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温是恒定的,这是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条件,若人能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生活,就能达到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若生活环境不能适应人体的需要,人体就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节,如室温大于30℃时,就要使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增加分泌液来散发体温;如气温低于15℃时,人体就要使周围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关闭来保持体温不散发。为了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学习、工作等效率,把约有三分之二时间生活的场所――家庭设计成最适宜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最为适宜呢?
人体的温度一般保持在36.3-37.2℃(舌下)。据生理学家研究,人生活的环境超过体温调节中枢所及的范围(室温36℃以上),人体内温度就要升高,新陈代谢就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振、呼吸增快、头晕眼花、心跳加快、周围血管扩张、血压先升后降低等症状。冬天因人体适应高温能力差,只要室温超过23℃,即可出现不适症状。若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不能改变,则可使人体代谢机能下降,出现精神不振、头昏脑胀、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夜间失眠、工作与学习效率明显下降。相反若夏天室内温度过低,则可使人体代谢下降,并出现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和心跳减慢、上呼吸道粘膜血流减少,抵抗力下降,因此极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专家们认为人的夏天室内高温限为32℃、低温极限为15℃;冬天室内低温极限为11℃,高温极限为21℃。
家庭生活环境除温度外,湿度也是相当重要的,而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室内温度过大时,虽然室内温度还不算高,由于人体单靠出汗来散热,所以出汗过多,因此导致人体失水过多而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除感到非常闷热外,还会出现全身乏力,情绪不稳,很易烦躁。相反若室内温度过低时,因呼吸、说话、皮肤很易散发蒸气引起水分丢失过多,首先出现鼻孔干燥,咽喉发炎而肿痛、声音嘶哑等疾病。在冬天若温度过大,人体因湿气传导使散热加快,这时人会感到阴冷、抑郁不快、心情沉闷。也与夏天一样可因呼吸、说话、皮肤散发水分过多而引起口腔及呼吸道的多种疾病。医学专家认为室内相对湿度的高限应小于80%,低限应大于30%。
在日常生活中温度与湿度对人体的影响总是同时发生的,并不能单独行事。专家们经长期测试提出:夏季最适宜的室内温度23-28℃、湿度为30%-60%;冬季最适宜的室内温度为18-25℃、湿度为30%-80%。这一标准只适用于95%左右的健康人,对于老弱病残的人群,由于其适应性能力差或其他特殊原因其最适宜范围可能要小些。
当前,按装有空调的房间已很不少,那末,用空调应将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调控到多少最适宜呢?对工作室来说,为使人的精神状态最好、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最好,应将室内温度调节在18℃左右,湿度调到50%左右;在家庭中因多处于休息状态,因此,温度可适当放宽到19-24℃,湿度可放宽到40%-50%。
(责编:元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