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莫兰迪,是我心底里少数几位最信服的艺术家之一。我喜欢他的画不张扬,但却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与平静。我更敬佩他那种毫无保留、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他的作品都是细小平凡的题材,却反映出整个宇宙天地的状态。
莫兰迪1890年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历史文化古城――博洛尼亚,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那里,唯一的一次出国是去瑞士看塞尚的画展。2003年的春天我去了他的家乡,参观了由阿库瑞奇欧皇宫改建成的莫兰迪美术馆。美术馆里除了陈列他的画作,也迁来了他的工作室。工作室很小,非常简陋,当我看到里面那些他画了一辈子的瓶瓶罐罐时,非常感动和震撼,因为这间屋子和这些瓶子的情形跟他画面的意境差距太大了:破旧,甚至还脏兮兮的瓶子在他的画作中却散发着精神的光芒。他画的不是生活中瓶瓶罐罐的“真”,而是通过它,表达画家对这个世界的感悟以及对艺术的独特认识;通过捕捉那些简单事物的精髓,捕捉那些熟悉的风景,追求艺术的“真”。
乔治・莫兰迪一生不曾结婚,甚至没有任何有关他的爱情记录。他从博洛尼亚美术院校毕业,后来在那个学院任过教,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淡泊名利。在20世纪艺术的喧嚣中,当其他艺术家纷纷前往巴黎的时候,他则静静地在博洛尼亚的工作室里创作着。
在1957年的访问中,当被问道“为何您的绘画题材多局限在那些瓶子罐子上”时,莫兰迪这样回答:“那种由看得见的世界,也就是形体的世界所唤起的感觉和***像,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定义和词汇来描述。事实上,它与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那个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体、颜色、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实。我们在物质世界所认知的所有事物,都并非如我们看到和了解的那般。物的质性当然存在,但却不具有任何我们附加在它身上的意义。”
从这些话中可知,他强调的是画家的主观精神和客观绘画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蕴藏在画面形象中看似随意摆置的各种方向的笔触,在整个画面中,力量相互制约、相互抵消所达到视觉的完美平衡,是画家所追求的。他也几乎从来不用鲜亮的颜色,在他的画面上,每一个色块都是灰暗的中间色。然而在他的搭配下,不但不脏、不闷,反而熠熠生辉,浑然天成。
我想莫兰迪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有赖于他的家乡―意大利这块古老的土地,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带给他无尽的营养与自信。这种影响对大多数的意大利艺术家来说,都应该是根深蒂固的。他继承了大师们绘画中庄重、寂穆、朴素的特点,并掌握了他们高超的绘画技法作为入门的途径,然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达到这样的高度。另一方面,则是他个人对生活、对艺术没有杂念的心,几十年如一日,持续、专注、真诚地面对那些瓶子罐子,进行着自己的创作,而这种心灵的厚度不是一般画家所能达到的。
在他去世三十多年后,也就是二十世纪末,艺术界“重新发现”了这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
周小庄
著名水墨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目前任教于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