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学全的工作室,琳琅满目的是微雕作品、字画卷轴,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李学全是一个颇负盛名的微雕艺术家。他能用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书体在美石、象牙、黑陶、驼鸟蛋、瓷器、珍珠等材料上微刻书画,类似米粒大小的材料上刻唐诗宋词。其刀下的古今人物、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亭台楼阁、山川花木历历若实。代表作有:《孔子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兰亭序》等微雕作品。
中国有着悠长的微雕史。殷商时期,中国就开始在甲骨雕刻文字。汉朝时期的师宦,能在方寸之间书千言。最具有说明力的是明朝的王叔远。古文名篇《核舟记》记述了一位明代民间艺人王叔远,用桃核雕出“东坡泛舟赤壁”的情境,在小船上,刻有坡等5个人物、8扇窗、一张箬篷、一支桨、一个炉子、一把壶、一幅手卷、一串念珠,同时刻有对联、篆文共34个字。精湛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世界上也热衷于微雕艺术。英国前网球冠***、艺术收藏家戴维・劳埃德出巨资购买了维根雕刻的70件微雕艺术品。据维根称,他的每件微雕艺术品都价值16万英镑。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富足和传统文化的兴起,微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以至于清代的幅作品拍出了134万元的价格。如今,微雕的行情越来越被看好。
微雕是一门难度极大、较为罕见的艺术,自古能涉足这个领域的人很少。李学全凭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经过十几年的潜心临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微书、绘画和微型工艺品雕刻上都有深厚的造诣。其微画作品中古今人物、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亭台楼阁、山川花木历历若实;微书作品刀笔相融,行气连贯,笔意墨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学全20岁就迷恋上微雕艺术,后经名人指点,每天坚持盘膝打坐,锻炼形态,收摄身心,进入静定境界。为了以刀刻出书法的墨韵,10多年来,他坚持神上练功,增强目光视觉的功能:坚持气上练功,增强耳朵听觉的功能;坚持手上练功,增强手指触觉的功能;坚持精上练功,增强心的运思与身的本能活力,实现心神合一,终于练就了传神入微、游刃有余的刀功。
真正的艺术,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无可挑剔,表现力才是艺术最根本的魅力所在。李学全把金石与微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本就价值不菲的印章俱增了艺术价值,一幅幅细如毫发的书画,有着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妙境:更有鸢飞于天、鱼跃于渊的气象。
李学全的微雕作品题材十分广泛而且是成系列的。孔子系列――听杏坛讲学,沐先哲圣光佛家系列――闻西天梵音,面拈花微笑:老子系列――见仙风道骨,感广博精微;唐诗宋词系列――既听小桥流水,又看大江东去。具有灵气的石块,小小的边款,居然也有着这么大的魅力!
户外天地日月小,纤毫方寸乾坤大!在李学全家中,普通的书桌,成了他施展才华的天地。夜晚操刀,伏案苦雕,雕琢着他所钟情的人物、山水、花鸟和诗词歌赋。李学全整个身心完全沉浸于艺术世界和创作的激情之中,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微雕技法理论。
正因为李学全下足了功夫,其微雕作品让人惊叹。一块高10厘米、底边4.5厘米见方的印章上,刻下5000余字的《道德经》全文,配以一幅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他自己用寿山石磨制的比壹分钱硬币还小的看盘上,雕刻《将进酒》全文和李白醉酒像:在鸵鸟蛋壳上雕刻《论语》和孔子行教像:在一方手指盖大小面积的精美印石边上,刻下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全文300多字,下方并配有羲之爱鹅***……
2008年11月,李学全和海内外共20位著名微雕艺术家联合创作的大型群体微雕作品《擎天之石》,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共同颁发的“200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现在,李学全是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兼雕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曾荣获全国一等奖5次、省级一等奖4次。
他的作品为国内外收藏者所钟爱,已流传到日本、韩国、美国、法国等世界20多个国家。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文化的大发展,收藏行业也逐步繁荣起来。“微雕这个行业很有前途。尤其当国家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后,微雕艺术也会越来越火。”李学全信心满怀。
如今,他整天想着把微雕事业不断推向新的水平。让他高兴的是,他的微雕阵营越来越壮大。他把弟弟招进了自己的微雕阵营。当然,他还有很多学生。“我在山大代课十几年了,学生有好几万了。他们里面有想学核雕的,我都热烈欢迎。”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李学全:方寸之间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