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质找矿是以客观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它是一项探索性较强而且极其复杂的调查研究过程,在地质找矿中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东北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本文主要以东北吉林金谷山金矿为研究对象,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了研究,希望以小见大,对东北地区矿床地质的研究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东北;矿床;地质;找矿
【分类号】:P618.2
一、东北金谷山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金谷山金矿床是吉林省延边地区重要的黄金勘查基地,目前估算黄金储量达 10 吨以上,有着十分良好的找矿前景。金谷山金矿床形成于早二叠世裂陷槽式火山喷发沉积建造环境,金矿体的品位变化较大,其中东矿带矿体平均品位分别自 2.14×10-6~12.47×10-9;西矿带矿体平均品位分别自 1.32~2.63×10-6不等。矿化伴随的蚀变主要有硅化、毒砂化、黄铁矿化,以及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这些矿化蚀变的强弱和空间分布,与金矿体的品位及规模关系十分密切。
1、矿石类型
金谷山金矿床的矿体全部赋存于该区发育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内,矿体的形态、产状均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二者产状近一致,大多数含有黄铁矿条带和硅化条带的糜棱岩本身就是矿石,由于剪切带中岩石的糜棱岩化程度不同,具有角砾状结构的糜棱岩和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毒砂化等矿化蚀变集中发育的地段往往是金矿的富集部位,常形成富矿体。矿石具角砾状糜棱结构,角砾周围的金属矿物呈网脉状或条带状分布,部分角砾内部矿物呈似条带状定向并稍有弯曲,有些角砾由浸染状和网脉状黄铁矿构成。金谷山矿石可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两种类型。
2、主要矿石矿物特征
该矿床的矿石基本属于贫硫化物型矿石,硫化物含量大多在5%~10%。矿石矿物主要为毒砂和黄铁矿,其次见有少量的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银金矿及自然金;氧化矿物有褐铁矿、臭葱石、孔雀石及蓝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电气石、明矾石等。
3、矿石组构
(1) 矿石结构
本区矿石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交代残余结构、骸晶结构、浸蚀结构、压碎结构、自形粒状结构、它形变晶结构等,其特征如下:交代残余结构:石英沿黄铁矿边缘交代黄铁矿成岛弧状;骸晶结构:多为石英沿毒砂矿物裂隙交代毒砂成骸状晶体,是矿石中较普遍发育的一种结构类型;浸蚀结构: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沿石英边缘和裂隙发生交代,形成浸蚀结构,也是矿石中较普遍发育的一种结构类型;压碎结构:该结构类型多见于东矿区矿石中,毒砂、黄铁矿等矿物颗粒被压碎,裂隙又被后期石英和黄铁矿充填胶结,形成压碎结构。
(2) 矿石构造
矿石的构造类型较多,主要有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斑杂状构造、蜂窝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块状构造等,主要特征如下:脉状构造:石英脉穿切早期黄铁矿细脉和毒砂细脉,构成脉状或网脉状;石英、黄铜矿、闪锌矿及方铅矿呈细脉状充填于早期的浸染状黄铁矿蚀变岩中。它是本区矿石中的主要构造类型,也是富矿石中常见的构造类型,金多赋存于脉体中;角砾状构造:蚀变岩石及黄铁矿、毒砂、石英集合体被压碎后又被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细脉胶结而成。这种构造常与脉状构造共同出现,自然金、银金矿往往沿毒砂、黄铁矿、石英等矿物颗粒间隙充填。它是金谷山金矿床较具代表性的矿石构造类型;浸染状构造:该类型是含矿岩石及贫矿石中基本的构造类型,常与条带状构造共同出现。毒砂、黄铁矿常呈星散状分布于矿石之中。金矿物颗粒细小,赋存于矿物颗粒间;斑杂状构造:是主要的矿石构造类型之一。见有大小不等的硫化物及硫化物集合体呈不均匀状、断续状分布于矿石之中。
二、东北金谷山金矿找矿方向
金谷山金矿成矿具有多期和多阶段性,矿(体)床是多期、多因素成矿作用叠加的产物。柯岛组变中酸性火山岩系为初始矿源层,区域变质及变形变质作用为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控矿构造因素分析,东矿带处于南北向金谷山背斜的核部、倾伏端部位,及与后期的东西向褶皱叠加的交汇跨接部位。该部位是不同方向应力集中区,变形变质程度高,韧性剪切带发育。同构造岩浆活动的基性―超基性岩,主要顺层侵位于南北向背斜的核部,与柯岛组接触带部位,是应力作用、变质变形作用集中发生应变的区带,这些区带同时又为金矿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储矿空间。因此东部矿带地区找矿潜力大,并优于西区,应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是主要的找矿方向。从物化探异常信息并结合异常所处的成矿(地质条件)环境,分析研究后认为,应在以下几个地段进一步开展工作,以扩大矿床远景、提高储量。
1、需地表工程揭露的地段
(1) 东Ⅱ号矿西延部分。该矿化蚀变带分布于辉长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内,受中部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控制,岩石糜棱岩化强烈。带中矿体地表规模较大,深部有钻孔控制。该区域反映磁低磁带出现,反映有矿化蚀变,其总体展布方向与韧性剪切带方向一致。应进行地表工程揭露,以发现含矿蚀变带及富矿地段。(2)东Ⅲ号矿东西分支的西延部分。部分位于近东西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的交汇区域,基性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上,受东部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控制,岩石变形强烈。物探剖面测量,有激电异常反交点存在。说明该地段具有存在矿化蚀变带的条件,应作为重点首先施工揭露的地段。(3)西矿带北延部分。该区域异常主于南段,工程验证已发现四条矿体。该异常的北段,地质构造环境与南段完全一致。发育于柯岛组地层中,受西部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控制,带内岩石变形强烈。故应开展检查和地表工程揭露,以期发现矿(化)体。
2、需深部工程验证地段
(1) 东Ⅲ号矿带东西分支与南北分支交汇处。该区段分布于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内,超基性岩体的西北侧。地表矿化好,矿体粗大。土壤化探异常表现为异常强度高,面积大;激电测量为高充电率低阻异常,异常清晰,异常主体为三个椭圆形,异常中心位于矿体的北西侧,反映矿化蚀变带向北西倾伏,则其深部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应继续开展深部钻孔验证,以发现富大矿体。(2) 东Ⅲ号矿南北分支的南延部分。该区段分布于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内,基性岩体与地层接触带的转变处,岩石的糜棱岩化强烈,地表见四条矿体,矿体倾向西,具分支复合现象,深部未封闭。激电测量表现为高充电率低电阻率异常,异常在该南延部位变宽,强度变高。异常主于矿体西侧,呈平行分布,反映矿化蚀变带向西倾伏,主矿体可能存在于深部,应布设钻探工程验证。
3、需要检查的地段
(1) 西矿带南山。该带位于四树坪沟东侧,中部韧性剪切带的变形变质带南延部分。地表出露柯岛组变中酸性火山岩系岩石及基性辉长岩体,接触带发育。该区段与已知东Ⅱ号矿带地质条件一致,经踏勘发现矿化转石,Au 品位 0.98×10-9,具良好的找矿地质前提。在该区段应做土壤化探及激电剖面工作,确定矿化蚀变带的存在及其空间分布,扩大本区的找矿前景。(2) 东Ⅲ号矿带激电Ⅱ-2 异常区。该带位于东Ⅲ号矿带东部,基性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东侧,东部韧性剪切带呈南北向分布于其西侧。激电异常呈南北向分布,北部未闭合。该异常区西侧土壤 Au、As 异常在该异常区段未封闭。应开展本区的土壤化探工作,并考虑与东Ⅲ号矿带联接,查明激电异常与矿化蚀变带的关系,确定其找矿意义。
三、结语
总之,地质找矿工作是一项主要以地质体为探究的题材,它是应用专业性知识比较强,并且比较繁琐。所以在地质寻矿的工作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规律,同时也一定要合理的运用物理和化学上的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工作,这样才能将工作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贾大成.延吉地体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探讨.吉林地质,2003,14(1)
2、杨惠心、李朋武等.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地体古地磁学研究.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5,28(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东北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