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珠宝市场上,染色珍珠、辐照处理珍珠等各式处理珍珠很容易与天然的珍珠相混淆,本文通过拉曼光谱等测试手段对珍珠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并就此获得更为准确而直接的鉴定特征,提高珍珠的鉴定成功率,为后期质监站珍珠检测工作的进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染色珍珠;辐照处理珍珠;鉴定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78
0 引言
近年矶杂谡渲槭资蔚拇葱律杓迫盟变得更时尚,受到了更多年轻消费者的欢迎。根据GB/T 18781-2008珍珠分级国家标准中规定,养殖珍珠和天然珍珠在鉴定定名中均为“珍珠”,接近90%的珍珠需要在采摘之后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优化处理。市面上的染色珠的颜色达到100多种,根据规定,染色处理需要在鉴定证书中进行注明。染色珍珠在长时间佩戴过程中会由于人体的汗液、光照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会产生褪色或表面腐蚀影响佩戴穿着,因此鉴别区分十分必要。
1 珍珠染色方式
除了天然的有色珍珠外,获得彩色珍珠主要有化学染色法和物理染色法两种形式。化学染色法中常用到的染色方式包括银盐染色和有色试剂染色两种,主要可通过人工染色获得黑色、玫瑰红色、橙黄色、蓝色、米色、咖啡色、金黄色等彩色珍珠;物理染色法则主要是通过某些放射射线的辐照方式对珍珠进行处理。
以黑色染色珍珠为例,银盐处理染色法是将预备染色的珍珠放入混合有硝酸银盐和稀氨热水溶液中进行浸泡1~3日,实验表明,浸泡时间越长珍珠着色越好。染色的原理是由于氨水和硝酸银发生化学反应之后会形成不稳定的氢氧化银,在加热过程中不断的分解成Ag+粒子并沿着珍珠质层之间的孔隙进行由外而内进行堆积分布,从而使珍珠着色,着色后的珍珠在进行蒸馏水清洗除去表面浮色后,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使珍珠质层之间的水分蒸发完全之后进行相应的固色处理,以保证珍珠后期的耐用程度,在后期固色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褪色现象,所以前期在染色的时候需要增加珍珠染色的浓度。不同种类的珍珠本身质地也有所差异,例如广西北海的南珠以及南海一带(包括缅甸、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南洋珠质地都比较硬,在染色过程中不仅需要延长染色的时间还需要以强光进行辅助照射以便加快染色颜料对珍珠层的沁入,而我们最为熟知的大溪地珍珠由于相较于南珠和南洋珠而言更困难更容易失败,因而染色成本更高,所以在市面上大溪地珍珠染色的较为少见。
有色剂染色法将珍珠放入相应的有机染剂中进行浸泡而获得有色珍珠;也有一种染色的方式是将珍珠核进行染黑之后再进行珍珠贝植入,待珍珠在母贝内形成之后黑色的珠核透过半透明的珍珠质层显现,从而使珍珠整体显示为黑色。
辐照方法则是通过将珍珠放置在钴源伽玛射线下进行射线照射的方式将珍珠进行染色成为黑色,根据所需要珍珠达到的着色程度,对珍珠进行一次或多次辐照。
处理的珍珠与天然致色的有色珍珠价格悬殊较大,而两者外观又很近似难以区分,可以知道的是:不同的处理过程都会或多或少的在珍珠表面留下处理痕迹,而这些处理痕迹就是我们在质检工作过程中对处理珍珠与天然珍珠进行区分的关键鉴定特征,因而以前实验室、质检中心主要是通过对染色处理珍珠表面的细小凹坑处和钻孔处进行显微观察,检查是否含有染料的堆积情况,但是随着染色工艺的发展和进步,采用常规的无损检测较难准确快速的进行鉴别,需要通过如拉曼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等进行辅助鉴定。
2 鉴定方式
分辨天然珍珠和染色珍珠都需要对检测样品的进行基本特征分析。如:
(1)颜色方面:天然有色珍珠都不是固定的一个颜色,而是基于主体色彩基础上一系列的相邻过度色彩,例如天然黑色珍珠拥有由淡灰色到黑色一系列不同色调的颜色。天然有色珍珠在光线的照耀下缓慢转动能够看到分布在珍珠表层上不断变化的彩虹般晕彩,没有任何两颗珍珠的晕彩是一样的。而处理珍珠的色彩都几乎一致,晕彩都非常浓艳明确。珍珠的珠质层的密度在同一颗珍珠的表面都不是完全一致的,经过染色处理的珍珠,染色剂会在密度相对低的地方沉淀形成色斑,且有较明显的边缘分界线,在某些瑕疵部位如开孔处或表面的凹陷瑕疵部位,都有可能会有染色剂沉积,在强光下观察时可以发现这些地方的颜色较深。通过辐照法染色的珍珠会使珍珠形成一种强烈的荧光效应,例如南洋金珠会呈现出一种金属质感的荧光。
(2)形状方面:整体形状为正圆形的天然珍珠非常少见,常见形状多为梨形、椭圆形以及各种不规则形态,且多带有环形同心圆状的环圈(生长纹),天然珍珠表面的瑕疵在没处理之前较为常见。而经过人工处理过的珍珠多数会呈现正圆且少有瑕疵、生长纹等特征。
(3)大小方面:中国或日本的海水珠直径通常不超过9mm,而其中天然黑色珍珠的直径最小为8~9mm,所以小于8mm的圆形黑珍珠,多数为通过染色处理或辐照处理后的珍珠。
除此之外,在实验室更多会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或拉曼光谱来进一步区分鉴别珍珠,以黑色珍珠和金色珍珠为例:
(1)紫外吸收光谱:天然黑珍珠一般在284nm和357nm处可以看到较为明显的吸收峰线,而经过硝酸银溶液染色的黑色珍珠和辐照处理的黑色珍珠样品在紫外区吸收峰消失,这也可以视为是在染色过程中珍珠样品表层的有机质层收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而导致的。
(2)拉曼光谱:在拉曼光谱的样品测试过程中,可以获知天然黑色珍珠、硝酸银溶液染色黑珍珠以及辐照黑珍珠在1080cm-1和699cm-1处都会出现珍珠主要组成成分―文石的特征拉曼峰谱,这也说明在经过辐照法及硝酸银溶液染色法处理之后的珍珠样品并没有对其本身的文石晶体结构产生破坏,而经过辐照法处理的黑色珍珠在260~1080cm-1区间荧光背景较强,若单独针对经过硝酸银溶液染色处理的黑珍珠进行表面微量元素测定的话,可以获知其表面Ag含量明显超出正常理论值,这也是样品进行了染色处理的最为直接和有力的鉴定证据。
3 结论
通过实验检测可以得知:常规的检测方法依旧是十分有用以及必要的,而拉曼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分析手段则让鉴定更为细化,当然,鉴定分析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也会影响到仪器的数据获取,因此在后期的鉴定工作过程中,我们也将就此进行更多次的尝试,以期能够获得一个更为准确的量化比对数据,得出更为准确的鉴定判断。
作者简介:杨鸣(1986-),女,福建武夷山人,专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贵金属及珠宝玉石鉴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染色珍珠检测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