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冢还魂武灵王

引 言

2011年,山西省作家协会组织“驱车太行”采风活动,分三程沿太行山脉由西北向东南:从浑源的恒山、灵丘的太白维山、龙池山到左权的十字岭(左权岭)、盂县的藏山、黎城的黄崖洞;再从壶关的太行山大峡谷到陵川的板山、王莽岭、西崖沟……苍山如海,扑涌而来翻腾而去。人们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走过全国不少名山大川,但看过太行山的奇崛伟姿,不由得令人赞叹一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神奇交融。

最早从《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寓言知道了太行山;从《山海经》记载的“精卫填海”的成语中,又知道了这里的发***山曾是“一片都不见”,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的叠影,使我们惊讶地有了地理的“大发现”:太行山在几十亿年的地球演变中,真正是经历了海沉陆隆、沧桑变迁。

在壶关“太行山地质博物馆”我们了解到:在三十八亿年至二十五亿年的太古宙海时期,古海洋内发生了陆核增生成微陆块和微陆块聚合成萌大陆的过程,到距今二十五亿年前后,这块华北萌大陆终于在水与土的博击中诞生了;从距今二十五亿年的元古宙海时期,这块新诞生的华北萌大陆又经历了长达七亿年海浪的侵蚀,重新变为。在海洋内,沉淀了一层层以紫红色石英砂岩为主的地质遗迹,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丹崖红岩;到距今四五亿年的寒武纪时期,海洋环境比较动荡,海水深浅变化频繁,一层层灰色石灰岩层和黄色泥灰岩层相间掺杂地积淀为夹心饼干式的岩层,地质学上称之为“泥质条带灰岩”;再从四点九亿年至四点四亿年的奥陶纪海到二叠纪海,水陆间的交相侵袭愈演愈烈,形成石英砂岩、碳酸盐岩、黄铁矿、煤层等呈七彩缤纷的海陆交互沉积建造。寒武纪形成的陆表海环境,不断遭到来自西北朝东南向海水的冲击,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太行山崛起之后的山脉走势和奇特地貌。

太行山地貌露出四个不同地质年代形成的地质遗迹。从下往上看,第一层是二十五亿年前由岩浆喷发流动形成的片麻岩,第二层是十八亿年前由海洋沙滩演变而来的硅化角砾岩带,第三层是六亿年前由海底软泥形成的寒武系镘头页岩,第四层是七十三万年至二百四十万年间由山洪冲积形成的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质学上“四世同堂”形成的悬壁神画,由于化学成份的差异,在亿万年的溶蚀过程中,快慢程度不同,形成了现在的样子。石峰外表看似层层迭迭的薄板组成“千层岩”,酷似书本,几十座石峰连成一片,形成峰林,被人称之为“石库天书”。

犹如树木的年轮,这些不同色彩的岩层,讲述着大山的生命历程。

大山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特征表现在它色彩的变化中: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高山峻岭表现出色彩的差异。一天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高山峻岭的色彩也展示着变化。就是同一个暮色苍茫或雨雪雷电,色彩也不相同。色彩的变化向我们展示了大山的生命活动。

作家李锐在“吕梁山印象”里写过一篇《看山》:

视线举着整座山峰上升,升,升……然后停在半空里挣扎着,到底挣不过去,沮丧地落下来;然后,再朝起升,升,然后再沮丧地落下。

无比的怜惜从视线中涌泻出来,深情地抚摸着群山。只能在苍天之下忍受屈辱的山们沉默着,木然着,比肩而立,仿佛一群被绑缚的奴隶。沉默聚多了,便流出一种对生的悲壮;木然凝久了,便涌出一种对死的渴望;于是,从沉默木然中渲泻出一条哭着的河来,在崇山峻岭之中曲折着,温柔着,劝说着。

看了一辈子的山,总算是把山看透了……

在对大山的经久凝视中,我们读懂了大山的生命轨迹。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上演着一幕幕“我们在太行山上”的“大历史情景剧”:炎帝神农氏在太行上***尝百草、种五谷、制耒耜、兴稼穑,从而完成了游牧到定居、渔猎到农耕、部落到王朝,一系列重要的历史阶段演进;曹操经由羊肠坂率兵攻打壶关高干时,赋诗《苦寒行》描绘了这块兵家必争之地的险峻:“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崔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恒山悬空寺所展示的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宗教史话题;赵武灵王由“胡服骑射”的改革开放到陷入接班人悲歌的命运轨迹;娘子关高阳公主与介山氏两重奏中所隐含的女权意识;藏山赵氏孤儿典故中所凸显的生命价值与忠义节气的悖论;王莽岭重温“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的诗句,引出对王莽这一历史人物究竟是“篡汉贼臣”还是“布新贤君”的矛盾辨析;北魏道武帝经由太行的“逐鹿中原”;阎锡山抗日的忻口会战、的“平型关大捷”、左权将***的喋血十字岭、红***东渡、八路***总部在太行山的几次迁徙;定襄五台上空阎锡山、、***的“三星高照”;与魏源的《海国***志》堪称双璧的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几乎可以说每个山头都有故事,太行山进行着顽强的历史诉说。明代著名地理历史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对太行山做了这样描述:“据天下之肩脊,当河朔之咽喉。”太行山是北部边地通向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引无数帝王竟折腰”:秦昭王以此“威天下”,汉高祖以此“得天下”,汉刘秀以此“复天下”,魏武帝以此“夺天下”,后赵石勒以此“战天下”,唐太宗以此“并天下”……太行山上众多后世不断遗存和镌刻的“人文景观”,成为新历史的“石库天书”。

《汉书·地理志》中明确地提出了“域分”的概念:即以不同的地理区域划分民俗民风:“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好恶取舍,动静之常,随君上之。”把民俗民风和意识观念的形成,归之为两个因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自然因素和“一个时代的意识即统治者的意志”的人为因素。此次太行山采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地域民俗民风的契机,辨析庙堂与江湖关系的渊源。或者换言之,一座山崖就是一尊鬼斧神工的塑像,为我们讲述着神话人物和历史人物的故事。

孔夫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了一句广为世人流传的名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一向喜欢把山水并称:崔颢言:“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王观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好山好水构筑成“锦绣河山”,又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符号。驱车太行,它给了我一个生命的启示:于是,有了《太行山记忆》系列的“意在笔先”。

一、晋代衣冠成古丘

早在中学历史课本上,“胡服骑射”一词,让我们记住了赵武灵王。此次山西作家太行山采风来到灵丘县,当然不能错过走近这个一代英武之君的机会。

灵丘在战国时为赵国之邑,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在这里筑城设县,因有赵武灵王墓冢,故取名“灵丘”,属代郡;东汉光和元年归属中山国,不久废。北魏复置灵丘县,属司州;太和中年属恒州;东魏太平二年为灵丘郡治;隋属蔚州,后陷废;唐武德六年复置灵丘县,重为成州,属西京路;元复为灵丘县,属蔚州;清雍正六年,蔚州归直隶(河北省)宣化府,而灵丘则由隶属蔚州改属山西大同府;民国属雁门道……我并无心考证灵丘县名的来龙去脉,所以繁琐地列举诸多史实,无非是想证明,灵丘是因赵武灵王墓葬而得名。

2011年7月28日,我们由灵丘县文联领导陪同,出县城西门,来到几里外赵武灵王的陵寝。据文联同志介绍:赵武灵王墓原占地约六万平方米,现保护面积为一万九千平方米。墓冢巍峨壮观,墓丘周长二百二十米,高十米。明崇祯年间在墓南立石碑一座,并建有碑楼,总高四米,碑正面刻有“赵武灵王墓”五个大字。民国七年(1918年)知县蔡光辉集资修葺,树碑一座,筑神道一条,长三百四十六余米,宽十六余米,墓四周广植树木。现今两座石碑都不复存在。我们今天看到的是,1965年由灵丘县人民***府立的石碑:“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武灵王墓。”完全失去了历史的沧桑感。

走进赵武灵王陵园,陵前广场一高台上塑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雕像。

《东周列国志》里描绘赵武灵王:“身长八尺八寸,龙颜鸟喙,广鬓虬髯,面黑有光,胸开三尺,气雄万夫,志吞四海。”《东周列国志》的描绘为现实提供了历史的依据。赵武灵王塑像雕镌得威猛健壮高大。

江湖闲乐生(网名)在《骑兵祖师赵武灵王评传》一书中对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雄姿有这样一段描述:

……殿外突然一阵喧哗,所有人的目光,凝结了。

只见赵武灵王身着劲装,脚踏马靴,胯骑一匹雄骏异常的高头大马,奔驰在邯郸街头,四蹄踏雪,宛如天人。

好帅的人,好帅的马!

这马就是天下闻名的代地之马了,草原上产的骏马,果然不同凡响。

而宝马配上英雄,更是令人神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骑马的名将,赵武灵王的帅气在当时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了。

赵武灵王用事实证明,华服有华服的漂亮,胡服有胡服的潇洒,关键还是要人长的帅。

赵武灵王潇洒的下马,震鞭,扬靴,一步步,咚咚的走上台阶,胡帽上的金珰叮叮作响,更添几分威势。这种新奇的帽子就是胡王所用的“貂蝉冠”(顶饰金蝉,前插貂尾),既时尚又可御寒,骑马打仗最为实用。据说后来赵武灵王将它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惠文王,使之成为赵王的专用王冠,故后世又称之为“赵惠文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雕像,穿越两千年的风尘烟云,定格在历史的大舞台上!

推开陵园红漆大门,穿过神道,迎面便是武灵王高高的墓丘,遍布丘上的是翠绿的青松。清朝诗人冯云貌曾游览赵武灵王墓并赋诗:“大漠苍苍山月小,赵王墓枕青山老。怪蝶随风猎野花,黄狐几夜啼秋草。昔时意气何英雄,遗俗能成盖世功……”

关于赵武灵王之墓究竟在哪里?历来有争议:东汉史学家应劭为《汉书·地理志》(灵丘县)所做的注释:“武灵王葬此,因氏焉。”《史记·赵世家》(集解)亦引:“应劭曰,武灵王葬代郡灵丘。”清康熙《灵丘县志》载:“赵王墓武灵王偃在城西二里,县因以名。”此外,《水经·滱水注》《括地志辑校》《元和郡县志》《山西通志》等书籍均称赵武灵王墓在灵丘。但同样有文献记载,《太平寰宇记》《沧州志》记载别两处:其一是河北灵山,其二是河北沧州旧城内;《大清一统志》《畿辅通志》除了记有沧州墓外,还有河北邯郸旧城西以及平山县之墓。仅就我目及耳闻,即有五座赵武灵王墓。

赵武灵王陵园的讲解员,对赵武灵王墓之真伪,为我们做着辩解:“单从文献看,山西灵丘赵武灵王墓的资料来源比较早,河北诸墓的资料来源较晚。应该说前者的可信度要高,比较有权威性。再从墓丘看,灵丘之赵武灵王墓的规模、形制,不仅符合战国王陵的规制,而且与邯郸赵王五陵墓基本相似。而沧州之墓,不仅现在不见封土,当地老者及文物部门都称没有见过;灵山之墓则已明确是中山王陵,而非赵武灵王墓;邯郸、平山之赵王陵呢?邯郸文物部门通过文物调查,初步分析为敬候、成侯及后继的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陵。上述排除如果可信的话,那么,灵丘之赵武灵王墓就成了唯一。”

解说员还讲:“人们对灵丘之赵武灵王墓的怀疑,主要的理由是,灵丘距离赵武灵王饿死之沙丘宫,距离赵国首都邯郸太远了,千里迢迢,不太可能到此下葬。可我们知道,赵武灵王的丧事,虽然邀诸侯国公开发丧,隆重举行,但举丧之人,正是制造饿死武灵王悲剧的人。惠文王年幼,公子成、李兑,他们对武灵王既怕又恨,也无法逃避朝野的强大压力。尽快消除这次事变对赵国***治生活的冲击,最大限度地降低赵武灵王对以后执***的影响,是他们的首要选择。把赵武灵王埋葬的距离远一点,把事变的影响尽量淡化一点,不正符合他们的***治要求吗?不也摆脱了日后祭礼的***治尴尬吗?而灵丘已经有了‘赵国城’,也是赵武灵王生前经常活动的地方,还有比这里更为合适的选择吗?!”

一个英武卓绝之君,生前纵横捭阖,最终却死得这样凄惨、这样窝囊!解说员的讲解,把我们推到了扑朔迷离之中,历史为后人留下了多少千古之谜。

赵武灵王名雍,是赵国的第六代君王。赵武灵王是其死后,继位的赵惠文王追封的谥号。古文言:“威强澼德是为‘武’,乱而不损是为‘灵’。”一个“武”字,一个“灵”字,成为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和“饿死沙丘”人生两大事件的“盖棺定论”。

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在《登大青山访赵长城遗址》一诗中,对赵武灵王写下这样的诗句:“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两千几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墙。”

蓦然间心头就涌起王安石在《南乡子》中吟诵的词句:“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二、赵武灵王的闪亮登场

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虽然疆域辽阔,但环顾周边,一个个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把赵国一口吞下:

北边是不时侵扰的少数民族三胡(林胡、楼烦、东胡三支北狄部落)以及新崛起的燕国;西边是号称虎狼之师的强秦;东边是第一个战国称霸的齐国,虽说齐桓公之后有些强弩之末,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南边的魏国看似比较弱,但却不是个“省油的灯”,心怀叵测一肚子的坏水。而尤其是在赵国心口,活生生插入一颗大钉子。这颗大钉子就是白狄鲜虞族所建立的中山国。中山国以前曾经被吴起率领的魏***所灭,复国后迁移到了太行山区,国土正好楔在赵国的中央地带,全境只有东北角一小块与燕国接壤,其余领土与赵国犬牙交错。安得倚天挥长剑,把汝劈为两截,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使赵国***为以农耕文明重镇邯郸为中心和游牧文明重镇代郡为中心的两大块。这个典型的国中国,如梗在喉,历代赵国国君都想拔除这颗嵌在赵国心脏位置的钉子,无奈中山国虽然是个小国,但***事力量却不弱,史载中山国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又把邻邦齐国、燕国做后盾,长期以来都是赵国的一个心腹大患。

据《战国策》载:赵国还不时要受到周边强国的欺凌:周显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齐胜赵于平邑(今河南南乐),虏赵将韩举;周慎靓王四年(公元前317年)齐国夺取赵地观泽(今河南清丰);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夺取赵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及西阳(今山西中阳);周赧王延二年(公元前313年)秦派樗里疾攻赵,虏赵将赵庄,取赵地蔺(今山西离石)……

赵武灵王可说是受命于危难时节。虽说暂时跻身于战国七强,但随时处于被鲸吞蚕食危如累卵的态势。

《史记·赵世家》记载:“二十四年,肃侯卒,子武灵王立。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史书中简短数言,刀光剑影已然毕现。

江湖闲乐生在《骑兵祖师赵武灵王评传》一书中,这样描绘了赵武灵王面临的危机:

赵国国君赵肃侯突然去世,他的小儿子赵武灵王赵雍小伙子即位了,当时他才十六岁,接过老爹的烂摊子,一脸茫然。

魏、楚、秦、燕、齐五大巨头于是不约而同前来看望赵小伙儿,安慰他少年丧父的幼小心灵。

不过,叔叔伯伯来看小侄子,怎能空手而来,他们各带了一万精兵,满脸和气,心怀不轨。

“贤侄啊,人死不能复生,你就不要再伤心啦。如果你真得无法承受的话,不如把国家交给我们这些大伯们来处理,我们会好好对你的。”

原来,这群人并没有那么好心,其实这一切都是那个已经落魄的魏惠王的阴谋,目的就是趁火打劫,捏一捏可爱的软柿子(这个魏惠王,算是赵国的老交情了,当年魏国还算厉害的时候,他曾攻下并占领了赵都邯郸长达三年之久,后来若不是齐国孙膑帮忙,赵国就死定了)。

面对这些趁火打劫的巨头们,武灵王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虽小,却一点儿不好惹。于是,在年轻的赵武灵王与托孤重臣肥义(此人乃白狄之肥族人的后裔,对游牧民族的情况十分了解)的领导下,一场针锋相对、鱼死网破的赵国救难行动展开了。

赵武灵王命令,赵国全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并联合韩国和宋国从后方威胁五国联***。然后重赂越王无疆,使之攻楚;重赂楼烦王,使之击燕和中山;让他们后院着火。

紧接着,赵武灵王又命令邯郸全城,所有外国***队不得入城,否则格杀勿论。

此时此刻,赵韩宋联盟形成,赵全国精锐又云集邯郸,稍有不慎,国际大战就要爆发。

五巨头们吓坏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小屁孩竟然如此厉害,如此强硬,还是不要惹事为好,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谈笑间威胁灰飞烟灭,年轻的赵武灵王在战国舞台上的第一次表演,就展现出了自己出色的***事外交与处理危机能力。

《史记·赵世家》还有一笔记载:“八年,五国相王,赵独否,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已曰‘君’。”赵武灵王四年(公元前323年),由魏相公孙衍牵头,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国相王”运动展开了。魏、韩、燕,甚至连中山国也相继称王。“赵独否”,唯独赵武灵王拒绝称王,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无其实,敢处其名乎!”

历史总会把机会赐予有准备的人。就在赵武灵王内外交困之时,天上掉下了两个馅饼。

馅饼之一:

《史记·赵世家》记载:武灵王十一年(公元前316年),“齐破燕。燕相子之为君,君反为臣。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武灵王十一年,赵国的强邻燕国发生了一场极其荒诞的内乱。燕王哙不知抽错了哪根经,竟然把王位禅让给了国相子之,他自己反而下野甘当臣子。眼巴巴盼望继位的太子平气得二话没说起兵造反。这可给了一直伺机而动的齐国一个趁火打劫的机会,齐宣王打着匡扶太子平的旗号,杀入燕国,不但杀了子之与燕王哙,还想趁机吞并燕国。

赵武灵王当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让齐国一旦得逞,借虞灭虢,下一个目标就轮到了赵国。于是,赵武灵王联合魏楚,一同伐齐。齐宣王怕了,赶紧从燕国撤***。赵武灵王又趁热打铁,派乐池(领六国帅印的名将乐毅即为他的后人)入韩国,把在韩国做人质的燕公子职,捧上了燕王之位,是为燕昭王。燕昭王登基之后,自然对于迎立他的武灵王十分感激,从而与赵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自此,赵国东北方的威胁解除。

再一个上天赐予的馅饼是关于强秦。

《资治通鉴·卷三》记载:“八月,王与孟说举鼎,绝脉而薨。族孟说。武王无子,异母弟稷为质于燕。国人逆而立之,是为昭襄王。”

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东周列国志》一书中有详细记载:

……(秦武王)知九鼎在太庙之傍室,遂往观之。见九尊宝鼎一字排列,果然整齐。那九鼎是禹王收取九州的贡金,各铸成一鼎,载其本州山川人物,及贡赋田土之数。足耳俱有龙文,又谓之“九龙神鼎”。夏传于商,为镇中之重器。及周武王克商,迁之于洛邑(自禹铸九鼎,九鼎成了至高无上的王权的象征,当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只是向周天子问了一下九鼎的重量,便被认为是有称霸中原的野心。与此相关还创造出了一个有名的成语:“问鼎中原”)。

秦武王周览了一回,赞叹不已。鼎腹有荆、梁、雍、豫、徐、扬、青、兖、冀等九字分别。武王指着雍字一鼎叹曰:“此雍州,乃秦鼎也!寡人当携归咸阳耳。”因问守鼎吏曰:“此鼎曾有人能举之否?”吏叩首答曰:“自有鼎以来,未曾移动。闻人传说每鼎有千钧之重,谁人能举?”武王遂问任鄙孟贲曰:“二卿多力,能举此鼎否?”任鄙知武王恃力好胜,辞曰:“臣力止可胜百钧,此鼎十倍之重,臣不能胜。”孟贲攘臂而前曰:“臣请试之,若不能举,休得见罪。”即命左右取青丝为巨索,宽宽地系于鼎耳之上,孟贲将腰带束紧,揎起双袖,用两支铁臂,套入丝络,狠狠地喝一声:“起”,那鼎离起约有半尺,仍还于地。用力过猛,眼珠迸出,目眦流血。武王笑曰:“卿大费力。既然卿能举起此鼎,寡人难道不如!”任鄙谏曰:“大王万乘之躯,不可轻试!”武王不听,即时卸下锦袍玉带,束缚腰身,更用大带扎缚其袖。任鄙拖袖固谏。武王曰:“汝自不能,乃妒寡人耶?”鄙遂不敢复言。武王大踏步向前,亦将双臂套入丝络,想道:孟贲止能举起,我偏要行动数步,方可夸胜。及尽生平神力,屏一口气,喝声:“起”,那鼎亦离地半尺。方欲转步,不料力尽失手,鼎坠于地,正压在武王右足上,咔嚓一声,将胫骨压个平断。武王大叫:“痛哉!”登时闷绝。左右慌忙扶归公馆。血流床席,痛极难忍,捱至夜半而薨。

秦武王跑到周天子的领地,也想学当年楚庄王问鼎中原,问完了还不过瘾,还想来个霸王举鼎,结果居然被周鼎给砸死了。这件带有象征意味的事件,成为历史的一个笑柄。

江湖闲乐生在《骑兵祖师赵武灵王评传》一书,对后事做了这样记载:

秦武王的死引起了秦国***治的巨大震动,因为他去世时非常年轻,只有二十二岁,还没有生下过儿子,也没有立下过遗嘱,因此王位的继承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倒也不是说无人继承,而是可以继承的人太多了。

秦武王的弟弟有二十几个,大家都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此个个都挤破了头想登上君主宝座。当时有能力决定这事的秦惠文王的王后(也就是王太后)与秦武王的王后,为了能让自己喜欢的王子登上王位,在那里争得不可开交。但是最后成为秦王的却是谁也不会想到的,远在燕国做人质的仅有十岁的嬴稷。

原来王后和王太后毕竟是女人,长期深处内宫,没有什么***治经验,在秦国能真正呼风唤雨的人物是长期掌握***权的魏冉。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时就是朝中的重臣了,前面说过的将***司马错和任鄙就都是他提拔起来的,后来他还提拔了一个更有名的人物,那就是名将白起。

魏冉选择嬴稷做秦国国君是含有深意的,一个是当时嬴稷还小,便于自己控制朝***,更为主要的是嬴稷是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宣太后所生,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

……嬴稷虽然被立为了秦王,人却还远在千里之外的燕国,中间还隔着一个赵国,如何顺利地接回来还是个问题。

正在此时……赵武灵王因此灵机一动,派大臣赵固带兵赴燕国,找到老兄弟燕昭王,将在燕国为人质的秦国公子稷要了过来,护送到秦国,夺了秦国王位。这位嬴稷小兄弟,就是秦昭襄王。

这下子可天下太平了,秦燕两个万乘大国的君主都是赵武灵王立的,这***治外交资本,足够赵国和平发展好几十年了。

三、“胡服骑射”诞生于风起云涌之中

赵俄著《春秋战国》一书,在“为强盛赵主学骑射”一章中,对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历史背景做了这样的交待:

一天,赵武灵王登上高山,正观察间,见北面林胡的一支骑兵像旋风般地卷来。胡兵一个个坐在战马上,战马膘肥体壮,行动迅疾,左冲右突,十分灵活。胡兵都穿着轻便的服装,背插大刀,腰悬箭壶,风驰电掣般地往自己的领域攻来。自己的边疆守卫***队接到报警的信号,急忙吹起号角,集合队伍迎击。而守边部队的装备都是战车,他们慌慌张张套好车,排好阵,就费了好长时间,因为战车都有严格的规定,每辆车前面要配齐三个甲士,中间的一员驾车;左面的一员手持弓箭***器,任务是打击敌人;右面的一员称为车右,通常选择力气大的人担任,他手拿戈戟,但主要负责在险要地带下来推车,以防不测。每车的后面一般配有七十二员步兵,出击时往往要布好方阵。这一整套装备,既繁琐又笨重,尤其在山区作战,更显得不相适应。赵国这边的防守战阵尚未布置好,林胡的骑兵早已深入赵国内地好几十里了。他们抢的抢,劫的劫,粮食财物已经全部夺到手了。等到防守的部队排好车阵要与林胡的骑兵对打时,已被林胡的骑兵往来驰骋地大杀一阵,杀得人倒车翻。杀过一阵之后,林胡的部队也不恋战,又象一股旋风一般远去了。

赵俄通过赵武灵王的眼睛,向我们展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战斗场景:赵国的北方和东方。大部与胡人部落毗邻。那些胡人是强悍善战的游牧部落,他们对中原地区经常进行掠夺战争。他们的作战,完全是一种游击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而中原诸侯间的战争,实行的是战车之战。战车的好处,在于冲击力强,在广阔的平原地带,横冲直撞所向披靡。然而战车有个致命的弱点,这个“庞然大物”,追击的时候慢的像头牛,退却的时候又像乌龟,特别是到了山地丘陵地带,笨重的战车就无法施展了。当年先轸大败楚***之役,明明全线取得胜利,却无法展开有效追击,让敌***主力得以从容撤退;又如之后的囊瓦之战,不过一战输给了吴***,逃跑的时候却连吴国的步兵都摆脱不了,最后主力尽丧,社稷覆亡。所以,赵武灵王决心向胡人学习,对士兵的服装和武器进行改革,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在对诸强的战斗中,占据先机的优势。

胡服只是个包装,骑射,才是提高战斗力的目标。赵武灵王的设想,无疑具有前瞻性。然而,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变革,没有一次得以顺利进行。赵武灵王的主张,遭到了来自皇族贵戚方面的极大阻力。在《战国策·赵策》《史记·赵世家》《资治通鉴·卷三》等典籍中,对这场论争多有记载。

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可算是保守势力的领***人物。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人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之也。”

公子成再三劝阻说:“我听说,中原地区是聪明而有远见的人居住的地方,是各种物资和财富聚集的地区,是圣贤对人进行教化的地方,是德***仁义普遍施行的地方,是读《诗》《书》《礼》《乐》的地方,是各种奇巧技艺得以施展的地方,是各国诸侯不远千里前来观光的地方,是四方落后少数民族效仿学习的地方。现在大王却舍弃民族优秀文化,因袭落后部族的服装,这是改变古已有之的圣人教诲,更新古代的道德准则,违背众人的心意,从而使学习的人背离了先王之道,抛弃了中原的先进文化。我希望大王您慎重地考虑这件事。”总之一句话,按照先辈的“既定方针办”不会犯错误。

《资治通鉴·卷三》中记载了皇族贵戚们的反对意见:

赵文曰:“当世辅俗,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愆,民之职也。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教之古,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之。”

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非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之。”

赵文说:“沿袭古制顺从传统,这是自古以来的法则;衣服有一定的款式这是礼法的规定;墨守成规不越规范,老百姓必须恪守。这三个方面,都是古代圣贤的教导。现在大王您对这些都弃之不顾,去改穿远方胡人的衣服,改变古代的教化,改变古代的章程,所以我希望大王三思而后行。”

赵造说:“我听说过,圣贤之人不去变更民众的习俗而去教化他们,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治理国家。根据民意进行教化,不费多大力气就能收到成效;根据不同的习俗治理国家,考虑问题简捷方便,做起来容易见到效果。现在大王您改变原来的服饰而不遵循习俗,改穿胡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不是按照礼仪法则教化民众的方式。而且穿着奇装异服,会使人心思不正,习俗怪僻会扰乱民心。所以做国君的人不应去接受奇异怪僻的衣服,中原地区的人民不应效法蛮夷的生活方式,这不是按礼法要求来教化百姓的途径。况且遵循以往的法令不会出差错,按照旧有的礼节行事就不会生出邪念。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这件事情。”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文、赵造、周袑、赵俊皆谏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可见反对派阵营有多么强大。

周王朝是个礼教之邦,身份等级制度非常严密,服饰就是等级的标志,地位的象征。人靠衣装马靠鞍,高冠大袖、飘逸潇洒的袍服,正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别。此后历代官服的颜色***案,也反映着等级森严的官场序秩。也正因此,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局面,才发出“克己复礼”的疾呼。还有一个小细节颇能说明问题: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在格斗中帽缨被打断,他明知身处险地,竟停止战斗说:“君子死而冠不免。”为了保持帽子的完整,他竟将帽缨重新扎上,不惜为此断送性命。对于周朝的贵族们来讲,为了保住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他们甚至不惜去死!正因为此,《礼记·王制》中严厉的规定:“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杀!作***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

服饰已然不仅是简单的形体装饰品,而进入了文化观念的层面。

在激烈的论战中,似乎只有那个“二朝开济老臣心”的肥义积极支持了赵武灵王的变革。

《资治通鉴·卷三》中记载:

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昔舜舞有苗,而禹袒入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欲以论德而要功也。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肥义说:“我听说,做事情犹豫不决就不可能成功,行动在即还顾虑重重就绝不会立名。现在大王既然下定决心背弃世俗偏见,那就一定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了。凡是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俗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止步于众人的七嘴八舌。从前舜跳有苗(上古南方部族)的舞蹈,禹光着身子进入不知穿衣服的部落,他们并不是想放纵,怡乐心志,而是想借此宣扬道德,建立功业,求取功名。愚蠢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还看不明白,而聪明的人却能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有所察觉,大王您还是马上按您的想法去付诸实施吧。”

对此,后人还发明了一句话赞誉:“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这就颇有了“师夷之技以制夷”的意味。

赵武灵王以一个改革家的气魄,在赵国了“胡服骑射令”。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改革在赵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展开。此后,兵强马壮的赵国终于拔除了眼中钉肉中刺的中山国。中山国灭亡之后,赵国的北部,南部连成了一个整体,赵国成了一个***的、完整统一的国家。紧接着赵武灵王又把楼烦国和林胡国相继灭掉,占领胡人之地千里,史书上记载叫“辟地千里”,赵武灵王的赵国成为当时唯一能与强秦抗衡的国家。

1903年,梁启超发表《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认为赵武灵王是黄帝以后第一伟人,因为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一样,是少数可以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

的“数风流人物”,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之中,实实还应该再加上“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四、手心手背都是肉,首鼠两端铸祸端

如果说“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的“得意之作”,那么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就绝对是他的“败笔”了。

自夏禹将举贤任能的“推举制”变为血统承继的“世袭制”,历朝历代都是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周朝分封诸侯,把其他诸王子分授领地,称为“别子”。他们在受封的领地形成新的诸侯国,便成为新的宗族始祖。他们的君位和封爵,也是由嫡长子继承,称之为“宗子”。这已经成为血缘承继的规则。无数史实已经证明:所有“废长立幼”的举动,都会“自毁长城”引起内乱。

《史记·赵世家》记载:“四年,与韩会于区鼠。五年,娶韩女为夫人。”

赵武灵王四年(公元前322年),赵武灵王出于战略考虑,与韩宣惠王在区鼠进行两国***会晤,确立了两国间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为巩固这一联盟,第二年,赵武灵王正式迎娶宣惠王之女为夫人。

在***治家的谋略中,婚姻往往是***治斗争的筹码。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从西施、貂婵的美人计,到王昭君、文成公主的和亲,演绎着一幕幕***治姻缘。唐诗人陈陶有诗云:“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中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联姻是一种***治契约,是双方实力较量后的一种妥协。

赵武灵王与韩女的这场婚姻,可以想象,恐怕连“先结婚后恋爱”的成分也没有。对于心怀轩辕之志的赵武灵王而言,这次婚姻完全是在打外交牌。为了赵国的和平发展与局势稳定,赵武灵王必须牺牲自己的婚姻幸福。作为这一畸形婚姻的后遗症,就是不久赵武灵王与韩女生下了一个此生注定悲惨的长子——赵章。名字起得就有些不祥:一切都是“照章办事”。孕育的不是情种,而是人生的祸根。

公元前310年,赵武灵王三十二岁,当他把***治安顿好之后,难免会想入非非产生其他欲望。也真可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天,赵武灵王做了一个梦。

《史记·赵世家》记载:

十六年,王游大陵。他日,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诗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异日,王饮酒乐,数言所梦,想见其状。吴广闻之,因夫人而内其女娃嬴。孟姚甚有宠於王,是为惠后。

江湖闲乐生在《骑兵祖师赵武灵王评传》一书中,对天赐“梦中情人”给赵武灵王有一段生动的描绘:

那是一个开满了繁华的春天,武灵王春心难耐,带了几个人出了邯郸城,跑到大陵(今山西文水)踏青游玩,夜了,就在花香沁鼻的行宫之中安眠。

那一晚,他做了一个梦,一个暧昧而浪漫的美梦。

他梦见自己走在一条花香四溢的山道上,淡淡的雾霭弥漫在他的脚下,一切宛如仙境。

突然,他看到前面暧昧的雾色中出现一个精致的小亭,亭中坐着一个身着白裙的天仙妹妹,半嗔半笑,媚眼如丝,一双剥葱般柔软的手指儿抚在一支古琴上,美的如梦似幻。

……指尖流转,抚动琴弦,优美的乐声响起。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

——“美人光彩艳丽啊,娇脸儿好像苕花瓣上的粉绒。命运啊,命运啊,竟然无人知我嬴娃,爱我嬴娃!”

……原来是一场。

第二天,赵武灵王回到城内,立马拉来一群近臣,要他们陪自己喝酒。

一个叫吴广的近臣发现了他的异样,凑上前来问:“君王,你有啥心事么,说给臣等听听,或许咱们可以帮你出出主意。”

赵武灵王正想找人倾诉,于是趁醉拉过吴广,将昨晚的梦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

吴广一听,大笑:“哎呀君王,你可是找对人了,照你所述,您梦中的那个女子,与我女儿孟姚,长的是一模一样。”

大风儿吹散了漫天的云彩,赵武灵王立时大悦,赶紧叫吴广找她女儿来,跟自己相亲。

宿命的相逢很快到来。赵武灵王一见孟姚,哎哟哟可不得了,那一仰首的娇羞,那一低头的温柔,可不正是自己的那位梦中情人吗?

……赵武灵王这个威风凛凛的大男人一夜之间变成个含情脉脉的小情人。

金风玉露一相逢,更胜却人间无数。于是,赵武灵王再婚了,他的小心肝儿就是孟姚,又称吴娃,春秋战国时“娃”就是漂亮小妹妹的意思,赵武灵王称她为吴娃,犹显亲昵,犹显暧昧。

不久,赵武灵王与吴娃的爱情结晶诞生了,这个小孩叫赵何,也就是日后统领着廉颇李牧赵奢等一大批名将的一代雄主——赵惠文王。

……

一年后,赵武灵王的梦中情人吴娃去世了。最爱的女人在花儿一般的年纪猝然凋零,痴情的赵武灵王痛不欲生,他不顾群臣的反对,固执的将吴娃之子——当时年仅七八岁的公子何立为太子,并派大臣周袑穿胡服辅佐教导小王子,力求尽快将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这是一个无比情绪化的错误决策,公子章正当壮年,且颇有将才(在攻中山之战时曾为中***将),又是韩女之子,直接关切着赵国与韩国的外交走向,可是武灵王却废长立幼,这样既不合常理,也无益于国家稳定。可惜如今的他,已完全被个人感情所左右,完全丧失了一个国君应有的***治理智。作为一个痛失娇妻的痴情汉,作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我们或许可以对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是作为一国之掌舵人,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有欠考虑。

一错铸成千古恨!

人生犹如棋局,往往是一步失算,随之是恶性循环跟着一连串的臭招。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四》记载:

赵武灵王爱少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

五月戊申,大朝东宫,传国于何。王庙见礼毕,出临朝,大夫悉为臣。肥义为相国,并傅王。武灵王自号“主父”。

公元前299年5月,赵武灵王在东宫举行大朝会,将王位传给太子何(惠文王),并任肥义为相国,李兑为太傅,共同辅佐幼主处理***务。他自己则称“主父”。意思是国君的父亲,其实就是后世所谓“太上皇”。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四》中还记载:

文王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旁窥之,见其长子傫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于代,计未决而辍。

赵武灵王命群臣朝觐惠文王赵何,他以“主父”身份在幕后冷眼旁观。他看到威猛雄健的长子赵章,也无奈地跪拜于弱冠之弟赵何的脚下,心中油然而生一股酸楚。于是又产生一想法,想把赵国一分为二,把赵章封为代王,与其弟分而治之。后因众大臣的劝阻,才算暂时“存而不议”。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四》中评断说:“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

手心手背都是肉。爹爹见了哪个也亲。这无疑是一招更臭的棋,或者干脆说就是无以挽回的败招。正是在武断之后,又当断不断首鼠两端,这种矛盾的两重性格,无以挽回地酿成了此后的悲剧。

五、赵武灵王与秦昭襄王的风云际会

对于赵武灵王的禅位,后代史家多有误读:赵武灵王正值壮年,又在个人事业文治武功的巅峰,对禅让给赵惠文王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简单归之于“不爱江山爱美人”,或者干脆认为是“吃错了药”“错用了情”。但此后的事实证明,赵武灵王身体健壮头脑清醒,仍有着多次惊世骇俗之举。他把赵惠文王“扶上马,送一程”,显然隐藏着更为高瞻远瞩的深层考虑。尽管这一宏伟设想,最后只落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胡服骑射”只是赵武灵王鲲鹏之志的一个起点,赵武灵王雄心勃勃,远超同辈中任何君王,甚或百年之内,唯有秦始皇能与之比肩。他最终的目的,是要将胡人剽悍的血液融入到赵人的身体之内,创建一支所向无敌的赵国雄师,先灭中山,再收三胡,最后吞并强秦,一统天下,建不世之功。

江湖闲乐生在《骑兵祖师赵武灵王评传》一书中这样写道:

……一个惊人无比的计划开始在赵武灵王的脑中慢慢成形。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赵武灵王突然从席上兴奋的飞跃而起,纵歌狂笑:“秦可破矣,秦可破矣!哈哈哈哈……”

此计为何?

简单,四个字,出其不意。

准确来讲,就是在最出人意料的时间,从最出人意料的地方给秦国以致命的一击。

因为当时的秦国,一直东向用兵,又南侵楚国,对北方防范较少。如此,赵武灵王可利用秦与魏齐楚等国交战的时机,绕道九原,利用轻骑之优势,偷越沙漠荒原,穿过戒备松懈的义渠部落(陕西北部),直接南袭秦都咸阳,干掉它的指挥中心,然后联合各国,瓜分秦地!

好一个疯狂的计划!虽然有些风险,但的确是极妙的一招,也好,冒险也好,可万一真的成功了,天下的局势将全部掌握在赵武灵王的手里,到时大一统的是谁,可就很难说了。

然而,这个诱惑力十足的计划,也充满了许多不可预知的变数,一旦成功,那就是很好很强大,一旦失败,却是很糟很可怕。所以,这一次关乎赵国命运的***事行动,赵武灵王决定亲自来指挥,其他任何人,他都不放心。

但是这样一来就有个问题,赵武灵王要亲自去以身犯险,万一失败,被杀或被擒,赵国没了主事之人,那可是大大不妙!别忘了,列强们对赵国这块肥肉可是一直虎视眈眈着呢!

于是赵武灵王一拍脑袋,又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惊世骇俗的决定——将王位让给十岁不到的太子赵何,以使自己从繁琐的***务中解脱出来,退居二线,专心谋划秦国的事儿。

好一个石破天惊的宏大构想。与此相配套的,赵武灵王还有一个更为剌激的计划。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四》中记载:

主父欲使子治国,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将自云中、九原南袭咸阳,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欲以观秦地形及秦王之为人。秦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主父行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

《秦汉演义》第七章中,对赵武灵王的“孤胆入秦”做了这样的描述:

为了实施这个设想,赵武灵王决定亲自化装深入秦地进行侦察。他先向秦国施加压力,迫使宣太后任命楼缓为秦国的国相,然后自己假扮成使者,利用护送楼缓入秦的机会,刺探秦国的情况。

进入秦地后,赵武灵王对沿途的风土人情细加考察,以为攻秦时所用。楼缓进入秦都咸阳后,会见了许多秦国的大臣,赵武灵王都在旁边仔细观察,对秦国大臣的个人才能和能力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来赵武灵王更是提出要亲眼见一见秦昭王和宣太后,他想亲自了解这对母子的为人,以便日后好能与之交锋。

楼缓听后大惊,因为不久前,楚国的国王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邀请,去秦国武关与秦王商议缔结友好同盟的事宜。怀王接到信后感到为难,前去相会怕受到欺骗;不去又怕秦国发怒。屈原认为秦国不可信,劝楚怀王不要前往。而怀王的儿子子兰却极力劝他去会盟秦王,认为不应绝了秦人的欢心,楚怀王于是最终决定前往。楚怀王来到武关后才发现,秦昭襄王根本没有到武关,只有一个将***假称秦王。结果秦国将***命人把大门一关,把楚怀王给囚禁起来做了人质,至今还关在咸阳生死未卜。

赵武灵王说:“不要紧,他们母子俩从来没有见过我,只要不露出破绽就行。”楼缓没有办法,只得答应了。

第二天,楼缓领着假扮使者的赵武灵王以及其他随从与秦昭襄王和宣太后见面,赵武灵王在旁仔细地观察这对母子的一言一行,并用心揣摩他们的心思。

秦昭王和宣太后在接见楼缓时,发现赵国的使者高大威武,有一种说不出的王者气概,而身为国相的楼缓竟然对他身后的使者不经意间有屈顺之意,于是颇感好奇,就与这个使者攀谈了几句,感觉此人的胸怀与见识更是了不起。母子二人在钦佩之余,也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楼缓告辞回去后,赵武灵王对他说:“此母子二人皆为人中龙凤,你在这里务必要小心应对。我看他们已经在怀疑我的身份了,必须马上离开这里。”于是他匆匆辞别楼缓,骑了一匹快马返回赵国。

赵武灵王一走,宣太后与秦昭王就派人前来请楼缓前去王宫赴宴,原来极其敏感的母子俩果然对今天见到的使者产生了怀疑。楼缓带着随从应约来到王宫,宣太后见那个气度不凡的使者没有出现,就问:“贵国的使者怎么没有随你而来?”

楼缓答道:“这个随从白天失礼,已被我遣回赵国。”

宣太后一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她立即命令秦国的快骑迅速追赶,务必要将这个假使者抓来严加审讯,弄清他的真实身份。快骑一路狂奔,直追到秦国的边塞关口也没有追上那神秘之人,守关的兵士告诉他们赵国的使者刚刚离去不到五分钟。

赵武灵王与秦昭襄王两个时代巨人,竟然是在这么一种背景下风云际会。这么个鬼使神差阴错阳差的会面,给秦昭襄王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以致对其后代仍教诲念念不忘。

天波浩渺(网名)在《秦昭襄王与赵武灵王》一文中,记载了秦王***十九年十月,邯郸城破,赵王迁被俘,赵国亡后,秦王***与赵王迁有一段对话。不妨把这段对话作为对赵武灵王与秦昭襄王两人会面情节的延伸阅读:

秦王走到近前,毫无预兆地从背后掏出来一根马鞭,却又像有意戏弄一般笑而不言。

赵迁愣住了。

那马鞭看上去有年头。上好的革质由于岁月的磨洗开始发白变脆,马鞭的尾端已经散开,手柄的青铜胎也已经生出绿色斑驳。

……赵迁立刻就害怕了,以为秦王是要羞辱鞭打他,吓得连忙往后退。

秦王暗笑,更走近一步。

赵迁吓得脸都青了,颤抖着声音说:“大……大王……”

秦王忽然不作声了,他想起了秦昭襄王当年对赵主父的那句“吾不如也”,嘴角里多了几分嘲笑。

秦王翻过手来,让他看手柄的反面。

赵迁茫然地看过去。

手柄上唯见一字:雍。

“原……原来是雍城之物……”

赵迁因为自己想起了秦的旧都而松了口气,心想好在受降时塞了点钱物给秦人,了解了一些秦国的情况。

秦王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赵迁瞪大了眼睛,随后也跟着“呵呵”地笑。

两个人“哈哈”“呵呵”地笑了半天,赵迁越笑越觉得怕,笑得都快哭出来了。

忽然,秦王停了下来,将鞭向虚空中一扬,发出响亮的声音。

“此乃前赵主父、武灵王赵雍之物。先高祖昭襄王叹其为一代雄主,留下遗训,若秦赵再会,将其还于赵氏,岂知赵氏后人只知秦之雍,不识赵之雍啊……可笑,可笑啊……”

可叹英武盖世的赵武灵王,竟然生出如此庸碌之后代。

六、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四》中,对赵武灵王的英雄末路,做了这样的描述:

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主父使田不礼相之。李兑谓肥义曰:“公子章强壮而志骄,***众而欲大,田不礼忍杀而骄,二人相得,必有阴谋。夫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不顾其害,难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势大,乱之所始而祸之所集也。子奚不称疾毋出而传***于公子成,毋为祸梯,不亦可乎!”肥义曰:“昔者主父以王属义也,曰:‘毋变而度,毋易而虑,坚守一心,以殁而世。’义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礼之难而忘吾籍,变孰大焉!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乎!子则有赐而忠我矣。虽然,吾言已在前矣,终不敢失!”李兑曰:“诺。子勉之矣!吾见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肥义谓信期曰:“公子章与田不礼声善而实恶,内得主而外为暴,矫令以擅一旦之命,不难为也。今吾忧之,夜而忘寐,饥而忘食,盗出入不可不备。自今以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以身先之。无故而后王可入也。”信期曰:“善。”

赵主父封长子章为安阳君,让田不礼辅佐公子章。李兑对肥义说,公子章有野心,田不礼残忍而骄横,两人在一起***局就乱了。你辅佐赵王首当其冲,不如借口有病引退,让公子成出头主***,就可以避祸了。肥义说,受主父嘱托辅佐赵王,不敢有负使命,责任在身,在死不辞。李兑回公子成处伺机而动。肥义则安排保护赵王的措施,凡赵王要去的地方,他要先行检查。

……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高信即与王战。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是时惠文王少,成、兑。公子章之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人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三月馀,饿死沙丘宫。

主父到离宫时,公子章和田不礼假传主父的信招赵王,肥义先行而被杀。乱战忽起,李兑和公子成出兵打败公子章和田不礼。公子章逃到主父的离宫里,被公子成和李兑围起来。公子成和李兑觉得围了主父,骑虎难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围就是三个月,把主父饿死在沙丘宫中。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慧星在辉煌时刻殒落,沙丘平台成为一代英主赵武灵王人生的终点。

沙丘平台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大平台村南,据县志记载,这里是战国时期赵国有名的沙丘宫遗址。历史上许多著名事件曾发生在这里。商纣王曾在邢地(今河北省邢台市)沙丘苑大兴土木,扩建苑台,放置了各种鸟兽,还设酒池肉林,狂歌滥饮,通宵达旦。商纣宠妲己而亡国的典故就是在这里演绎;战国时期,赵公子章与赵惠文王争夺王位,兴兵作乱兵败,逃到赵武灵王所住的沙丘宫。惠文王派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包围沙丘宫,杀死公子章,饿死赵武灵王,史称“沙丘之变”也发生于此。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于巨鹿郡(今河北省邢台市)沙丘台,少子胡亥和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秘不发丧,篡改始皇诏,立公子胡亥为太子,史称“沙丘之谋”也在这里出演。沙丘平台成为一个“历史的终结处”。

面对历经数千年风霜雨雪的赵武灵王坟冢,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诗文。有的感叹“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有的伤情“鱼分龙臭曾兹台,野寺清钟入夜哀”。清朝康熙年间吴存礼赋诗七律《沙丘宫怀古》:

闲来凭吊数春秋,阅尽沧桑土一杯。

本籍兵争百战得,却同瓦解片时休。

祖龙霸业车申恨,主父雄心宫里愁。

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犹自照荒邱!

站在赵武灵王的陵墓前,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默想。赵武灵王的人生悲剧,让我联想到与他类似命运的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个极有作为的皇帝。《南史·梁武帝纪》载:当梁武帝的哥哥萧懿为齐所害,他起兵讨齐时,有人劝他把齐和帝带走,免得别人“挟天子以令诸侯”,造成自己被动。他回答说:“若前途大事不捷,故自兰艾同焚;若功业克建,谁敢不从,岂是碌碌受人处分。”在关键时刻表现了决策的清醒。梁武帝还清醒地觉察到齐朝***权被某些地方官吏所把持的弊端,他说这些地方官员“皆口擅王言,权行国宪,而***出多门,乱其阶也”,针对现行弊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治体制改革”。梁武帝在***事上也多有建树,《南史·梁武帝纪》和其他史书上多有记载。他执***四十八年,开创了梁朝四十余年的和平繁荣局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明君贤王,却在晚年裁了个大跟头。终因宗室子弟相互倾轧残杀,错误地接受北魏侯景的降服,引狼入室,导致梁朝的覆灭。***创业贵为天子的梁武帝,竟卑微屈辱地饿死于北魏侯景的囚牢。《南史》作者李延寿对梁武帝评价道:“自古拨乱之君,固已多矣,其或树置失所,而以后嗣失之,未有自己而得,自己而丧。追踪徐偃之仁,以致穷门之酷,可为深痛,可为至诚乎。”徐偃是西周涂国国君,强大时拥有三十六国向他朝贡,被称为东方霸主。

在读二十四史时,以良人罗隐《筹笔驿》中的诗句用红笔批注,写下对梁武帝人生悲剧的感受:“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赵武灵王“强国崛起”和“传承接班”的整个人生,为我们形象演绎了一出“三言二拍”的历史故事——《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以及《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灵丘冢还魂武灵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灵丘冢还魂武灵王

学习

庞洪:体制内走出的制片人

阅读(25)

《金刚王》是我们继东方魔幻系列后开创的一个新的品牌系列——新功夫系列。确定了以新人为主的主创班底,新导演、新演员、新武指,新故事。庞洪,曾担任宁夏电影集团副总裁,现任麒麟网(北京)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庞洪祖籍江苏江都,生在兰州,

学习

中国女外交官风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女外交官风采,内容包括中国女外交官的风采,中国最强女性外交官。出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蒙古族女性傅莹2010年上任以来,已被国人熟知和喜爱。许多人第一次认识她还是通过一篇文章――《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很少有波

学习

你是哪种现代奴隶

阅读(27)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在上映不久后立即大热,也引起关于“奴隶”的热烈讨论:让姜戈成为奴隶的是他无法决定的出身;而现实中的我们,因为各种“鸭梨山大”而沦为现代“奴隶”后,是不是真的不可解救?物质奴隶:并非只因虚荣心虚荣心只是物质奴隶的特

学习

龙梅和玉荣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龙梅和玉荣,内容包括龙梅和玉荣故事的真相,龙梅和玉荣是亲姐妹吗。2008年7月9日,北京奥运会火炬在草原钢城包头市传递,龙梅和玉荣作为当地的最后一棒火炬手,同举一把火炬点燃了圣火盆。当龙梅和玉荣点燃奥运圣火盆的瞬间,人们的

学习

岗位竞聘实施方案

阅读(13)

一、人员考核小组构成(建议)总经理(领导与监督)人力资源部经理各部门经理项目组咨询师二、人员考核小组工作职责与工作规则公司人员考核小组是本次人力资源竞聘活动的临时领导机构和决策机构,项目组在此阶段的工作安排、工作进度以及工作结果

学习

神农架里古盐道

阅读(25)

在这当年繁华一时的川鄂古盐道上,成千上万辛勤的马帮和背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餐露宿,艰难行走,用清脆的马蹄声打破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用汗水和泪水开通了一条传递经济文化和血脉文明的道路。100多公里的古道穿越峻岭与时空走在这条神

学习

论“白马非马”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论“白马非马”,内容包括论白马非马,论白马非马的故事。【摘要】本文主要考究先秦名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哲学思想。“白马非马”出自公孙龙的《白马论》中,本文以这个命题作为论述对象,以表达笔者自身的见解。文章共

学习

圆锥的认识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圆锥的认识,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知识,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简短。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

学习

《春江花月夜》 赏析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春江花月夜》 赏析,内容包括春江花月夜赏析,春江花月夜解读赏析。《春江花月夜》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示例”,是一篇自学赏析示范文本,因其长篇,且不易理解,故

学习

浅析600MW机组锅炉发生MFT事故原因及措施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600MW机组锅炉发生MFT事故原因及措施,内容包括600mw机组锅炉灭火的原因及处理,锅炉MFT汽包水位变化分析。锅炉作为发电厂重要的运行设备,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是确保电厂稳定生产的重要前提。但对于600MW机组锅炉来讲,在运行

学习

迁移运用,内化词语

阅读(23)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帮助他们内化并运用这些词语是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自主习作的基础工程。但从教学现状看,有些老师割裂理解与运用的关系,理解时简单说意思,词义成了脱离文本的抽象符号;运用时机械地练习造句,句子成了脱

学习

客户维系策略探讨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客户维系策略探讨,内容包括疫情期间怎么维系客户,如何维系客户思维导。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其实就是争夺客户资源。《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再次光临的客户可带来25%~85%的利润,而吸引他们的主

学习

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内容包括泥鳅养殖池塘怎么建造,池塘死水适合养殖的鱼。[摘要]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江西省全南县农业和粮食局江西赣州341800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一直延续到现在。就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