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是网民构成的主体,上网是为了娱乐、人际交往和信息搜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是基于其追求好奇、时尚、自我认同、自我满足及补偿的心理产生的。不良的网络行为会使个体角色混乱,人格扭曲,道德感弱化。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理性的、健康的网络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 分析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断发展的精神文明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已逐渐普及到了我们的社会、家庭。网络的形成更加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使资讯变得透明和迅速。甚至网上购物、网上交流变得平常,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方便,也使人们对于社会的了解更加深入。最重要的是,许多知识学术的交流也来源于网络,给知识带来了空前的***。给大学生丰富了知识视野,充实了课余生活。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
上网的群体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上网有不同的目的方向。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他独特的网络行为特点,目前,全世界有数亿人在使用互联网,我国的79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34.1%,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因此大学生网民由于网络使用的较高频率,成为了构成网民的主体。它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要课余生活。①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是基于其追求好奇、时尚、自我认同、自我满足及补偿的心理产生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网络行为:
1、网络交往行为
包括收发电子邮件,聊天、交友、网上购物、电子银行等行为。电子邮件以其便利、快捷的特点已经逐渐替代了书信的往来,而网络的隐蔽性和匿名性使得大学生网民们可以借助聊天工具,畅所欲言,敢说敢想,容易找到“知己”,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网络结识于自己相默契的人,因而也使网恋成为大学生网络交往的时尚。有的大学生在网络中进行网上开店,赚取零用钱。或在网上购物,方便快捷。
2、网络信息搜集行为
包括网上***软件、搜集资料、了解时事新闻、远程学习等等,由于网络可以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大学生可以利用电子书刊、电子教室、电子***书馆、电子论坛等来增加知识面,交流经验,协同学习。有时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宣泄情绪,并得到网络里各种各样的人的认可,在现实生活中某种程度上无法实现的人生价值,在网络上得以体现,得到他人的认同以及共鸣。
3、网络娱乐行为
网络娱乐行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网络游戏,其因为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游戏中互动性、挑战性和所能体验到的紧张刺激感,使得许多大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网络***行为。主要有网上浏览、看、动画或***文学及参与***聊天等等;其他娱乐行为包括看电影、听音乐、打牌下棋等行为,这些行为已经成为大学生休闲、消遣的主要方式。
4、网络购物行为
网络购物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在大学生中进行网络购物的人多不胜数。网络的虚拟性将原本大大的中国变成瞬息万间就能贯通南北的小小空间。经常可以两天就能买到大江南北想要买到的任何东西,小至一双袜子,大则家具都有。其购物的便捷性,广目性,新鲜性,都使它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此外,大学生网络行为还包括网络的侵犯行为、利他行为等行为。 二、网络行为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业余生活的原因
大学生网络行为正常化都使人理解,究竟大学生如此沉迷网络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它会变成大学生的主要课余生活呢?
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什么是大学生主要的业余生活?他是受心理因素影响的,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好奇与追求时尚心理
当代大学生具有好奇、浪漫、追求刺激、向往自由的心理特征。而网络的巨大信息量、丰富的资源、充满个性的语言,情感表达的自由都深深地吸引着大学生。网上聊天、网上听音乐、***看电影、参与网络游戏、手机铃声***等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最为时尚的娱乐休闲方式,这种经历充斥着大学生的感官,极大的满足了他们自我表现、玩乐、好奇和追逐时尚的心理。
2、生网络行为的虚拟角色互换的好奇心理
男扮女装,女扮男装是古时候流行的一种易容术,角色互换带来的感受是有趣且刺激的。现今网络里到处可见用不同的名字虚拟的人物。真实的人们可以在网上寻求变换人格带来的有趣感受,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在网络里只是小菜一碟。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求在现实生活中带来不了的感受。比如一个内向害羞的人,在网络里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可以成为焦点人物。比如一个在现实中失败受挫的人,可以在网络中寻求一种成就感,网络的虚拟可以带给人们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各种精神需要。
3、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匮乏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大学生从小时候背上书包的一年级已经开始在痛苦的学海之中挣扎,优胜劣汰,优秀落后似乎只在学习之中体现,其他都不能成为主流,只有学习才可以活出自己的天地,只有大学才可以实现人生理想。于是,经过几番洗礼,十年寒窗,大学终于迎来了她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可是,随着学习时间一直占有大部分课余生活的大学生们,已经不知道怎么去玩耍了,像国外的毕业晚会,万圣节舞会,或是某某人组织的party,都在中国的大学鲜为人知,取而代之的是无数的社团活动,但是社团活动促进了大学生们的人际交往活动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介于社团之中也是有优胜劣汰之分,真正的人际交往活动并没有得到实现,仍然是以某种目的的社交活动。就在此时,一种可以调动全民每个人的交往活动应运而生,并且没有优胜劣汰,没有等级之分,这就是网络,网络以它独特的社交形式存在着,像一些驴友等等一些网络团体,使无穷无尽的人们因为某些爱好集结在一起,没有任何目的,大学生在这其中。
4、大学生学业相对轻松,有大量可支配的自由时间
大学生们从小的生活环境都是处于紧张的竞争之中,高考,是一个学子得到最后结果的考试,学生们由高考考入不同的学校,告别了一直以来以高考为目的的学习生涯。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开始放松,不用每天都要上自习,上早读,更不用每天从早到晚在教室里度过,有课的时候上课,没课的时间可以选择做任何事,可以去***书馆读书,可以和朋友逛街,可以温习功课,更可以上网。时间的自由可以让他们选择做很多事,上网就成了一项必备的“课程”。
三、网络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的出现,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闲暇之余的主流行为。网络的先进性,可以满足其好奇的求知欲,可以满足其追求新鲜刺激的心理,可以帮助其增加更多的知识面,可以拓宽视野。
然而,其中的负面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其中两项是容易使大学生误入歧途的。
其一,网恋。
网恋的发生是基于大学生对社会的好奇,以及自我满足及补偿心理中产生的,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需求在网络里得到弥补,然而就不乏有些不法之徒在网络上行骗,用感情骗取大学生的钱财,这在社会新闻中经常报道。
城市快报6月2日报道 女大学生网恋半年被骗26万。女大学生吴某在网上遇上了心仪的对象,并很快坠入情网。半年多的时间里,对方先后用各种花言巧语从她手里骗走近26万元,直到女孩父亲发现报警。目前,骗子已落网。单纯的女大学生在网络聊天室里遇上了心仪的对象,并很快坠入情网,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网络那端,心仪对象对她付出的却不是真感情――对方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骗钱。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对方先后用各种花言巧语从她手里骗走近26万元,直到女孩父亲发现报警。
中国新闻网2009年03月06日报道女大学生网恋受骗生子,衣食无着男婴丢给法院。女大学生孙某就读于南京某大学。2007年初结识比她大12岁的男网友,期间为该网友做过流产,在流产三个月后再度怀孕,预备生下该子,但后得知该网友早已结婚,并有妻儿,在孩子生下后,该网友销声匿迹,拒不露面。在欠着学校助学贷款的情况下,孙某由于经济等各方原因,最终将孩子丢给法院,自己消失。2009年03月06日 09:22来源:现代快报
浙江新闻网 12月11日报道大学生张辉(化名)被家境贫寒的吴韵(化名)以订婚为名,骗取了15万元现金和价值9千元的首饰。2007年11月 在嘉兴某高校念书的张辉在QQ聊天中,结识了在读中专的吴韵。吴韵用欺骗等手段先后骗取大学生张辉2000元、8000元,她先是虚构自己被车撞,需要***费,而父母又出国身边没钱。接着又用同学的QQ与张辉取得联系,说吴韵肾病发作在医院抢救,急需用钱。之后她说自己的父母看到张辉的照片,觉得很满意,又称在吴韵的老家订婚都需要礼金15万,张辉回家与自己父母商量后凑足15万,又买了一条白金钻戒和一条钻石项链,作为彩礼交给吴韵。
其二、网络游戏。
打开百度搜索有上千条这样的新闻,过去的一年,网络游戏一口气创造了两个“神话”:创出数百亿元的商业财富;以及把逾千万青少年学生变成网游玩家。这一年,中国每分钟新增近百个网民,约三成是学生网游玩家。在传媒的镜头里,公众看到了越来越多因沉迷网游引发的不幸:猝死、跳楼、盗窃、退学、逃课……他们还是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但网游商们却强调,沉迷网游是因为有些人“自制力太差”。“网游沉迷谁之过”的争吵,持续多年,未有公断。但据CNNIC统计,国内青少年学生网民约6000万,农村中小学生网民1575万,其中60.8%玩网游,城镇更甚。全国“网络文明爱心大使”陶宏开调查发现,高校里因沉迷网游遭退学的例子不在少数,国内某知名大学,一次就清退了200多名学生。
重庆晨报报道大学生沉迷网游3年,戒除网瘾后见到电脑就呕吐。西南交大学生徐峰,网络游戏成瘾。“经常一耍就是一整天,一直耍到寝室关灯。”“大二又开始耍魔兽游戏。有朋友在寝室耍到熄灯后,又跑到网吧去耍。”徐锋说,这个朋友因为在网吧时间太长,染上呼吸道疾病。后来,徐锋发现,自己的脸消瘦得厉害。体重只有98斤,徐锋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网络游戏已经像鸦片一样,让他整日哈欠连天,视力和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到峨嵋市医院检查,医生确诊他患上了“眩晕症”。
江苏检查网报道大学生痴迷网络游戏 盗打电话充值被审查。2009年2月19日,姚某(中国矿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大四的学生)因涉嫌盗窃罪被移送徐州市泉山区检察院审查。姚某夜间12点为玩网络游戏,溜进应用技术学院的办公楼,从办公室外走廊的窗户翻进去,桌上果然有两部固定电话。于是姚某轮流用这两部电话拨打声讯台为四个QQ号充值。从5月份到8月份短短四个月内,他一共偷偷拨打了10余次声讯台为QQ号充值,盗打金额超过1400元。
黄河新闻网报道惊心!网游“玩垮”几多学子。记者就大学生网游沉迷问题进行了调查,走访了许多部门、机构和社团,记者调查所到之处,学校、老师、家长、大学生……人人皆知网游沉迷之害,却又不得除“害”之法。走访得到的,是难以计数的沉迷网游个案和反沉迷的疾呼。1、上千大学生熬夜玩网游,地点:天河五山岳洲路网吧目击:有得吃有处睡,学生大打“持久战”。“这些学生在网吧一呆就是两三天,网吧吃的睡的都有。”网吧老板说。2、宿舍打游戏几天不下楼。地点:某高校宿舍楼目击:玩得兴起叫外卖当“口粮” 广州五山,某高校西17宿舍楼,这里住着食品工程专业的男生。他们每人电脑旁放着一个吃过的盒饭,在旁观战的学生笑说:“他们已经‘成仙’了,几天没‘落地’(下楼)啦。”3、老父来探望儿子忙网游。见到儿子,父亲满面欢喜,A却漫不经心,对父亲说“你睡我床上吧,我有事要做”。网吧里四处张贴的游戏***,父亲也感觉到了不对头,要求A回去睡觉,A不肯,拉扯了几下,便不耐烦地对着父亲吼:“我们是一个团队做事,你拉我出来,让我怎么做人!”说完,转身进了网吧。4、儿子迷网游老父砸电脑。张俊就读广州某商学院大二,放暑假后一直住在家里,天天闷在房里打游戏,吃饭也是匆匆几口了事,或者干脆拿进房里吃。而且常跟家人要钱,张志广的太太几次发现钱包里的钱不翼而飞。张志广一时震怒,抡起屋里的椅子,把电脑砸烂了。没想到,儿子扔下一句:使劲砸,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随后到网吧玩去了,两三天回一次家。5、三年花三万只为打网游。某高校五山校区,农林专业大三学生李某,三年来,他用到网游上的钱起码三万元,家境殷实的他,并不觉得迷上网游会影响自己的前程。
由于大学生的思维定式,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不太成熟的时期,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上两个领域。不过,大部分的大学生是可以分清是非的,少部分的学生沉迷其中,容易导致不良后果。这种情况是比较令人担忧的,也像当今的教育界提出了警告和挑战。
四、导致以上不良影响的原因
作为一名高校的基层管理人员,作为一名从事学生工作第一线的工作者,我粗浅的归纳了以下几条:
第一、大学生的单纯性使得其容易受到周遭社会的影响。
我们中国,对于学生时代的恋爱是闭口不提的,认为是早恋,所谓早恋一定是不好的,影响学业的,甚至会偷尝禁果,导致不良后果的。说难听点甚至可以用嗤之以鼻来形容。在初高中时代有这样经历的孩子被称为坏孩子。因此,大部分的学生不会恋爱,也不选择恋爱。然而,进入大学,没有了父母的管教,统一的住宿管理,使学生们的主要社会交往来自于学生之间,他们很单纯,内心深处对于爱情的向往和懵懂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可是,他们却没有任何恋爱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一些不法之徒可趁之机,他们利用网络作为主要手段,利用大学生的单纯做许多非法的事情,比如网恋,导致女孩怀孕,导致学生被骗钱,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大学生相对于小学、初高中有大量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使他们将少年期没有的玩乐淋漓尽致的发挥,网络成为主流。网络游戏逐渐带着它夸张又充满诱惑力的面具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的单纯,使他们对这些漂亮的游戏人物造型以及人物设定的独特性,还有游戏之中漂亮的效果制作没有抵抗力。许许多多的大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因为他们过去的学生时代太单纯,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以至于在大学这个自由至上的教育实体中,他们太渴望那份自由,那份只有大学带来的随心所欲,追逐自己向往的任何东西。于是,很多大学生沦陷了,每每旷课,经常可以在网吧看到他们的身影。对于网络游戏这一耗尽大量时间的网络行为,大学生的特殊性呈献给大家的是更没有抵抗力的社会群体。
第二、大学生的社交网络相对单一,促使他们不知不觉对网络有依赖性。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社交活动主要表现在与同学的社交以及和老师的社交两方面。怎样处理好同学关系,怎样相处融洽成为主要的社交目的;和老师的相处主要体现在怎样和老师相处融洽,得到老师的认可为主要目的。除此之外,并没有第三类的社交行为出现。可见,其单一性也成为网络可以深入学生的一个缺口。并且,可以使大量的学生对其有着深深的依赖。
第三、大学生特殊的热血性格也是不良网络行为可利用的地方。
无论从以前积极的,还是不良的89,大学生都成为发言的主体。不管是进步的言论,还是错误的被人利用的言论,大学生以他们率真的个性和热血的性格一次次成为社会的焦点,他们探究一切社会的现象,挖掘一切想要挖掘的知识,这就为一些非法的言论提供了可趁之机,无论是,还是茉莉花行动,大学生很容易就会成为被利用的第一社会群体。
五、怎么避免这一社会现象的不良发展
为了使大学生不再受到不良的网络影响而导致不良的行为发生,怎么避免这种不好的网络行为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主题,不管是行走戒除网瘾,还是***事化管理利用体罚戒除网瘾,似乎社会都在探讨和尝试各种方式使得其能够帮助这些在社会中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们误入歧途。但是效果,并不如想象的乐观,究竟为什么?许多戒除网瘾的学校被告上法庭,学生们在里面不被当人看,遭受***,这样的报道也是应有尽有。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些病态的因素产生,本人归纳了以下几条作为结束:
一、从心理学上找出问题,找到大学生精神空虚的切入点引导教育。
二、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不能仅局限在社团活动,尤其避免有等级之分的社交活动。
三、对父母进行大学生心理的课程必修,使父母能够正确配合大学生心理教育,引导大学生走入正常的生活轨道。
总之,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做的工作绝不仅仅局限在这些,但是,凭着对学生的希冀,凭着对学生第一线的交往,我认为,以上的几点切实可行,并且非常重要,希望我们的莘莘学子不再仅有网络可以体验到快乐,希望他们的快乐更多的源于真实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等. 大学生网络心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余杰,朱湘虹. 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 熏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熏5(1):74-76;
[3]樊富珉等. 学生心理素质教程[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4]张宏如. 网络成瘾大学生动机与人格特征[J]. 健康心理学,2005,11(5):398-400
作者简介:
窦菲菲(1980-),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咸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