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情景喜剧对中国情景喜剧的影响比较大,对美国情景喜剧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对于我国发展本国情景喜剧很有益处。
尼尔森公司对1998年 9月21日至1999年1月21日时间内,晚间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最高的20档节目进行了调查(见表1)。
从这项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名列前20位的节目中,有15个是戏剧性节目,其中8个是30分钟的情景喜剧。
自从1947年,第一部电视情境喜剧《Mary Kay and Johnny》(《玛丽・凯和强尼》)出现在美国的电视荧屏上以来,有几百部各式各样的情景喜剧相继问世,其中的一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自上世纪50年代起,每年都有几部情景喜剧进入年度收视率排行榜的前十名内,有些年份甚至超过半数。
情景喜剧的英文名称为situation comedy,简称sitcom,是一种约30分钟1集(包括插播广告的时间)的系列喜剧,以播出时伴随着现场观众(或后期配制而成的)的笑声为主要的外部特征。同美国电视中的许多节目类型一样,它移植于早期的广播节目样式。
情景喜剧的前身是早期的一种盛行的广播娱乐节目类型――独角喜剧(stand-up comedy)。早期的广播电台为了追求更加显著的幽默效果,在演播室里设置了一批观众。于是在现场的观众的笑声和其他的反应声音也一并实时播出,成为广播喜剧节目的一种符号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视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迅速吸取着一切可以在电视中播出的娱乐表演形式。于是广播喜剧节目便顺理成章地被移植到电视荧屏上。1947年播出的第一部情景喜剧《Mary Kay and Johnny》(《玛丽・凯和强尼》)尽管只延续了3年,但却奠定了早期美国情景喜剧发展的基调:“一个安定的城郊住宅区内的一个稳定的,永远不会有离婚危机的双亲家庭,父亲为了家庭支出到世界上去冒险狩猎,母亲在家里保持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清洁。这个城郊之梦里没有,拒绝***,并且回避危险的陌生人、公共交通工具、经济动荡以及一切同城市生活相关的可能引起忧虑的现象。”
上世纪60~70年代是美国社会思潮激烈动荡的时代,反传统的青年学生运动、反对种族主义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和反越战运动风起云涌,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因此,这一时期的情景喜剧虽然仍然以传统的家庭喜剧为主流,但也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剧集。60年代出现的“魔幻喜剧”(magicom)潮流和70年代出现的现实主义创作潮流就是这一特色的代表:前者体现了中产阶级对社会矛盾的逃遁和回避,而后者则体现了精英阶层对社会的严肃批判。
这一时期走在情景喜剧发展先锋位置的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从上世纪70年开始,相继推出若干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剧集,如《The Mary Tyler Moore Show》(《玛丽・泰勒・摩尔秀》),《一家大小》等。这些情景喜剧打破了电视情景喜剧中的传统禁忌,把种族歧视、劳资冲突、死亡、更年期、同性恋等内容引入故事中,剧中的人物也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治观点。如《一家大小》中的主要人物阿尔契是个不可救药的顽固保守派,讨厌女权主义、和平主义和种族平等观念,而迈克则是个头脑发热,自以为是的激进自由派。这一时期的情景喜剧在观众中和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些优秀的剧集以其对现实生活的深层次介入和大胆展示,而使得情景喜剧作为一种节目样式达到了顶峰时期。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描写豪门大户家族恩怨的长篇肥皂剧大行其道,而情景喜剧则出现向50年代传统回归的趋向,温馨的家庭喜剧再次成为主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The Cosby Show》(《大学游记》NBC,1984~1993),《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Three Company》(《三个公司》)等。
在上世纪90年代,情景喜剧在数量上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各大商业电视台都争相推出新的作品,占满大量晚间黄金时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文章开头表格中列于前两位的《ER》(《急诊室的故事》)和《Friends》(《老友记》)。其中《Friends》近几年在中国等亚洲国家中颇为盛行,产生了国际影响力。《Friends》(《老友记》)跳出传统的家庭喜剧框架,讲述纽约的6个不同职业、不同人生经历的好朋友的日常生活及相互关系。这一时期相同类型的剧集还有《Suddenly Susan》(《突然苏珊》)(NBC,1996―),描写一个编辑部里的故事。这批情景喜剧更多的反映了后工业时代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这一阶层的人们生活优裕,衣食无忧,但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对于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则更为敏感。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也从郊区的大房子转移到大城市的现代公寓。尽管这一时期的情景喜剧仍以温情为主要感情基调,但更多的则是现代人对于大城市中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人际关系复杂性的迷茫。
同美国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一样,情景喜剧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通过人物环境的变化和原来平衡被打破,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趣事,最终归于一个愉快的结局。在结构上和制作方面,情景喜剧有其自身运动的定律。
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景喜剧是主要角色和基本环境通常不变化的系列剧。除了极个别的例外,都是30分钟左右一集,而且有越来越短的趋势。通常每一集讲述一个***成章的完整故事,每集都有一个自己的小标题,同时在人物关系和情节线索上,各集之间多少会有一些连续性。情景喜剧的新片总是在演季的黄金时段,在每周的一个固定时刻由全国商业电视网或有线付费电视网播出,每年制作25集左右,只要保持一定的收视率就会一直制作和播出下去。
二、上世纪70年代以来,情景喜剧的题材呈多样化趋势。其表现内容从科幻奇迹、冷战间谍、警察与罪犯、***营生活直至战争本身,但总体看来,这种喜剧形式还是最适合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他们在家庭或工作环境中的日常生活。因此绝大多数情景喜剧还是定位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上,情节也总是比较简单易晓的。
三、情景喜剧中的人物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常规角色,也就是贯穿于每一集中的主要人物,如《我爱露西》中的露西、里奇,《Friends》里的瑞秋、莫妮卡等。第二类是辅助角色,他们在剧中只起功能性作用,例如酒吧里的常客,社区里的邻居,主要人物的男(女)朋友等。辅助角色一般没有完整复杂的性格,但通常都有符号化的外部特征或性格特征(如《Friends》里詹妮丝令人烦恼的笑声),容易被观众辨认和记忆。第三类是客座演员出演的临时角色,只在某一集或几集总出现,戏份较重。经济实力雄厚的剧组通常会邀请一些影视明星或其他知名人士扮演,以增加全剧的影响力。
四、 情景喜剧通常只有四五个主要场景,而且主要是室内景。早期的情景喜剧多采取舞台布景的方式,即三面封闭,而第四面墙是不存在的,现场观众就从这一面来观看戏剧进展。但后期,随着电视剧制作成本的增加,这类粗糙的舞台布景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对视觉上的要求,于是便出现了精致的封闭布景,而背景中的观众笑声也改为后期录制的方式。
近年来,情景喜剧已经走进了中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爱我家》可以说是一部代表作。
要使情景喜剧在中国能得到比较大的发展,这就需要对情景喜剧的本土化问题认真进行研究与思考,首先要对美国情景喜剧如何符合本国实际情况有个必要的认识和判断。
一是美国的情景喜剧有文化侵略的意志。几乎所有的情景喜剧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一种价值观:美国人的价值观。我们根据现在能接触到的情景喜剧来看,主人公具有的特点基本如下:白人、基督教徒、崇尚自由、强调彼此尊重和相互给予空间。这样的喜剧所表现的也许是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但是拿现在的喜剧对比以前的,就很容易发现其中有比较大变化。传统的家庭喜剧扩展为一个相对较大范围内的喜剧。人数更多,空间更开阔,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在传统喜剧阶段,一些文化因素并不是很被强调。但是现在的喜剧则有了一些强调文化差异和美国文化优异性的特征。美国的文化被强调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凡是与此有抵触的文化,都被视为野蛮。而同时,美国的情景喜剧又注重对外传播。很难解释这种热忱的原因,单一的商业因素似乎不在此起主导。举例,美国情景喜剧在播出时和播出后都会很快的制作为各种音像资料以便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市面上也能够见到一些这样的音像制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制品都是删减版,一些内容被删除了。这可以解释为是为了更好的在国外传播。
二是情景喜剧是商业电视剧,不是真实社会。《老友记》这部很不错的情景喜剧在制作阶段并不被圈内人士所看好,电视公司甚至建议在剧中安插一个黑人警察或者一个年龄大点的配角,因为他们觉得一群年轻的单身汉是无法吸引更多人的。这就打破了一种错误的认识――美国的情景喜剧是美国现实社会的一种略缩版。可以说,导演们也是对自己所要拍摄的内容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是要选择美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当然其中也可以有一些不是很正面的东西,但是略微提到一点对收视率还是很有帮助的。于是,我们看到的美国情景喜剧,都是人为控制的有明确讲述目的的戏剧。它绝对不是美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
三是美国情景喜剧是紧跟美国时代的文化。从早期的以讲述家庭故事到近期的题材多样化,可以看出美国文化或者是流行文化发展的一条脉络。这条脉络基本可以用自由个性开放等几个耳熟能详的词汇概括。这是很多情景喜剧在刻意营造的一种氛围,很多时候也是具有相当感染力的,《成长的烦恼》中所创造的那种家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 美国情景喜剧的平民化特征比较显著。众多喜剧所关注的也多是平常人的日常生活。曾经有杂志做过比较,德国电视剧对伟大人物的关注程度相当于美国电视剧对平民的关注程度。作为美国电视剧中极重要一支的情景喜剧,其对平民的关注是要更高的。其平民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拍摄的是平民故事;观众要早已设定好的一类人。平民故事是显见的,只是在观众选择上,情景喜剧是很重视的。在喜剧播出前,电视公司都会认真的进行调查,他们力***使本喜剧针对的广大观众能够对本剧有一定的认可。《老友记》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背后是什么呢・丹・爱普斯坦从美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出发分析了受欢迎的原因:“美国劳工局估计,美国有20%的大学毕业生这个时期所谋到的工作并不需要文凭,于是这部连续剧中这些受过较多教育却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物的言论在20多岁的观众群里产生了巨大共鸣。”2003年10月6日美国《新闻周刊》上一篇名为《失去》的文章认为,对于30多岁的观众,它同样具有吸引力:“根据电视评论家们的分析,这部剧集的独特魅力,首先归咎于它唤起了那些三十而立,刚刚组建家庭的中产阶级上班族关于他们刚刚逝去的单身好时光的甜蜜回忆,并以他们耳熟能详的语言和生活背景,帮助这个朝九晚五、忙于生计的群体从白天的劳累中暂时解脱出来。”
认识美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历程,会拓宽我国情景喜剧发展的思路。当然,作为一类在美国有悠久历史的电视节目类型,情景喜剧的特征和模式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并体现出制作越来越精良,成本越来越高的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情景喜剧的形式和内容还会发生变化。但只要受众还需要这种轻松愉悦的电视戏剧形式,情景喜剧就不会从荧屏上消失。
(作者单位:吉林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美国情景喜剧的基本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