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豆天蛾在阜阳市颍东区是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介绍了豆天蛾的生活习性、测报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豆天蛾;生活习性;测报;防治
豆天蛾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主要寄主植物有大豆、绿豆、豇豆和刺槐等。在我区大豆种植面积大,豆天蛾是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
1危害症状
豆天蛾别名豆虫,以幼虫取食大豆叶,低龄幼虫吃成网孔和缺刻,高龄幼虫食量增大;严重时,可将豆株吃成光杆,使之不能结荚,影响产量。
2生活习性
豆天蛾每年发生1~2代,一般黄淮流域发生1代,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发生2代。以末龄幼虫在土中9~12cm深处越冬,越冬场所多在豆田及其附近土堆边、田埂等向阳地。
在我区,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化蛹盛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8月份大豆开花结荚期为幼虫暴食期,老熟幼虫于9月上旬以后陆续进入越冬状态。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豆田和其他作物田内,傍晚开始活动,晚8时活动逐渐下降,到10时后又恢复活动直至黎明;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成虫卵多散产于豆株叶背面,少数产在叶正面和茎杆上,每叶上可产1~2粒卵。雌蛾一生可产卵200~450粒,卵期4~7d,孵化率在70%~100%。
豆天蛾在化蛹和羽化期间,如果雨水适中,分布均匀,发生就重。雨水过多,则发生期推迟,天气干旱不利于豆天蛾的发生。在植株生长茂密、地势低洼,土壤肥沃的淤地发生较重。大豆品种不同,受害程度也有异,以早熟、杆叶柔软、含蛋白质和脂肪量多的品种受害较重。豆天蛾的天敌有赤眼蜂、寄生蝇、草蛉、瓢虫等,对豆天蛾的发生有一定控制作用。
3系统测报方法
3.1虫口基数调查
在大豆收割前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5块,每块5点取样,每点查1m×0.15m土样,调查入土虫量。第2年春天仍在去年挖查的地块内再查1次越冬后的密度,计算越冬死亡率。
3.2成虫调查
在我区每年要在5月底至9月底用黑光灯诱豆天蛾成虫,逐日分拣雌虫和雄虫。
3.3定点系统调查
根据大豆的长势、品种选不同类型的田块3块,每田5点取样,每点定选20株,自成虫始盛期至产卵末期为止,每3d调查1次,查后将卵抹去。
3.4大田普查
在产卵盛期和幼虫危害盛期各查3次。卵量普查可在卵始盛期开始,以后每5d调查1次。幼虫普查分别在1龄、3龄、5龄、盛期各查1次,每次普查选6~10块地,每块查5点,随机取样,每点查20株,幼虫分龄记载。
4预测办法
4.1发生量预测
根据虫量基数、气候因素、品种等进行综合分析并预测。①虫量。冬前、冬后挖查的虫口密度高,翌年豆天蛾发生量大,黑光灯诱测成虫量多,田间虫量就大。在我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生量是构成当年豆天蛾发生轻重的主要因素。②气候。6~8月份降雨量适中、分布均匀,适宜发生。③品种。一般早熟茎杆柔软的品种发生,同一品种以播期早、植株生长茂密的危害为重。
4.2发生期预测
根据我区多年调查经验,黑光灯诱蛾第一高峰日向后推迟15d左右就是幼虫。3龄盛期,即是防治最佳时期。也可根据田间的卵量调查来推算3龄幼虫盛期,卵盛期往后推8~13d即是3龄幼虫盛期。
5防治方法
5.1农业防治
选用成熟晚、杆硬、皮厚、抗涝性强的品种,可以减轻豆天蛾的危害。皖豆24、徐豆9号、中黄13、中豆26、豫豆25、合豆3号、阜豆9765;及时秋耕、冬灌,降低越冬基数;水旱轮作,尽量避免连作豆科植物,可以减轻危害。
5.2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较强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可以减少豆田的落卵量。
5.3生物防治
用杀螟杆菌或青虫菌(含孢子量80~100亿/g)稀释500~700倍液,用菌液750kg/hm2。
5.4药剂防治
(1)喷粉用2.5%敌百虫粉剂或2%西维因粉剂,喷30~37.5kg/hm2。
(2)喷雾用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45%马拉硫磷***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剂5 000倍液,喷药液1 125kg/hm2。
(3)在豆天蛾3龄前,用BT粉500倍液或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阿维菌素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