汁胞为红肉类型的柚品种,不仅以其色泽对消费者具有特殊的感官吸引力,更以其所含天然色素对人体代谢功能有不可替代的保健作用,而受到市场的欢迎,如在美国红肉葡萄柚价位较一般品种柚成倍增长,由此,红肉类型柚品种而成为柑桔品种选育首选目标之一。由红肉蜜柚系溪蜜柚优变芽系选育而成的红肉类型柚新品种,与美国的强德勒等国内外红肉类型柚品种相比呈色更红、有益色素含量更高,熟期更早,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1 选育经过
红肉蜜柚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1998年在平和县小溪镇溪蜜柚园中发现果实汁胞呈红色优良变异单株,1999年从母树上采撷接穗进行高接换种,和嫁接培育无性子l代苗木定植建立试验园;2001、2002年分别于秋季采撷子1代、子2代幼树当年生枝作为接穗,嫁接培育无性子2代、子3代苗木,同种于子1代试验园中。子1代高接树于2000年开始结果,苗木定植各子代相继于2003、2004、2005年开始挂果。从形态学、孢粉学、分子学等多方研究证实红肉蜜柚源自溪蜜柚芽变,且经多年多代区试观测结果表明,其表现丰产优质,成熟期早,汁胞红色等优良变异性状遗传稳定。截至目前在当地以溪蜜柚为中间砧高接换种3000多株,培育苗木2万多株,扩大示范种植50多平方千米,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2 果实性状
红肉蜜柚果实大,平均单果质量1650克,最大果质量3550克;倒卵圆形,果形指数为1;果肩圆尖略偏斜;果顶圆平微凹,晕圈较不完整;果皮黄绿色,厚1.05厘米;囊瓣数13-15瓣;果心空而大;汁胞红色,果汁率59.7%;风味酸甜适口;肉质细嫩化渣;总糖、总酸、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8.76%、0.74%、37.85毫克/100克,糖酸比、固酸比分别为11.86、15.60;据测定结果,汁胞色素组分主要为B一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含量分别达72.15~17:13微克/克、41.10-2.24微克/克,叶黄素微量。与对照品种溪蜜柚主要性状比较见表1。
3 植物学特征
幼树树姿较直立,成年树半开张。树冠半圆头形。新梢绿色,三角状,节间带刺,1-2年生枝灰绿色,圆形;主干及骨干枝灰褐色。芽为裸芽,无鳞片,只有苞片。单身复叶,长椭圆形,叶尖钝尖,多成缺刻,叶基楔形,叶缘全缘,叶面浓绿,光滑,叶背绿色。无油胞粗点分布,叶翼大,心脏形。总状花序,部分单花了;完全花,花丝粗、白色,花药黄色。花粉多,花柱紫红色,较对照品种溪蜜柚颜色深而完全。
4生物学特性
4.1生长结果习性
幼树期顶端优势明显,自然生长中幼龄树易形成上强下弱树势。芽具早熟性,幼树肥水充足,1年可抽梢5-6次,形成春、夏、秋、冬梢。除冬梢外,各次梢均能成为结果母枝,但以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白花结实率一般超过50%。单一种植,或与溪蜜柚混栽,果实中的种子败育退化为四角棱形细小颗粒(长×宽约为0.6厘米xO.4厘米)。而与除溪蜜柚以外的其它品种,如下河蜜柚等进行混栽或人工异花授粉,果实中则表现出含有大量呈契形的发育完全种子(长×宽约为1.37厘米x0.93厘米)与发育不完全的种子(长×宽约为1.0厘米xO.6厘米)。
4.2物候期
在平和县低海拔地区,春梢萌发期1月下旬;始花期3月中旬末至下旬初,盛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终花期4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初,比对照品种溪蜜柚提早20-25天;冬梢停长期12月中下旬,无明显的休眠期。
4.3早实性与丰产性
采用大苗定植,第2年可见花,第3年即可挂果,株产超过5千克,第5、6年后进入盛产,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超过2000千克。
4.4适应性与抗逆性
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壤土、红黄壤、紫色土等土壤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但以选择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沙壤土、红黄壤平地、缓坡地种植为宜。多年观察结果表明,高抗黄龙病,其它病虫害发生种类、程度与对照品种溪蜜柚相近。
4.5栽培技术措施
红肉蜜柚与除溪蜜柚以外的柚类品种异花授粉,果实表现含有大量发育饱满与不饱满种子,明显降低食用及商品性能,生产上应避免与除溪蜜柚以外的品种混栽或种植距离过近。其外部形态特征与溪蜜柚形态特征极为相似而难于区别,最好单一集中成片种植.以免采摘时混淆。同时,幼树期过量施用化学肥料,或生长调节剂易诱发汁胞粒化现象,生产上应采取非激素保花保果及以有机肥为主的水肥管理措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早熟优质蜜柚新品种――红肉蜜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