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对《山中访友》的品析,展示了研读佳作的情趣、意境,从而以期与作者产生共鸣,与时代共舞,与生活共振,在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不断达到陶冶情操、培育高尚情趣之目的。
【关键词】山中访友 品析
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可以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一篇佳作,更可以给我们诸多启示。《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陕西省***协委员。《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以浪漫的童心,使原本平常的山野,变成了珍奇的胜境,使无特别滋味的旅游成为一次难忘的人生经历。《山中访友》是一首清新的诗、一支悠扬的歌,让人爱不释手,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段,“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表明了时间,即春天的五月。“撞了个满怀”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仅仅一个“撞”字,就化无形的风为有形的风,体现了一种惊喜和意想不到的情境。连用两个“好清爽”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前者意指天气,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大地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后一个“好清爽”意指作者的心情,前后构成了因果关系。总之,开头交待了好天气与作者的好心情,为下文进一步访友进行铺垫,也为下文作者带着喜悦的心情去探访山中的“友人”确立了感情基调。
第二段,三个“不”读来令人顿生疑虑,产生探访之友非同一般的感觉。只带好心情,与前面形成对比,同时照应上文感觉“好清爽”,“哼”“踏”“独自”“访问”是好心情带来的具体行动。此段与上段构成承接关系,好天气,带来好心情,这样才顿生出游的念头。此段开启下文。
第三段,从写作顺序上来看,是按照作者的游踪来写的,首先遇到的是一座古桥,历史悠久,德高望重,默默无闻,坚韧而坚强,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把人、马渡过彼岸。“躬腰,俯身吻”,运用了拟人手法,既符合古桥外形特点,又表明它的亲切与之情。“波光明灭,泡沫聚散……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此句通过与“逝川”的比较,突现了古桥坚韧、顽强、默默无闻的精神。
第四段,“知己”“手势”“唤我的名字”“交换眼神”,表明山中的朋友,对来访者――“我”的欢迎态度,其中“青翠”运用得很特别且很有深意,苍翠的树枝随风摇曳,好似与人打招呼。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好似在欢迎我。阳光照射着露珠,晶莹剔透,熠熠生辉,恰似与“我”交换眼神。以上是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的。“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树可以物化为人,“我”也能物化为树,真是“思接千载,精骛八极。”真可谓是“相看两不厌”。王国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此句堪称写“有我之境”的典范,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是所写之物“著我之色彩”,从而生成了一个无比瑰丽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真可谓“人是人,景也是人;景是景,人也是景。”物我两忘,与万化冥合。
第五段,运用了排比、拟人、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描写出山中的众朋友――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对我的欢迎,但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变成第二人称了,与上段是“朋友”――树、鸟、露珠,是对我打招呼,我已感受到了山中朋友的热情与温暖,此段是我主动打招呼,与山中的“朋友”对话交流。六位朋友: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为女性;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为男性;他们好似我的家人,平等而友好的待我。六个句子,其中①与②,③与④,⑤与⑥写法类似,同中有异,句式变化参差,语言生动活泼,具有生命的活力。词语生动且有深意,如“浑浊”,表明我的思想上的不纯洁之处,人无完人嘛。“憔悴”暗示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忧虑。“湛蓝”表明还天空碧蓝的理想与追求。
第六段,上段为仰视所见之景色,有山、有水、有鸟;此段俯视地下,又有何景呢?石头――有悠久的历史,有地质变迁的遗迹;落叶――有神秘的手相,悲壮的葬礼。接下来作者的举止,显得幽默而有情趣,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表明作者渴望与追求自由、无拘束生活的理想。
第七段,山里的天气,如孩儿的面,忽然下起了雷阵雨,气势磅礴,而别有一番情致,像侠客在吼叫,诗人在朗诵,又动人又吓人,坏了!忘记带伞了。此时,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为我遮风挡雨。在树下受了恩泽的不仅只有我,还有一位小生灵――蚂蚁。“我”动情地捧起他,细细端详,此时“我们”多么像一对患难兄弟啊!
最后一段,风停雨住,几声犬吠,一群归鸟,伴我回家,“我”与朋友们轻轻地挥手别离,相见容易,别时难。作者不虚此行,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好月色……前呼后应,此时的“好心情”,应是充满惬意的,内涵丰富的,满载而归,有别于前文的好心情。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是作者自身一种精神的外在物化,表达了作者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