岁左右,目前最大的年龄已在50-60岁。
县文化馆从1990年开始,基本上每年都举办一次唢呐艺人学习班,有时采取以演出代培的方法。据统计,到2011年培训唢呐艺人在一万人(次)以上,通过组织唢呐艺人参加多项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我县民间唢呐这一艺术的传承工作和发展。
二、旬邑唢呐演奏形式
旬邑唢呐演奏形式和内容,在广大农村是作为一种传统的礼仪形式的需要而形成自然演奏形式和内容。婚丧嫁娶、大型演出和重大活动则是唢呐的主要工作。在婚丧嫁娶、大型演出和重大活动受经济条件和人数多少的不同,所以在演出形式上就有了规模大小之分和灵活多样性。在旬邑县大体上演出形式上有以下组合形式:
(一)两人组合的单吹单打;
(二)三人组合的双吹单打;
(三)四人组合的双吹双打;
(四)五人以上至十余人组合的混合班子,连吹带打,还有唱,包括有丝弦,以唢呐为主规律打击乐伴奏的和民间戏曲演唱等演奏形式更加丰满厚实、动人心弦,犹如一台大戏,生、旦、净、丑都深受群众欢迎;
(五)大型广场演出,在专业人员的组织辅导,排导一些大型活动基本动作组合,伴以大锣、大鼓和组合音响,其场面宏大、声音雄壮,使人精神振奋,激情昂扬,有万马奔腾之势,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六)旬邑唢呐在演奏形式上有两个唢呐为主的粗旷豪放的叫双吹,有一个唢呐为主的叫单吹,有以明快潇洒加以弦乐伴奏的海笛单吹,有以唢呐咪子戏为主的模拟自然声调或人声特点的咪子戏,叫卡戏。
旬邑唢呐的演奏形式基本一致,中塬和北塬的唢呐风格有明显不同,中塬以周家和吕家唢呐为代表,用木制杆唢呐吹奏,用大锣大鼓伴奏,粗吹粗打,气势磅礴,表现出淳朴、粗犷、豪放、热情的风格特点。演奏常有即兴创作,同一首乐曲唢呐艺人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发挥,要长即长,要短即短。两只唢呐演奏时还在旋律中即兴奏出合声效果,变化无穷,显示出唢呐艺人高超的演奏水平,有时一人还可以吹双杆唢呐。北塬以万忠院为代表的唢呐艺人,用的唢呐是竹竿筒,在演奏过程中,打击乐和弦乐伴奏具有戏剧音乐的效果,强弱分明,给演奏增添了韵律美感。如《五典坡》、《柳青娘带小开门》的演奏。以大唢呐为主奏,用堂鼓、勾锣、铰子等打击乐伴奏的形式叫“粗乐队”,以小唢呐(海笛,民间叫嘀拉子)为主奏,由板鼓、勾锣、铰子及板胡、二胡、三弦、笙等乐器伴奏,组合的乐队叫“细乐队”。
旬邑民间唢呐吹打乐的演奏现在仍传承着过去的“行乐”和“坐乐”形式,“行乐”一般用在丧葬礼仪中,行走在丧葬灵车前,大多演奏的是《祭灵》和《抱灵牌》,“坐乐”除在白事礼仪中应用外,大多用在喜庆礼仪中,在过事的主家一般在自家门口专设唢呐演奏区域,搭棚、设座、放桌,并有专人伺候,演奏的曲目多用《大开门》等喜庆欢乐的曲目。
旬邑唢呐在演奏形式上各有特点。首先,以周家和吕家为代表的中塬唢呐,每演奏一曲,都有一段散板式的引子,乐曲结束时总是以流水紧板结束(民间叫“穿鞋带帽”),形成了他们的特点,北塬以万忠院为代表的唢呐演奏,总是开门见山的直奔乐曲主题,给人以爽朗质朴的感觉。其次,中塬艺人演奏时,用的是“循环换气”法,旋律流畅,一气呵成。北塬艺人演奏时,用的是“换气”法和“循环换气”法,乐曲的艺术特点明细错落有致。第三,中塬的唢呐吹打乐以吹为主,打击为辅,一般随单曲的节奏和情绪即兴击打,显得粗狂热烈,高潮时鼓点紧凑密集,有如暴雨雨点。细腻时,有如山泉细水长流。而北塬的唢呐吹打乐非常重视伴奏,有弦乐伴奏和规范的打击乐,吹与打相互配合,使乐曲表现完整。另外有关“卡戏”(即咪子戏)的演奏特点,在旬邑大致一样,演奏的曲目大多是以模拟戏剧唱腔为主,模仿唱腔惟妙惟肖,给人以人少唱大戏的感觉。同时,使唢呐演奏派生出另外一个新的表演形式――唢呐曲艺。
三、旬邑唢呐演奏内容
旬邑唢呐在演奏内容上十分讲究,有严格的规定曲目,在内容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喜庆欢乐的“欢音调”曲目,二是悲哀伤痛的“哭音调”曲目。但是无论是“欢音调”还是 “哭音调”,它都充分地反映和展示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要求与愿望。如喜迎嘉宾和节日庆典演奏的《大开门》、《小开门》、《大升官》;有向往美好生活的《四季到春》、《四季迎春》;有描述人和自然界的《雁落沙江滩》;有反映人们生产生活的《十二月忙》、《山坡羊》;有悼念先辈的《祭灵》、《吊孝》、《哭长城》、《抱灵牌》。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的《哀乐》主旋律来源于唢呐曲目《祭灵》;有诉说生活情趣的《十对花》、《绣荷包》;有描绘战争反映***事生活、鼓励战士奋勇杀敌的《将***令》、《番王令》;有倾述爱情故事的《雪花飘》;有描绘山川景色的《赴紫金山》、《十八学士登瀛州》;有叙述历史故事的《五典坡》等等。演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逼真活泼,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近年来,由于旬邑唢呐在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和文化主管部的指导下,文化馆把这一民间文化艺术作为文化工作的一个重点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现在旬邑唢呐已被陕西省人民***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积极筹划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这一民间高亢嘹亮的唢呐乐声冲天遏云,吹出全国,吹向世界,永不消逝。
基金项目: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科学研究项目(人文社科专项),项目编号:13JK0502。
参考文献:
[1]张国领.龟兹艺术研究(第三章)[M].乌鲁木齐:***人民出版社,1996.
[2]蒋菁,管建华,钱茸.中国音乐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赵文平,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旬邑唢呐的分布、演奏形式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