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1952年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读小学,后因“”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莫言1976年参***,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1986年毕业于艺术学院,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他在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世界,通过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明人物,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
作品导读:
《蛙》是一部写实主义的作品,于2009年12月出版。生命是小说的主题,《蛙》里的一切无不指向“生命”,比如接生、超生、计生、死亡、捏泥娃、养牛蛙等。为了创作这部小说,作者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可以说,这部小说在结构形式、叙述语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是我国长篇小说中的又一力作。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真实地反映了当年计划生育国策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万心,也就是姑姑,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人物,她是“国家意志”与“民间伦理”紧张对抗的“角逐场”。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两种职业: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新生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乡村干部,为了推行国策,她不惜对计生对象施以暴力并直接导致两名产妇丧生,故又被认为是“杀人妖魔”。与此同时,作者还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蝌蚪”的精神世界。他的卑微、他的尴尬、他的纠结在字里行间得到充分体现。小说的后半部分才正式进入“蛙”的情节——一个牛蛙养殖公司,干的却是“代孕”的勾当。“我”的身份也由一个***人变成了剧作家。时过境迁,晚年的姑姑已成了一个忏悔者。为什么要忏悔?因为她的双手染满了血腥。为什么她最后会容忍自己的侄儿“代孕生子”,同样也是出于忏悔。事实上,《蛙》后半部分的诸多文字是姑姑的忏悔录。
这部小说结构新颖,由五个章节组成,包括四封由“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这种结构形式不仅方便了作者创作,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这是一部将书信、小说和话剧融为一体的作品,也是莫言创作的一次大胆尝试。
选段精批:
先生,大喜!
我的儿子,昨天凌晨诞生。
因为我妻子小狮子是超高龄初产妇,所以,连中美合资家宝妇婴医院里那些据说是留学英美归来的博士们也不敢承接。这时候,我们自然想到了姑姑。姜还是老的辣。我妻子唯一信任的也就是我姑姑。她跟着我姑姑接生过数不清的婴儿,自然见过我姑姑遇到危急情况时的大将风度。
小狮子是在袁腮和小表弟的牛蛙养殖中心加夜班时开始发作的。按说到了这种时候,早就应该让她在家休息,但她脾气固执,不听人劝。她挺着大肚子招摇过市,引起不少议论和羡慕。认识她的人大老远跟她打招呼:“大嫂子,都这样了,还不在家歇着?蝌蚪大哥真够狠的。”她说:“这有什么?生孩子是瓜熟蒂落的事,多少农村妇女在棉花地里,在河边的小树丛中,都能把孩子顺利产下。越娇贵,反而越出毛病。”她的理论跟许多老中医的理论是一致的。听者频频点头,随声附和者居多,当场反驳者无有。
我闻讯赶到牛蛙养殖中心时,袁腮已经派小表弟去把姑姑接来了。姑姑穿着白大褂,戴着大口罩,乱蓬蓬的头发塞进白帽子里,目光热烈而兴奋,让我想起那些伏枥的老骥。姑姑在一个白衣小姐的引领下进入隐秘的产房。我坐在袁腮的办公室里喝茶。
办公室正中安放着一张不小于乒乓球案子的办公桌,颜色紫红。桌后一张黑色高背真皮转椅;桌上摆着一摞厚厚的书,竟然还一本正经地插着一面鲜红的小国旗。他看出了我的心思,严肃地说:“伙计,即便是强盗,也有爱国的权利。”
他非常熟练地给我斟着功夫茶,不无炫耀地说:“这是武夷山的大红袍,虽说不是金枝玉叶,但质量也是上乘的。县长来时,我都没舍得泡给他喝,但是我给你喝,这说明,本人还是有品格的吧。”
看我心不在焉的样子,袁腮道:“放心吧,我办事,你放心,平安顺遂,万无一失。我们轻易不惊动你姑姑,她老人家是我们高密东北乡的守护神,只要她一到,结果只能是八个字——母子平安,皆大欢喜!”
后来,我歪靠在那宽大舒适的皮沙发上睡着了。睡梦中,我看到母亲和王仁美来了。母亲穿着一身明晃晃的缎子衣裳,手拄一根龙头拐杖;王仁美穿着一件大红的棉袄,一条绿色的裤子,村俗无比但又有几分可爱,她左臂挎着一个红布包袱,包袱的缝隙里露出了一件黄色的毛线衣。她们在走廊里不停地走动,母亲手中拐棍捣地的声音不紧不忙,却令我无比的焦虑。我说:“娘,您能不能坐下歇会儿。你们这样来回转,让所有的人都不得安宁。”母亲在沙发上坐下,只坐了一会儿,她便移到地上盘腿坐定。她说坐在沙发上无法呼吸。王仁美又是胆怯又是羞涩的样子,像个小姑娘似的躲在母亲背后。只要我把目光投到她的脸上,她就将头扭到一边。我看到她将那件黄色毛衣从包袱里拿出来,展开。那毛衣好像只有成年人的一只巴掌大,我说:“这给洋娃娃穿还差不多。”她红着脸说:“我是比量着肚里的娃娃编织的。”我这才发现,她的腹部隆起已经很明显。她脸上的斑花皮肤也说明她正在妊娠。后来,我说:“肚里的孩子也不会这么小啊!”她的眼睛顿时红了。她说:“小跑,你跟姑姑说说,就让我生了吧。”母亲用拐棍敲打着地面,说:“你现在就生,我在这里护着你。老太太的拐杖,上打昏君,下打奸臣,谁敢拦挡,我让他不得好死。”母亲用手中拐杖戳了一下墙上的机关,立即就有一扇暗门缓缓打开。我看到室内灯光亮如白昼,一张蒙着洁白床单的手术床,两边站着四个身穿白大褂、脸蒙大口罩的人。姑姑站在床头,也是穿戴整齐,手上还戴着塑胶手套。王仁美进去后,一见这阵势,转身就想跑。姑姑一伸手就抓住了她。她哭着,像无助的小女孩一样,对我喊:“小跑,看在我们多年夫妻的份上,救救我吧……”我心中一阵酸楚,眼泪夺眶而出……姑姑做了一个手势,那四个护士模样的人一拥而上,将王仁美抬到了手术床上,三把两把地就将她的衣服剥光。然后,我就看到,从她的双腿之间,有一只赤红的小手伸出来。那小手拇指、小指和无名指蜷曲,用食指和中指,做出一个国际流行的“V”式,令姑姑她们大笑不止。姑姑笑够了,说:“别闹了,出来吧!”于是,一个婴儿,慢慢地钻出来。往外钻时他探头探脑,像一只狡猾的小动物。姑姑瞅准时机,揪住了他的耳朵的同时抱住了他的脑袋,然后用力往外一拔。“你给我出来吧!”随即发出一声爆米花般的响声,一个满身沾着血污和黏液的婴儿,就托在姑姑的手中了……
我猛然惊醒,感到浑身发冷。小表弟和小狮子推门进来。小狮子怀抱一个襁褓,襁褓中传出婴儿暗哑的哭声。小表弟压低声音说:“热烈祝贺表哥,你的儿子诞生了!”
小表弟开车,将我们送到我父亲居住的村庄。这个村庄已经是个城市中的村庄,如从前的信件中所说,这是我们的县长(如今已升为市长了)下令保留的文化标本——一个保留着“”期间建筑风格的村庄,墙上的大字标语,村头的***标牌,村中的高音喇叭,生产队的聚会场所……已是黎明时分,但街上没有行人,只有早班的公共汽车拉着几个鬼一般的乘客疾驰而过,只有几个将脸面遮得只露两个眼珠的环卫工人在人行道上挥舞着扫帚,扫起一股股烟尘。我很想看一看孩子的脸,但小狮子那副比产妇还庄严还疲惫还幸福的神情让我止住了自己的想法。她头上包着一条酱红色的围巾,嘴上爆裂了一层皮。她将那婴儿紧紧地抱在怀里,不时地俯下脸去,仿佛是观看,又仿佛是吸着婴儿身上散发的气息。
我们早已把为这个婴儿所准备的一切转移到了父亲居住的地方。因为产奶的羊一时难觅,父亲便为我们向村中一杜姓的养牛人家订购了一份牛奶。他们家养着两头奶牛,每天能产奶一百斤。父亲跟他们反复叮嘱不要添加任何东西,那人道:“大爷,您老如果连我都不相信,您自己亲自来挤就是了。”
小表弟将车停在我父亲居住的院落外。我父亲早就在路边迎候了。陪同父亲在那里迎候的还有我二嫂和一些年轻的女性,大多是本家的侄媳妇们。我二嫂一把抢过孩子,年轻女子们将小狮子从车内架下来,搀扶着进院,然后进入早就布置好了的“坐月子”的房间。
二嫂揭开襁褓一角,让父亲观看这个迟来的孙子。父亲热泪盈眶,嘴里连声说好。我看到这个头发乌黑面色红润的婴儿,心中百感交集,眼泪也夺眶而出。
先生,这个孩子,使我恢复了青春也给我带来了灵感。他的孕育与出生,尽管比一般的孩子要艰难曲折,而且今后,围绕着他的身份确认,很可能还会产生诸多棘手的问题,但正如我姑姑所说,只要出了“锅门”,就是一条生命。他必将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个合法的公民,并享受这个国家给予儿童的一切福利和权利。如果有麻烦,那是归我们这些让他出世的人来承担的。我们给予他的,除了爱,没有别的。
先生,从明天开始,我将铺开稿纸,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这部难产的话剧。我给您的下一封信,将是一部也许永远也不可能上演的剧本:
《蛙》。
写作借鉴:
1. 巧设梦境。小说以情节取胜,或曲折或离奇的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理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选段中,作者设计了一个荒诞的梦境,为儿子的诞生进行了铺垫。在候产的空当,作者梦到母亲和王仁美来了,而且孩子是王仁美生的。文中,作者描绘了她们的外表、语言和动作,凸显了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可是,王仁美已经死了,她如何生产?孩子的“V”字形手势极具讽刺意味,仿佛他就是王仁美那个在手术台上夭折的婴儿投胎转世。梦结束了,孩子真的出生了,“蝌蚪”的《蛙》也快完稿了。
2. 巧妙表达人物情绪。无论大的社会环境怎样,孩子的诞生总是一件喜事。这个孩子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行文时,作者善于借助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姑姑进产房时,目光热烈而兴奋;候产时,“我”在佯装的悠闲中流露出担心与恐慌;去农村时,妻子脸上庄严、疲惫、幸福的神情,很好地反映出一位通过代孕手段获得孩子的母亲的复杂心理;还有父亲,当他看到迟来的孙子时,热泪盈眶,那是幸福的泪水。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莫言长篇小说《蛙》节选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