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诞生常常是默默平凡的,它必须要经过人类科技长河的反复冲刷和淘洗,更需要接受长时间无数次的锤炼和考验。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类显得分外渺小与短暂。但对真知的渴望使人类无法抑制对宇宙真谛的探索与追求。霍金先生曾指出:“宇宙是由一组可被我们发现并理解的合理的定律所制约的”。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无数科学前人不断的观察与探求积淀,艰难的推动了科学理念的进步与发展。当前,人类的各项科学文明达到空前的辉煌,各种科学观测手段的推陈出新,使宇宙本质的揭示成为可能。出生于浙田的吴东敏先生是一个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信奉者与实践者,他在自然科学中涉猎很广,颇具造诣。从2003年,学习研究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开始,他对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量子力学等许多学科的本质问题和近代科学400年来的物理难题重新梳理整合,创造性的提出了“两种基本粒子,三种基本物质结构”的理论学说,解释了一系列物理难题并揭示了宇宙的秘密。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了吴东敏先生编著的《宇宙的真谛》一书,该书是一本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科技作品,宣告了“吴氏二粒三构”学说的横空出世。作为一名传统经典的绝对“空间-时间-物质”观念的坚决拥立者,吴东敏先生著作的问世,让人们拿到了破译宇宙密码的金钥匙,可使很多物理界疑难问题从此迎刃而解。
“以太”
吴东敏从开始研究霍金的《时间简史》以来,通过多年的努力总结,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两种基本粒子,三种基本物质结构”的理论学说。我们所认识的宇宙最小单位从细胞发展到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直至夸克,因此有专家推论,宇宙物质的最小单位是无限可分的。对此,吴东敏先生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宇宙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可能无限可分,不可再分的终极粒子一定存在,那就是“以太粒子”与“光粒子”。两种粒子是构成宇宙一切结构的基本材料。
从“近代科学始祖”笛卡尔最早将以太引入科学里来,17世纪到19世纪,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都支持与推动了“以太论”的发展。但遗憾的是由于“以太论”不够成熟,模型与性质都没有搞清楚,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后来迈克尔逊和莫雷的实验促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告诉大家,只要人们愿意抛弃绝对时间观念的话,“以太”就显得无足轻重。从此,以太被整个科学世界束之高阁了。
吴东敏告诉《中国科技财富》:近400年以来的一大批著名科学家相信并应用“以太”解释物理难题不会是毫无道理的。被称为否定以太存在的“迈克尔逊―莫雷光速测量实验”的结果存在争议,不能当证据。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已经被神化了,不能因为他不喜欢“以太”,我们就来否决以太。二粒三构理论认为:以太粒子是暗物质粒子,呈球状,它不会辐射,携带微量的正电;以太的荷质比很小,两个以太粒子的接触显示极微小的引力,一个以太粒子可以在另一个以太粒子的表面滑动,它是构成一切结构的基本材料之一。
光子也是宇宙结构的基本粒子。牛顿曾认为:光的微粒像一颗颗小弹丸一样,进入人的眼睛,冲击视网膜,使人因此有了视觉。吴东敏对此颇不以为然。
“光子”
近代数百年来,科学家积极从事光的本性问题的探索。他们从光的众多现象中发现了光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吴东敏说,人们认识的光(光量子或光子)是一串或者一列光粒子在空间中辐射的现象。光粒子辐射过程中不断冲撞着以太结构形成的高频波动,从而刺激视网膜引起了人们的视觉。在此之前,由于没有发现空间中以太结构的存在,所以无法找到光的波动性的实质,因此认为光的波动性是大量光子的共同现象。虽然光的辐射现象常常是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子链共同参与的结果(激光器发出的波长相同的高纯单色光除外),但是它无法解释光的波长或者频率形成的本质原因和视觉本性等其它许多相关问题的本质。二粒三构理论认为:单独的光子是暗物质,呈球形,它不会辐射,携带微量负电,有很大的荷质比,它的尺寸应为以太粒子的100-1000倍,是构成一切物质结构的基本材料。
吴氏大揭密
宇宙的复杂性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困惑,而吴氏“二粒三构”学说却给人类揭示了宇宙特性的另一个方面――纯朴性。宇宙是纯朴简单的。它是由基本粒子光子、基本粒子以太所构成的三种基本结构在空间中的运动。宇宙中存在的四种自然的力,可以细分为六种自然力,这六种自然力的本质其实只有两种力,那就是牛顿力与库仑力。两种力永远不能统一,只有它们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宇宙和宇宙的演化。爱因斯坦大半辈子和追随他的大批其他科学家所作的努力,企***建立力的大统一理论将永远不可能实现。
宇宙中的暗物质,主要指的是,原子空间中与原子空间外的广大自由空间中存在的四种以太粒子(正以太、负以太、中以太、以太粒子),它们是天体燃烧的后产物,它们处于热振动状态,因此携带暗能量。但暗能量并不能驱动宇宙膨胀。天体的辐射压才是宇宙膨胀的力学原因。
吴东敏认为,我们的银河系与许多其它星系的中心,存在一个大质量的正在激烈燃烧、汽化的高密度天体――超巨型致密中子星。它产生的气体是制造恒星的原材料,它并不像黑洞那样正在吞噬着恒星和气体。这一设想希望能够在今后数年乃至十几年的观测中得到证实。
吴东敏对各种场和波的结构本质作了阐述。与电磁场相比,宇宙物质或物体周围不存在明显的引力场;另一方面,由于引力总是表现出吸引,因为没有物质辐射,所以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在宇宙中根本不存在。
他还建议取消“电场”与“磁场”的概念,直接用“以太”物质的运动来思考复杂的问题,使很多问题变的简单,不容易出错。
“三种结构”
吴东敏所提的三种基本物质结构是光子与光子,光子与以太,以太与以太的组合。
光子与光子之间存在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是光子与光子在以太存在的空间里,由于光子携带负电,有很大的荷质比,光子之间显示了很大的斥力,一团光子会排列成光子链的形式向空间辐射。第二种结构是在缺乏以太的深低温的空间环境里,光子与光子通过其表面吸附的以太粒子作为媒介子(因为两个光子均与以太粒子显示强大的引力)粘合在一起,许多光子粘合在一起形成了电子。
光子链断裂后的自由光粒子吸附了许多以太粒子形成“光子―以太粒子球”,它的表现形式有三种,正电磁以太(正以太),负电磁以太(负以太)、中性电磁以太(中以太或中微子)。
三种电磁以太和基本粒子以太的混合物存在于空间中,处于混沌的,无序的振动状态中。“热”的本质就是它们无序振动的激烈程度。以太物质的有序运动(转动或平动)形成磁,转动或平动的速度越快,磁性越强。“热”与“磁”是两种相对立的运动状态,热多了则磁减少,磁多了则热减少。宇宙中只有电荷,而不存在“热荷”与“磁荷”,因为它们是以太物质在运动中形成的物质现象。分子的无序振动形成热是表面现象,与分子一起联动的以太物质的无序振动才是它的本质。
对于两个有序转动或平动的以太结构,同向的会形成磁引力,反向的则形成磁斥力,磁力的实质是平行的以太链之间的万有引力,它是力程和力度较大的力。
宇宙中的发光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三种电磁以太因激烈的振动或者受到冲击时失去其表面吸附的以太粒子后开始发光。
正电磁以太(简称正以太)粒子是空间中存在的最重要的以太粒子。正以太气体在导线中流动,形成电流,才使人类步入到空前的文明与幸福当中。正以太粒子也是电子的电场物质,处于自旋状态的电子周围携带一团旋转的正以太气体。
一个核子表面的电子与另一个核子表面的反电子之间的库仑引力就是强核力,可以用库仑定律将它计算出来。核子的内部由电子与反电子排列组成,反电子是正以太粒子的低温聚合物,核子内的反电子内部存在弱核力,它是正以太粒子之间的万有引力与库化斥力的合力。重核衰变时,中子里的正电子解体,出现电子流和以太物质粒子的抛洒。
负电磁以太(简称负以太)是原子核的正电场物质,主要存在原子空间内,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场物质正以太气体与负以太气体发生电磁相互作用。
原子结构的外部空间中负以太气体的浓度很低,因为空间中含有大量的自由以太粒子,只要某些区域产生负以太,不久它们便会转化为中以太或正以太。如果空间中产生大量的负以太粒子,将会带来灾难,表现为雷电现象和空间里的静电现象,它们和光辐射有关系。
中以太是正以太与负以太之间的中间物质。科学界经常提到的“中微子辐射”是一种误解,因为中微子没有辐射机制,中微子只有扩散,渗通,无孔不入,但它不会飞。正以太与负以太相互作用会产生中以太,以消除它们之间的电性引力;大量正以太与大量负以太的强烈作用会发生光辐射并产生大量自由的以太粒子。
以太与以太的结构主要是泡状结构,泡链式结构,在星际空间和星系际空间还会出现环状、环链状、网状等结构。空间中的以太结构具有微小的弹性,空间中的以太结构是光波、无线电波、微波、热振动、引力传播的媒质。空间中大量存在的以太物质是恒星燃烧后的产物,恒星风的主要成分是四种电磁以太粒子的混合物。它们的运动形成空间电场与空间磁场。复杂的地磁场的成因是地球大气上空的以太物质与地球的相对运动形成的。
虽然的浩劫使吴东敏失去了直接攀登科学高峰的机会,但敏而好学的他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本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思想,他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在宇宙奥秘上孜孜以求,以事实来告诉霍金先生,其实我懂你。
“二粒三构”理论学说揭开了宇宙的真谛,展现给人们一种全新的世界观。该学说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自然学科,也影响着社会人文的方方面面。吴先生本着执着的科学态度,建构出打开宇宙奥秘的万能钥匙,为纠缠不休的很多科技疑团提供了新的解释方案,把一种崭新、完整、严密的宇宙认识观展现在大家面前。很多熟悉吴东敏的人都在期待着吴氏宇宙理论学说的创新,成为新的科技时代的里程碑,成为中国人在西方人主导的近现代科学史上写下的浓妆重彩的一笔,成为爱因斯坦理论物理时代结束的标志。
吴东敏深知,真理的诞生常常是默默平凡的,它必须要经过人类科技长河的反复冲刷和淘洗,更需要接受长时间无数次的锤炼和考验。他表示愿意真诚的接受社会各界爱好科学人士的挑战。这不应该成为吴先生一个人的战争,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加入进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