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之前,
郭庆祥还是个进口家具经销商,
时不时从大连跑趟北京倒腾进口家具。
因为觉得书画与家具都属于家庭装饰,
郭庆祥没事便去逛逛荣宝斋,
在那里接触到了很多名家作品:
齐白石、张大千、黄胄、吴冠中……
就是那段闲逛时光,
埋伏了他与书画的缘。
结缘吴冠中
郭庆祥的第一幅藏品是黄胄的画,从荣宝斋收来。他记忆中大约才十几万元。不久,他开始关注吴冠中。
吴冠中的画很少散落在民间,真迹难求,精品更是稀罕。“吴老的画那时候已经卖得很贵了,1993年就卖到二三十万一张。我对吴冠中绘画作品的收藏是从读他文章开始的。”天然的敏感告诉郭庆祥,要读懂画家的艺术,先要了解其思想,于是他几乎看遍了吴冠中的十几种文集,包括《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直到1995年,郭庆祥才敢下手,第一次从拍卖会上拍到吴冠中的作品。
那年,吴冠中的画作《香山春雪》辗转从美国流回国内,郭庆祥在嘉德拍卖会上举牌十多次,出价38万,终获至宝。
1999年,吴冠中去大连,在朋友的引见下,郭庆祥带着收藏的三张吴冠中的《竹舍》《香山春雪》《泼墨漓江》第一次见到老人。吴冠中没想到在大连这样的城市,郭庆祥所收藏的他的作品不仅没有一幅赝品,且每幅都是自己满意的力作。饭局中,吴冠中指着《香山春雪》激动地说:“这画应该在美国,怎么到了这里!”郭庆祥评估这幅《香山春雪》,称其今日价值已达上千万。“很精的作品,松树在画面里面特别有张力。”
之后的几年里,郭庆祥的宝斋通过海外藏家等多种渠道,陆续收藏了20幅吴冠中作品。
2001年夏天,郭庆祥拿着吴冠中的20幅作品登门拜访,吴冠中发现,郭庆祥收藏的20幅作品没有一幅赝品,每幅都堪称精品。
精品不可再生
郭庆祥在收藏界一向以谨慎著称,因此所谓“亿元时代”的到来对他来说“没有影响,也没有困扰”。
在郭庆祥看来,看似浮华的拍卖市场,其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是真实的交易,还是为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而人为设计的市场繁荣假象?谁也说不清楚。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拍卖市场的繁荣,是因为股票、房地产投资市场的不景气、风险大,转而将资金向艺术品市场倾斜、转移,然而艺术品市场的虚高价格就没有隐藏风险吗?我以为,这其中很多是拍卖市场精心设计的陷阱,意在以这种假象,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拍卖市场。所以,无论是尚未入市的旁观者,还是兴致高昂的投资者,要冷静观察和分析,不要被热情的市场氛围所迷惑。”
与刘益谦相反,郭庆祥并不常亲自去拍场。“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对艺术品的研究和评论上”。郭庆祥说。此前,FAMOUS记者曾在一次与郭庆祥的面对面的交流中听到他接一个电话。当时保利5周年秋拍正在进行中,吴冠中作于1989年的油画《新巴黎》,起拍价400万,进入到叫价的关键时刻,工作人员来电请郭庆祥决策是否要加价拿下。郭庆祥在电话这端遥控着,几番叫价,最后以900多万得手。
对这种远程遥控怎么拿捏,要不要,加不加价,郭庆祥放下电话后表态:“收藏家一定要能够看到作品的艺术价值,来判断它的经济价值。分析这张画,它是吴冠中一个很特殊的作品,极少题材的作品,画的是个建筑,笔法很有时代感,油画以楼为背景,把楼画得敦实又有力量,他在画面上表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
“一个好的艺术家的精品,一定不可再生,更不可复制。”所以对于这幅刚到手的新宝贝,眼下的估价虽然是400万-600万,但郭庆祥觉得1500万之内都值得收藏。
不碰古画
因为觉得鉴别真假有难度,郭庆祥一直固执地遵循不碰古画的原则,只挖掘近现代作品。尽管面对记者的好奇心三缄其口,但有人算过账,郭庆祥这些年卖画所得收益大约在8000万元。仅吴冠中作品,他就收藏了50多幅,随便出手一幅就可有十倍的赚头。
然而,比起“吴冠中作品的幕后推手” “收藏大鳄”之类的恭维性头衔,郭庆祥还是更愿意评价自己是“一名理性的收藏者”。
郭庆祥所持藏品中的精品不胜枚举:傅抱石的巨作《龙蟠虎踞今胜昔》、人物代表作《贵妃醉酒***》;李可染在日本唐人馆的旧藏《漓江胜境***》;黄秋园馆藏级作品《吹箫引凤》《蓬莱仙境》《雪景***》;吴冠中的《高粱》《新城》《流失》;石齐的《人人都在幸福中》《飞雪迎春》等,这些有创造力的艺术大家的作品构成了郭庆祥的主要收藏。
18年的收藏光阴中,1997年到1999年这三年是郭庆祥收藏的黄金年代,在那三年的丰收期里,他收进了很多李可染、黄胄、吴冠中的佳作。
收集吴冠中作品最困难的时候,郭庆祥忍痛卖过一张李可染的《井冈山》,1998年180万入手, 2002年在瀚海卖了1000万,他用这笔资金来继续运作吴冠中的画。
2010年,郭庆祥通过瀚海、保利等权威拍行,依照自己的想法成功买入数幅赵无极和吴冠中力作,这是他近一年的最大收获。近几年,郭庆祥又开始力推石齐的画,“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画发展的方向,给人美好的享受,中国画坛缺少的开拓创新精神,在石齐的画中也有。”
郭庆祥理解的吴冠中和石齐,都在求艺术的纯真,没有奢华,每时每刻想着创新。“他们甚至都没有车,真正的艺术家不会被金钱拉下水,不会去追求富豪们的生活方式。”
对话
亿元天价让人怀疑
FAMOUS:作为一名老藏家,您对2010年的拍卖会整体感觉和以前是否有变化?
郭庆祥:现在参加拍卖会的投资者超过90%,真正的藏家很少。投机者太多,完全把艺术品当作商品来运营了,这不是真正的艺术品市场。对艺术有研究的人,占的基数很少,而艺术品市场确实陷阱很多。比如勾结拍卖行、画廊编故事来欺骗消费者,都是有利益驱动的。为某个作品编出一些来龙去脉,而不是真实的,包括报道出来的一些天价数字,包括对每一场拍卖的销售额,我建议媒体要通过税务部门的完税证明来报道完税后的销售额,这才公平。有一种说法是,现在已经进入了亿元的收藏时代,其实据我了解,7000万以上的东西,还是很少,有的是私底下有一些猫腻。
FAMOUS:好多拍出来的天价作品在您眼中值不值?
郭庆祥:国内拍卖市场有一种现象,就是比较有影响的拍卖行必须要有上亿的东西,怎么会可能那么巧合?上亿是比较难达到的,每个拍卖行给自己弄张上亿的,很奇怪,比较让人怀疑这个背后有没有炒作。所谓的上亿元拍卖相较有靠谱真实度的,至今只有一个保利,就是2010年6月,保利国际拍卖公司举行的春拍中,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以3.9亿元落槌,后来它补了税务局的完税单,并且宣布出来了,那是在媒体的压力下。但是到底有什么内幕,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FAMOUS:您觉得在这两年拍卖会的整体感觉有没有新的变化和特点?
郭庆祥:拍卖行和画廊经纪人为了利益,误导收藏者和投资者,没有把真正的艺术家的作品抛出来。很多人怕买到假画,曾经在欧洲拍卖中国画,最大的困扰就是造假。去年有一些奇怪的变化,比如说齐白石被炒得很高。他的画真假很难辨认,因为作品量大,就可能有人炒作。中国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最大的一个不可信,就是好东西越拍越多,越拍越高,这本身就违背了规律。怎么可能越拍越多呢,明明就那么多画家和作品。
收藏战果
1997年用48万元买入傅抱石的《二湘***》,2002年在广州嘉德拍卖行以500万元卖出;1998年,以180万元买入一幅李可染画作,2002年在瀚海拍卖行以1000万元卖出。
1997年,他在瀚海拍卖行买入徐悲鸿《立马》,2003年在广州嘉德拍卖行以380万元左右卖出。
2005年,吴冠中的《鲁迅乡土组画》和《龙须岛社之家》均拍出639.2万港元,成为那次拍卖会的“双冠王”。
2006年,吴冠中的《长江万里***》以3795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中国内地油画最高纪录;2007年,吴冠中的《交河故城》以4070万元的价钱落槌,创造了内地当代艺术家国画拍卖的最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