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物鉴赏家杨仁恺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月31日5时25分在辽宁沈阳逝世,享年93岁。
杨仁恺先生1915年10月1日出生于四川岳池县。20世纪30年代,杨仁恺在四川成都一家私立中学执教。期间,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杨仁恺对古代文物和古今书画作品产生浓厚兴趣,结下了不解之缘。抗战时期,杨仁恺移居重庆,要从事出版印刷工作。此时,他与集中在重庆的郭沫若、沈尹默等文化名人交流密切,受益颇多,更与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等书画名家结下了师友之情。抗战胜利后,杨仁恺移居北平(今北京),与书画鉴赏家张伯驹、徐石雪、陈半丁等密切来往,披览藏品,交流鉴定心得,并有机会观赏到吉林长春皇宫散佚的古代书画珍品。丰富的求学经历,为杨仁恺先生日后辉煌的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9年,杨仁恺先生受聘于东北人民***府文化部文物处研究室,从事文物研究工作。他参加了东北银行存历代法书名画整理鉴定和拨交东北博物馆的接收工作,并奉命奔赴长春等地清查皇宫流散历代书画和善本***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从民间抢救出《簪花仕女***》、《虢国夫人游春***》等百余件历代书画珍品。曾经东北博物馆收藏、今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张择端绘《清明上河***》也是经杨仁恺先生鉴定确认而使国宝重放光彩。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米芾《行书苕溪诗》经杨仁恺先生慧眼识珠得以重现于世。现存辽宁省***书馆的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后段手稿是经杨仁恺先生发现并研究确认的。数十年中,经杨仁恺先生之手鉴定抢救的珍贵文物不胜枚举。杨仁恺先生在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居功至伟。
1952年,杨仁恺调任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室主任、副馆长、名誉馆长,负责陈列展览、文物征集、文物鉴定、研究出版等全面业务工作的策划与组织实施,身体力行,全力以赴,业绩卓著,为辽宁省博物馆的业务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杨仁恺先生积累了丰富的文物鉴定经验,对书画、碑帖等类文物的研究均具有高深的造诣。在繁忙的业务管理工作之余,他潜心学术研究,无论在任何艰难环境下,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围绕中国书画鉴赏、考订、书画史研究等课题,探颐索隐,追根溯源,考据详尽,见解独到,著述宏富。发表了《试论魏晋书法和王羲之父子风貌》、《隋唐五代书法艺术演进轨迹》、《晋人曹娥诔辞墨迹泛考》、《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的流传、真赝和年代考》、《唐张旭的书风和他的“古诗四帖”》等百余篇极具学术价值的论文;著有《聊斋志异原稿研究》、《国宝沉浮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稿》、《周P簪花仕女***研究》、《沐雨楼文集》等专著十余部。主编《中国美术全集・隋唐书法卷》、《中国书画》、《中国古代书画***录》、《中国古今书画真伪***典》等书籍数十部,其中,历时30余载写就的《国宝沉浮录》是唯一全面研究清宫散佚书画国宝流传历程与历史艺术价值的巨著,一版再版,影响波及海内外;所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学稿》则开创性地以科学概念定义书画鉴定,构建了中国书画鉴定学的体系框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主编的《中国书画》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书画发展历史与鉴定、鉴赏知识,成为专业学习与研究的权威读本。对辽博的馆藏书画珍品,杨仁恺先生几乎都有专门的考订研究,高屋建瓴,见解独到。在60年的学术生涯中,杨仁恺先生为后世留下了数以千万字计的极具价值的学术成果,堪称彪柄一代的学术大师。
1983年,杨仁恺先生参加了由全国最著名的书画鉴定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古代书画全国巡回鉴定工程。行程数万里,遍及全国25 个省、市、自治区的208 个书画收藏单位及部分私人收藏,过目书画作品61596 件。每期每地的工作伊始,杨仁恺先生必先到达,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鉴定工作中。鉴定组对全国除台湾以外的现藏古代书画进行了系统整理,辨明了许多原来模糊不定的作品,还在各地发现了原作为赝品保管的宋、元、明各时期代表画家传世稀少的佳作,基本摸清了中国大陆现存古代书画的全部底数,为更好地保护这些古代艺术品打下了基础,为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史提供了一份详实权威的资料。
在专注于文博事业的同时,杨仁恺先生以其一贯的热情和影响力、亲和力,积极参与各项文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曾协助中国文联筹办第一届全国书法作品展,从而促成中国书协的成立;协助国家文物局筹备成立中国博物馆学会;协助筹建辽宁美术家协会,为推动文博和美术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仁恺先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热心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改革开放以来,他先后任教于数家高等学府,多次应邀赴亚、欧、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考察、讲学,从事书画鉴定工作,侧重考察各国的文博事业,广交海内外朋友,努力促成文化交流项目,成为辽宁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与使者,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杨仁恺先生对文博事业感情深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视工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勤勉自励,百折不挠,爱憎分明,讲方向,讲奉献,在为全社会奉献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以自身德艺双馨、知行并重的品格体现了一代文博工作者的典型风范,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2000 年,鉴于杨仁恺先生从事文博工作50 年来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对辽宁文博事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辽宁省人民***府授予杨仁恺先生“人民鉴赏家”的光荣称号。
杨仁恺先生一生为文博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特别注重文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他积极争取与有关大专院校的合作,联合办学,亲自任教,培养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他言传身教,授业解惑,使一代代年轻人迅速成长,成为文博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杨仁恺先生是功力深湛的书画家,书画之名为学术声望所掩。其绘画初法宋元,后师造化,擅山水而兼及花鸟草虫。书法四体皆工,尤擅行草,体出坡书简,意态天成,极具书卷气。作为一代书画大家,杨仁恺先生对书法人才和绘画人才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活跃在艺坛上的众多书画家都经过杨仁恺先生的指点与辅导,从而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掌握了书画艺术创作的精髓,走上了成才成家之路。
晚年的杨仁恺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始终坚持工作在第一线,筹划辽博的业务建设,主持学术研究活动,著书立说,为文博事业的发展继续操劳。
杨仁恺先生用心血和汗水写就了人生的辉煌篇章,建树和贡献定格在辽宁乃至中国的文化发展史册中,学术思想与学术著作已成为后世的宝贵财富,他的高尚品格和奉献精神将成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1 杨仁恺先生1987年于黄山
2 青年时代的杨仁恺
3 杨仁恺先生20世纪50年代在辽东普查文物
4 1975年6月,杨仁恺先生与著名学者于省吾在沈阳故宫
5 1983年10月25日,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成员与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及文物出版社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左一为刘九庵、左二为杨仁恺、左四为启功、左五谢稚柳,前排右一为傅熹年、右三为徐邦达。
6 1986年10月,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在南京博物院。
7 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成员启功、谢稚柳、杨仁恺、刘九庵在浙江杭州。
8 1998年7月,中国古代书画巡回书画鉴定组在辽宁省博物馆。
9 1998年11月18日,杨仁恺先生应澳门市***厅邀请,为澳门艺术馆鉴定书画。
10 1989年11月,杨仁恺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授课。
11 1993年6月26日,杨仁恺先生参加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学术讨论会。
12 杨仁恺先生指导装裱人员修复明清影像
13 杨仁恺先生与夫人刘文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杨仁恺:德艺双馨、知行并重的鉴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