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水”。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根本地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应当实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效战略举措,从而能够减轻水资源对于生产发展等各方面的约束以及水资源短缺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只有在完善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之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构建出更为和谐的自然社会环境。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管理;建议
子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延安市北部,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设8镇5乡,辖358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6.87万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峁梁起伏,沟壑纵横,土质疏松,峁梁沟谷地约占总面积的94.6%。年平均气温9.1℃,平均降水量514.7毫米,无霜期175天。有清涧河、无定河、延河三大水系。境内水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匹配,这里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显得尤为严重,根据调查显示,目前这里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占有量的极度缺水标准。在这样的局面和背景下,我们需要树立节水观念、创新水利发展模式是当前破解水资源不足的当务之急。必须要理清在新时期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治水,使得现代水利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只有在我们关注水资源开发和管理利用,并且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才能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坚实可靠的保障。现就子长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出以下建议:
1 提高认识,合理保护
节约保护水资源,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我们应当将水资源的分配协调机制进一步地完善,实现更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从而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子长县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总量达12011.23万立方米,年径流量为7421.5万立方米,总量不足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降雨行洪期,随着近年来煤炭石油资源大开发,境内的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资源性缺水已成为子长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走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加大供水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方面节约保护水资源。在工程建设上要抓好秀延型灌区、薛家渠灌区和高抽灌溉的节水改造,大力引进喷灌、滴灌和微灌等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并且将节水技术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使用,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从而能够在缺水地区有效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除了在农业领域要进行节水改造之外,在工业地区我们也要进行区域产业布局的调整,推行节能减排,降低工业用水量。在城生活领域要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防止和减少自来水“跑、冒、滴、漏”等损失,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提高供水保证率。特别是要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进一步地采取治水措施,对水污染的处罚力度也要大大加强。有效利用“中水”,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2 加大宣传,广泛动员
发展节水型社会、进一步地改善水资源短缺的状况需要***府和社会共同的支持,只有在***府大力的扶持以及社会各界人物的积极参与下,水资源状况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更需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等时机,围绕“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题,动员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采取简单灵活的渠道,广泛地开展节水教育,并且长期地进行宣传教育,全面调动公民对水资源的关注热情,提升公民的水环境意识和节水意识,只有将节约用水变成社会大众的共同意识以及共同的行动,我们才能够在社会形成节水的良好氛围。
3 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子长县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421.5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2011.23万立方米,每亩耕地拥有水量405立方米,占全省和全国每亩耕地占有水量734立方米和1330立方米的55%和30%;人均占有水量889立方米,仅占全省及全国人均占有水量的68.38%和38.65%。根据子长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才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采取法律、技术、经济、工程、行***等综合措施,建立机制,明析水权,构筑体系,实现全社会用水的高效合理,支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节水管理,形成统一机制
为了能够更好地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县的水资源管理较为分散,水利、城建、市***和供水等部门会对水资源进行共同管理,部门在进行分工时职责范围也不是那么明确,因此在采取节水措施时没有办法形成有力的管理体系,更是难以将节水的措施完全地落到实处。因此,县***府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这一目标,要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这一组织要对全县的节水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领导,并且将节水相关的***策进行制定和实施,不断地将节水各项机制进行落实和完善,从而能够在全社会形成节水的管理格局。
5 确立目标,协调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是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是指导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广泛听取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只有将社会建设与环境发展进行和谐的统一,并且将指导思想和目标落实下来,那么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任务以及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就能够更加明确和清晰。最为重要的是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布局和实施方案进行落实,明确工业短期、中期、长期的用水量降低具体量化标准,制定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的提高指标,倡导城乡居民实行节约用水合理限定用水额度,促进水资源管理利用有序开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6 合理开发,兴建工程
兴建水源工程,是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工程措施。世纪之初,我县先后对中山川水库、魏家岔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实施了红石峁沟、丹头、任家原则三条坝系工程和清涧河流域治理项目,共新建和补修骨干工程40多座,中小型淤地坝100多座,有效地控制了水土资源的流失,极大地缓解了近期基地建设用水紧缺的问题。新建红石峁中型水库,工程从2010年开工建设,目前已放水洞建设、淹没群众的安置房建设、大坝建设于今年的5月份开工,现下在紧张施工,工程有望在三年内投入使用。另外通过大力实施水利、农发、旱作农业、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开展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7 树立典型,摸索经验
农业灌溉占据我县水资源总用水量的大部分,如果我们依然采取传统的灌溉方式,进行大水漫灌,那么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但如果我们从农业入手进行节水建设,那么就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能够进行节水建设,我们在农业方面做了不少的改进,一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大力发挥农业科技,将节水灌溉工作进行推广,实行深翻覆膜,鼓励农民种植耗水低但产出量又大的农产品,在我们的努力下,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近2万亩。二是加大农业灌区节水改造力度,争取项目资金,通过实施渠道防渗、暗管输水、喷灌、滴灌、渗灌、窖灌等节水技术的综合利用,实施农业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挖潜灌区的节水潜力,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开展现代农业综合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灌溉技术先进、产业结构优化的现代农业基地,带动全县发展节水农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