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包括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柯达伊教育体系和奥尔夫教育体系。其中达尔克兹教学法出现的时间最早,他的教育原则,构成了后两者的基础。
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的是原本性教育,1963年,在奥尔夫音乐学院落成典礼的大会上,奥尔夫做了一个演讲,其中有一段话经常被引用:[1]“我所有的观念,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我的任务和天职仅仅是从今天的角度,将古老的、不朽的观念重新说出来,并致力于实现它。所以,我不觉得自己是什么新的东西的创造者,而只是一个把古老的精华继续传递下去的人,就像一个火炬的接力跑者,在古老的火种上点燃火炬,并把它传递到今天来。我的后继者命中注定也一样,因为如果这个观念保持着生命力的话,它的生命就不会终结。但是,保持生命力意味着演变。随着时间并通过时间而演变,充满希望和一再激动人心的,正在于此。”
那么什么是奥尔夫所提出的原本性音乐?他要求演奏者参与其中,将音乐、语言、舞蹈,也就是肢体动作融合在一起。这种音乐是即兴的,是从内心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律动,是任何人都能学会的,都能够做到的,而且特别适合于儿童。
那么我们笼统的将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概括下,一共有五点:
1.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并不是用单一的形式来存在的,而是一种综合的艺术,颠覆了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单一的对儿童进行某一乐器或者单一演唱抑或是舞蹈的训练,而是采用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奥尔夫乐器来演奏的方式。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原本性的音乐是和语言和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最原始的音乐,最原本性最接近人内心的。
2.即兴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中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即兴性,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有很多形式来训练孩子的即兴性,比如在看到一幅画之后,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或者乐器,或者舞蹈,或者歌曲。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果没有乐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孩子们用他们的身体,或者身边的任何一个物品来代替乐器进行演奏。
3.参与性与创造性
就像奥尔夫所讲的:“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在奥尔夫的眼睛里,这种行为方式,是非常契合孩子天性的。他强调:“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它简单易行,没有认为的附加物,没有繁赘的结构,近于生活、自然及儿童的天性。”[2]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所有的演奏者必须参与到音乐之中,根据自己的心所感受到的,来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4.本土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并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框架,他鼓励人们把他的原本性音乐理念融入到本国的文化之中,而这种形式给了各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一个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创造空间。严格的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各国的版本都是一种变体性的版本。就像任何一种理论在实践中都会因为不同的人理解的不同,而面临被歪曲被误解甚至改变的问题,而奥尔夫音乐在各国的传播和推广过程中也同样不断地面临着这些难题,这就需要各国的音乐教育者用心去理解去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初衷,以做到最好的传递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5.以儿童为根本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的培养从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扩展到了对儿童性格以及兴趣的培养,而对孩子的兴趣性格培养的年龄也已经逐步提前,从最初的只重视生存技能,到小学起步而现在更是提前到了学前阶段。学前阶段是幼儿智力开发、兴趣养成的最佳时期,通过对学前儿童节奏、韵律的学习,让孩子接触和了解音乐语言,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来感知这个社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各个方面的潜能。幼儿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而奥尔夫音乐仅仅只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而非用固定的模式去塑造出相同的雕塑。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法舍本求末的缺陷,在传统教学法里,过多的去强调技巧,却忽略了孩子最原始的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使用儿童喜欢并且能够接受的形式,比如拍手、跺脚、拈指、打节奏等“人体乐器”,再比如儿歌、讲故事、唱歌、舞蹈、绘画、演小剧等各种游戏形式,还有即兴的演奏奥尔夫乐器等等各种方式,来训练儿童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使孩子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法替代的快乐,而让他们从心底去热爱音乐,乐意去参与这些音乐活动,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提高他们情商的目的。并且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个很大的特色,是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与身边的人沟通,在玩的过程中增强孩子的创造能力,与其他伙伴的合作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使孩子们作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到音乐的表演以及创作中去,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聆听者。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者,我们应该将奥尔夫音乐结合我们本国的特色,来引导学前的儿童喜爱上音乐,用他们的创造力来创造属于孩子心里的音乐,培养出更加优秀更加有创造力的音乐工作者甚至音乐家。
【注】[1]本文所引用的这段文字中译文本,参照了李妲娜编著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转引自曹理编著《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