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物病害的症状是识别和诊断病害的根据,不同性质的不同病源所致的病状是不同的,但有时相同病源可能引起不同症状;不同病源也会引致相同病状,因此正确描述症状对判断病害性质和病源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归纳了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关键词:植物病害;症状;类型
1 白粉病类
由真菌中的白粉菌引起,多发生在叶片、幼果和嫩枝,病斑常近圆形,其上出现很薄的白色粉层,后期白粉层上散生许多针头大小的黄褐色颗粒,即病症,除去白粉层,可看到受害植物组织的黄色斑点即病状。如臭椿、板栗、月季等白粉病。
2 锈病类
由真菌中锈菌引起的,发生于寄主植物枝、叶、果等部位。病部出现锈黄色粉状病症,植物受其为害多形成斑状、须状物或瘤肿,如杨叶锈病、松叶锈病、月季锈病及梨桧柏锈病等。
3 斑点病类
由真菌、细菌等引起,多发生于叶和果实上,是植物最常见的一种病害。斑点有大小、形状、色泽的不同,常见的角斑、褐斑、漆斑、黑斑、轮文等。发病初期一般退绿变黄后期病部坏死。边缘有明显的轮廓,斑点上常出现霉层或黑色小粒点,如苹果圆斑病、月季花褐斑病、柿角斑病、槭树漆斑病等。
4 腐烂病类
为植物受真菌或细菌侵染后细胞坏死,组织解体所致。按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果腐、茎腐、根腐、花腐;按腐烂质地不同,可分为溃疡、流胶等,如杨、柳、苹果的腐烂病,桃褐腐病等。
5 花叶病或变色病类
多数由病毒、类菌质体及生理原因等引起。通常是整株性发病,病株叶色深浅浓淡交错,有的出现红、紫或黄化等症状,如桃、柑桔黄叶病。
6 肿瘤病类
常由真菌、细菌、线虫等引起。病株枝干、叶和根部发生局部瘤状突起。如柳杉肿瘤病、杨树根线虫、樱花根瘤病等。
7 丛枝病类
由真菌、病毒、类菌质体等病原引起。病株顶芽生长被抑,枝条节间缩短成簇,如泡桐丛枝病等。
8 萎蔫病类
由真菌、细菌引起。病株输导组织受侵害,细胞膨压下降,叶片萎蔫,发病一般为整株性。但常随发病部位和病状的不同分为枯萎、立枯、猝倒等,如榆树枯萎病、立枯病。
9 畸形病类
包括株形和器官各部位的变形,如叶片皱缩、肿大、矮化、徒长以及花器变形等;常由真菌、病毒、生理因素引起,如矮化病、桃缩叶病等。
10 发霉或煤污病类
发霉指果实和种子表面出现绿色、黑色、灰霉状物,使种子、果实霉烂。如柑桔青霉病。煤污病多发于果实与枝上,病部为一层煤烟状物,影响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常可伴随介壳虫、蚜虫发生。如紫薇煤污病、金叶女贞煤污病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植物病害的症状及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