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的发展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构成。而对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证,恩格斯的“麦粒理论”无疑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本文将从恩格斯“麦粒理论”出发,从发展的体现、否定的界定、阶段划分的标准、发展的纯粹性四个方面对否定之否定规律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它指出事物的发展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所谓肯定,是指事物内部保持其存在的方面,所谓否定,则是指事物内部趋向灭亡并转化为它物的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否定之否定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更高层次的“扬弃”,由此,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列宁称之为“螺旋式上升”,将其描述为“波浪式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在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证中,“麦粒理论”无疑是恩格斯所提出的最经典也最具争议性的一个实例。在《反社林论》中,恩格斯说道:“亿万颗大麦粒被磨碎、煮熟、酿制,然后被消费。但是如果这样一颗大麦粒得到它所需要的正常的条件,落到适宜的土壤里,那么它就会在热和水分的影响下就发生特有的变化:发芽;而麦粒本身就消失了,被否定了,代替它的是生长起来的植物,即麦粒的否定。而这种植物的生命正常进程是怎样的呢?它生长、开花、结果,最后又产生大麦粒,大麦粒一成熟,植物就渐渐死去,它自身被否定了。作为这一否定之否定的结果,我们又有了原来的大麦粒,但不是一粒,而是加了十倍、二十倍或三十倍。”下面,就让我们由“麦粒理论”展开,对否定之否定规律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
一、麦粒的发展有何体现
在恩格斯在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麦粒理论”中麦粒的变化仅仅体现在其数量上,而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那么在这里麦粒的变化,我们可以称之为“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可能有人会反驳说,麦粒不仅有量变,在整体上,这个物种也在不断进化,这难道不是发展吗?对此我给出以下几点回应。让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点,每天世界上都会有几十个物种灭绝,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麦子可以逃脱这种命运吗?如果不能,那么它在灭绝以后又如何有发展呢?单个的麦子也有可能会因为种种的原因而退化而非进化,如果说是在整体上得到了进化,那么整体和局部又如何区分呢?一堆麦粒对于一粒麦粒来说可能是整体,但放在一个地区或许又是局部了,整体和局部本来就是两个具有相对性的概念。
二、否定如何界定
由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否定是指事物内部趋向灭亡并转化为它物的方面,但是我认为,不论是麦粒还是植株,它们只不过都是麦子在不同时期的外在形式,而不能被看作是否定。如果它被看作是否定,那么麦粒被磨成粉、被烧成灰又是不是否定呢?如果是,那么否定之否定阶段如何得以继续?三段论的周期如何得以完成?
三、划分麦粒“发展”的周期阶段有何标准
在恩格斯的“麦粒理论”中,他显然将麦粒的“发展”周期分为了“麦粒—植株一麦粒”三个阶段,那么我们又为何不能将其分为“麦粒一麦苗一麦秆一灌浆一麦粒”这样五个甚至更多的阶段呢?这样分为更多的阶段以后,“三段论”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又如何将其解释清楚呢?在这一点上,我想不只是“麦粒理论”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别的例证也会出现,而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就在于否定之否定规律中三个阶段划分的标准不明。
四、麦粒的“发展”是纯粹的自我否定和肯定吗
让我们再来看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要点,“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一事物被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来实现的,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在“麦粒理论”中,连恩格斯自己都无法否认“亿万颗大麦粒被磨碎、煮熟、酿制,然后被消费”的可能和“落到适宜的土壤里,那么它就会在热和水分的影响下就发生特有的变化”等外在条件的影响,那么麦粒的否定又怎么可能只存在其内部呢?所以我认为,决定事物是否保持其存在(即物之为物)的条件,绝不仅仅是存在于事物的内部,而恰恰相反,它是存在于事物内部各要素与外部条件千丝万缕的联系中的。
从以上四点对“麦粒理论”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经典例证“麦粒理论”在其论证方面是有一定问题的,要我们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基本规律,它的说服力还远远不够。当然,规律的证实显然不能是实例的堆砌,但是如果从波普的证伪主义角度来看,否定之否定这一基本规律的普遍性似乎还有待考证。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