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往今来,谈及《西厢记》者无不赞崔张之爱情,颂红娘之义举,愤老夫人之背信,却鲜有人关注那些为崔张爱情付出的次要人物。这些次要人物中有正面人物,亦有反面人物,他们从正侧面烘托出崔张爱情的艰难而伟大,使之增色不少。王实甫根据前人所作对他们进行二度创作,不仅让人物更加贴近情节,而且符合人物性格。
关键词:《董西厢》;《王西厢》;次要人物
中***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011-01
虽然《董西厢》创作大量的次要人物,但其中只有少数人发挥作用。王实甫针对这一陋病删除大量角色,保留必要角色。
一、欢郎
这个角色在《董西厢》与《王西厢》中基本一致,身份均为莺之弟。但《王西厢》中加入一重要情节,即欢郎向老夫人告发莺莺与红娘游花园之事,从而有了拷红一折。虽然文中提及欢郎的寥寥几句,但他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崔张私合与老夫人知晓之间的一层窗户纸,王实甫安排欢郎在恰当的时机捅破它,成就一段姻缘。
二、法本、法聪、惠明
《董西厢》在《莺莺传》基础上创作大量寺僧,颇费笔墨。《王西厢》则缩减寺僧的数量,重新分配他们的戏份,只写三人:法本、法聪、惠明。首先法本。两部作品中法本的身份均是主持兼媒人。但不同的是《董西厢》献计促成崔张婚姻的是法聪,其次才是法本。王实甫从形象上塑造一个仪表端正、神态慈祥的主持形象,为他后来帮崔张埋下伏笔。果然,法本不仅为张生说谎:“老僧有个敝亲”,老夫人听后:“长老的亲,便是我的亲,请来厮见咱”。因这缘由,张生有了一次与莺莺传递情素的难得机会。而且法本还借钱与张生下聘礼,后又请医看生、送生上京赶考,直至郑恒横插一脚,他又不辞辛劳替生辩解。在王实甫笔下,法本已取代董解元笔下的法聪,成为为崔张婚姻默默付出僧人中的最大贡献者。
其次法聪与惠明。《董西厢》中法聪的形象可谓熠熠生辉,他与张生的初次见面便道出女主角莺莺的家庭背景,让张生对一见钟情的女子了然于胸,从此展开追求计划。而《王西厢》分别是法聪和法本叙述,这样既减轻法聪在戏中的份量补充法本的形象,又在剧中留下悬念,利于情节的递进。接着《董西厢》又给予法聪非一般的形象,形象酷似花和尚的正义之士,卷二部分都在描述他与孙飞虎打斗的场景,充分突出其“武而有勇”的形象。在王实甫笔下,法聪变成惠明,并且打斗的场景通过惠明的两句唱词便过了:“您与我助威风擂几声鼓……我教那半万贼兵唬破胆”,这样一结简捷迅速。相比之下,《董西厢》显得冗长烦闷。在处理人物形象上,《董西厢》亦不足,作品开端塑造一个英雄式的法聪,结尾处却让人直呼:原来他是一个莽夫。如在得知张生为娶不到莺莺烦恼时,他说:“学士何娶不可?无以一妇人为念”又“足下聪明者也,以一妇人,惑至于此,吾与子不复友矣。”这与之前他之前誓死保护崔氏一家的有情有义之举大相矛盾。于是,王实甫删去诸如此类的粗糙情节,把惠明写成一个异类的寺僧。
三、杜确
无论在《董西厢》还是《王西厢》中,杜确的出现就是一场及时雨。《董西厢》中杜确“是杜如晦的重孙,英烈超宗祖。开六均弓,阅八阵法,法五车书。”后因捉了叛贼孙飞虎,特授镇西将***、蒲州太守,兼关右兵马处置使。《王西厢》开头便除了交代其显赫的身世,加上坎坷的人生经历:“弃文从武……武举及第,官拜征西大将***,正授管***元帅,统领十万之众,镇守著蒲关”,更多的是加深杜确与张生之间的兄弟情的描写。如得知张生来到蒲关,杜确多次相邀,而《董西厢》未有。再到后来张生及第,杜确兴奋拜访,正撞郑恒抢亲,二救崔张,《董西厢》则是崔张二人登门拜访杜确,求相助。不得不说,王实甫这番改编是取长补短且恰到好处。
四、孙飞虎与郑恒
任何一部作品中都脱离不了反面人物的衬托作用。王实甫把孙飞虎由一个重权轻色的叛将改写成一个权色并重的叛徒。《董西厢》中,因河桥将丁文雅好色嗜酒,孙飞虎想使莺莺与之,文雅必大悦。而《王西厢》中孙飞虎是掳莺莺为妻。这样更能加深矛盾,使故事激烈化。郑恒在两部作品中均是与莺莺订亲的表兄,同时他又是一个伪君子,后因杜确揭露,惭愧自杀身亡。《董西厢》中,郑恒是直接面见老夫人便谎称张生已娶卫吏部之女,其次又以亲疏远近之理说服老夫人。《王西厢》中郑恒一上场便道出其知晓崔张之事,但不知如何处理唤红娘细问,后因红娘针锋相对,他才另生一计谎称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女婿。可见,王实甫在董解元的基础上丰富了郑恒的形象,使之更加合理化。虽然郑恒是丑角,在尾声出现,但为崔张婚姻设置了一重障碍,增加悬念,且作品前面都有介绍过郑恒,使读者对他早有印象,尾声让他出场争婚,可见作者的精心布局。
参考文献:
[1][元]王实甫.李梦生译注.西厢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董西厢》到《王西厢》次要人物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