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不少教师、家长都有这样的同感:今天的孩子很难教育,犯了错误,批评几句,轻则当面顶撞,重则离家出走,甚至寻死觅活。弄得老师和家长无所适从。
于是,很多的班主任在班级中实行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做了什么都是是是是,好好好,行行行,不说半个不字。部分班主任甚至谈“惩”色变。不可否认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的成功范例,但是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其局限性,其实在提倡表扬、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戒的积极作用,因为批评与惩戒也能达到行为改变的目的。必须声明,我不是提倡滥开罚戒,但也不赞同对学生姑息迁就就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就是体现人性、人道,就是对未来负责的观点。适当的惩戒,我认为必不可少,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度”。下面我结合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的经验与体会,谈一下我是如何实施惩戒教育的。
第一、要深化认识本质,端正实施态度。
俗话说,小树不修不行,小人不管不行。美国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过惨痛的教训。二战后美国的父母把压抑已久的感情和温暖都倾注在下一代身上,认为爱就是一切,鼓吹放任自流,让孩子自行其事。结果,二十年后,正是这一代人,***、早孕、酗酒、自杀、暴力犯罪等丑恶现象、接踵而至,给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带来了一场社会大动荡。富裕安逸的生活没有带来青年一代的感谢,反而带来的是对老一代的对抗、傲慢和蔑视!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每年新产生少年犯数以万计。徐力弑母事件等至今令人刻骨铭心。爱孩子就要对孩子严慈相济,尤其青少年时期,决不能放纵他们。放任孩子就是伤害孩子,危害自己和危害社会。我们必须让他们从小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小错不改,乃是大祸之源。让他们知道犯错误就会受到一定的惩戒,犯罪就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制裁。
只讲赏识不讲惩戒是不完全的教育。有时我们需要对学生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有时我们需要对学生的某些劣迹行为给予告诫和惩戒,二者都是必需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惩戒也是一种教育,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只要运用得当,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实际上,有些班主任教师虽然很严厉,却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要理智实施,明确目的。
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惩戒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让学生从批评和惩戒中获得教益,使他们认识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惩戒学生是因为学生犯错误后经教育无效而不得已采取的办法。惩戒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它是一种教育手段,是教育惩戒、治病救人,而不是泄愤发怒或滥施。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主观因素(气愤、激动、疲劳等情绪)渗入到责备中去。要把学生的错误言行与学生不愉快的心理感受联系在一起,利用内外因结合阻止他们重犯错误。
第三、要遵循原则,注意合理合法、公开公正。
所谓合理,是指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恰到好处;所谓合法,是要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及程度内;公开是指经过集体研究、集体施加,避免个人行为;公正则是指要力戒戴有色眼镜,严禁感情用事。惩戒是一把双刃剑,只要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便应适可而止。重点是引导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要突出重点,不能求全责备,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就事论事,才能使学生对所犯错误有所反省,不至于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惩戒不能成为教育者的一言堂,要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切实让他们认识到应该受惩戒之所在。
第四、要使用技巧,讲究艺术。
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曾独出心裁地设计了一套别具一格的惩戒学生的新招,既然是违反了班级制度,影响了班级的荣誉,给班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那么就让这位学生写犯错误说明书从思想上自己教育自己,并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此招一时成为教育惩戒的美谈。也就是说惩戒要讲究方式和艺术,要讲究走进学生的心灵,要求班主任教师掌握惩戒的艺术,付出更多的耐心。又如,有一位***治教师讲解“货币的本质”时,发现两位女生竟打起瞌睡来了!不悦,但这位教师灵机一动,幽默地联系这一情况说:“我本来以为货币是很有魅力的,谁知在座当中就有不为金钱所诱惑者,依然打她们的瞌睡呢。”这种即兴幽默使教育惩戒隐含于全班同学的笑容之中,那两位女生也从此认真听讲了。
第五、要改革方式和程序。
美国的中小学生一入学就人手一份《规章制度》,学生在校犯错误与所受惩戒,规章上清清楚楚。学校、教师对犯错学生的惩戒就像我们中国交警处罚违规司机一样自然,并得到现在美国学生家长的认同和积极支持。他们认为孩子在校有犯错并受罚的经历有利于孩子走上社会少犯错误。美国中小学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对各种形式的惩戒要明确界定适用范围和对象,规范执行,要把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放在首位,以让学生改过为最终目的,做到严慈相济。对较大错误的惩戒,既要慎重也应有一个过程,大致应有提议、立案、讨论、申诉、裁决、执行等环节。其中讨论、申诉、裁决过程应有学生及其家长参加,执行过程也可以请家长监督,使惩戒教育的过程合理化和法制化,以避免感情用事,做到适量适度。
犯错就要负责,这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戒,做到严慈相济、惩戒有度,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