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强调对话双方地位平等,通过不断提问刺激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概念。“产婆术”教学方法要求老师放下身段,以问题为中介,与学生进行真诚地互动,给我国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诸多的启示。
关键词:苏格拉底;产婆术;课堂教学;启示
中***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94-02
一、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的实质
(一)“产婆术”教学方法的步骤
“‘产婆术’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师生平等辩论以揭露矛盾、克服矛盾、最终获得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思想的艺术。”[1]他所倡导的“产婆术”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刺激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概念。这一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反讽。苏格拉底从所讨论的论题出发,针对学生的回答不断地提出反问,即使学生答错也不立刻纠正,而是通过不断地补充提问,使学生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从而承认自己的无知,进而否定自己所肯定过的错误意见和观点,得出苏格拉底认为的正确的答案。
2、助产。在这一环节,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充当智慧的接生者,以暗示性的语言和作相关示例的方式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新知识并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进而得出结论和获得知识。
3、归纳。通过对讨论所涉及的具体现象、具体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共性、本质,即由特殊上升到一般。
4、定义。将所讨论的具体现象、具体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它们的一种普遍性的认识,并清晰地表达出来。
(二)“产婆术”教学方法遵循的实施原则
“‘产婆术’教学方法包含有辩证的色彩,能帮助对方纠正错误观念并产生新的观点,整个过程仿佛产婆帮助孕妇产下婴儿一样。”[2]要正确实施“产婆术”教学方法,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准确设问。在对任何论题进行讨论时,苏格拉底都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并且谈论的很多是当时年轻人所关心或困惑的话题。因此,苏格拉底所提的问题很具有针对性。
2、适时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困惑时,苏格拉底往往能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和回答问题的实际状况,恰到好处提出启始问题,不会让对话者感到唐突。在讨论过程中,苏格拉底还能根据学生产生困惑的原因,在恰当的时候提出一定针对性的后续问题,及时解惑,从而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下去,牢牢抓住谈话的主题。
3、渐次推进。苏格拉底非常重视教育内容的“层递性”,他在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使学生接受它时,往往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推进方式,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最后接触问题核心,并最终得出答案。
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产婆术”有利于促进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师生双方处在平等地位上的辩论方法。在论题的讨论过程中,苏格拉底总是以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自居,而不是以一个智者、一个知识的权威姿态出现的。并且他承认自己很无知,这就为谈话者创造了一个轻松的互动环境,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这种平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地位平等。对话是苏格拉底生活中的基本内容,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业。在现实生活中,他经常和手工艺匠、***治家、艺术家、智者与艺妓等讨论。他像许多平凡的雅典人一样,在街头、集市、餐桌旁或运动场边和每一个人交谈,特别是青少年。由此可看出,在苏格拉底看来,无论什么人,不论贵贱,只要你愿意,他都可以和你进行交谈,都可以做他的学生。
2、讨论过程中师生双方地位平等。苏格拉底在与别人讨论时,总是将自己和别人置于人格平等的地位。在这种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师生双方都可以进行自由地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只是通过无止境的追问使自己感到对真理的一无所知,从而促使学生认识真理、掌握真理。师生双方的地位与人格平等是实现互动教育的前提,这种互动教育是进行平等、民主、双向、互动、和谐交流的教育过程。为此,苏格拉底常借自我嘲讽来掩饰他自身的优点。
(二)“产婆术”有利于促使学生广开思路
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是要臆造和传播真理。如同他的母亲是生命的接生婆一样,教师应该是知识的接生婆。也就是说,真理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中的,教师的任务在于帮助人们去发现存在于自己内心的真理,帮助人们发挥自身的潜能,而不应当是臆造和传播真理。他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唤醒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产婆术”教学方法始终贯穿着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精神。为了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苏格拉底有意识的提出一系列问题,从各个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回答,这种多方面的引导能促使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苏格拉底认为师生之间只存在友好、平等的辩论和相互学习的关系,而没有任何屈从和依赖。他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独辟蹊径地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发问。“产婆术”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多思好问、善辩的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广开思路。
三、苏格拉底“产婆术”教学方法对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坚持主体性教育,强调师生双方地位平等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处于支配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为主,学生被放到了一个客体的位置,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教育被简单地看作是一种传授大量知识的工具。这种对象性的教育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容器,而不是鲜活的生命,如此一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被遮蔽了,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内在的需要。教学过程应该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二者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师生关系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学生主动的学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苏格拉底“产婆术”教学方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拥有思考和实践的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智慧的“产婆”。因此,对于学生的求知、困惑,教师不因直接给予具体知识和现成答案,而应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互动式问答来启发、诱导学生知其不知、知其所知。即使学生偏离了正确的认识,教师也只是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将其导入正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主动发现并承认自己的错误,同时也发现问题的正确结论并获取新知识。如此循环往复以后,学生不仅在互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师所要传播的知识和思想,不断充实了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也由于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认知的迁移能力,能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而教师的教学也能因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虽然具有“闻道在先”的优势,但在仍应在互动问答中,从信任和尊重每一个都有主体性和***人格的学生出发,不以权威和知识的拥有者自居,而是作为知识的产婆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展开和深化讨论;学生则能在这种自然的交谈中,将老师当作进行知识的交流的朋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吐露心声,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寻找答案、探索新知,最终达成共识,产生教师所期待的教学效应并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潜能
“产婆术”教学方法从问题出发,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围绕论题展开争论,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正是我国课堂教学所欠缺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运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教学中的启发式就是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问题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从而强化其兴趣,进而转化为探求更多的新知识的欲望。在问题教学中,问题情境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与此同时,“问题中蕴涵的新事物、新关系会不断地被学生发现,并导致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新素质就这样慢慢形成。”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并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参与和探索,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发现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应当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或困惑,这些问题必须是真实的、具体的、原始的,并且是学习所需要的。学习需要是问题情境的融合剂和发动机。如果没有学习需要,问题就始终外在于学生,解决问题就变成了负担,最终导致要么真正的学习不会发生,要么学习成效极低。教师一般不直接陈述问题,而是通过展示教育事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再通过不断地提问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教学效果。
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产婆术”教学方法还侧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它不是以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惟一目的,而是把训练学生发现、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沿着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路径来引导学生获得一种规律性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加深学生对人类思想及文化价值的理解
通过教与学的过程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却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在于引起学生一定的理论争鸣,从而加深学生对人类思想及文化价值的理解。通常的教育问题是感性的、显性的,比较容易被认识的。但有时,教育问题也隐藏得比较深,只有当我们拥有某些理论视角时,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这样的问题对于他们而言,要发现它相当难。此时,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间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渐引出问题本身,引起学生关于某些现象的争鸣,进而加深对人类思想及文化价值的理解。比如,高清海先生在谈论如何认识人时也曾说:“首先不在于你把人看成什么,而首先在于你怎样去看人。”“怎样去看人”,体现的就是理论视角问题。可见,有些教育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很难被发觉,一些蕴涵于问题中的思想也很难被理解。
将“产婆术”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把教学过程作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而且也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之间意识共享的过程,即师生双方可以通过互动式问答将自己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观点充分地表达出来,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探究,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共享。在这个共享过程中,学生掌握了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的同时,教师还能够通过理论争鸣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蕴涵于知识之中的人类思想及文化价值,让学生对此拥有自己的见解,从而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人文精神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虽然“产婆术”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不足,比如,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很少有学生向苏格拉底主动提问,但苏格拉底放下身段,倡导教师应充当知识的“产婆”,通过渐进式地提问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却是值得我国课堂教学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张树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6.
[2]罗祖兵.教育学问题教学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J].现代教育科学,2011,(5):7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法及其对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