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分析篇1
【摘要】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通过面对面的咨询,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了焦虑患者的不合理的想法,纠正了其错误的思维方式,实现了预订目标。
【关键词】考试焦虑;心理咨询;合理情绪疗法
一、来访者的一般资料
小陈(化名),女,20岁,身高约1.65米,体态发育正常,某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个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
二、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临近英语四级考试了,晚上紧张、焦虑的睡不着觉,并且这样的状态不是持续一天两天,而是将近一个月了。这两天开始怀疑自己可能有梦游症,更加焦虑,担心影响备考。
三、评估与诊断
(一)症状严重程度的评估
通过聆听来访者的自我陈述和咨询师观察,判断来访者症状严重程度较轻,对其个人生活无明显影响,有自知力和主动求助的意愿,为常人所能理解,知、情、意、行为及心理活动完整、协调,从上述情况判定为正常心理状态。根据本例的症状诊断为焦虑情绪,这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因为它对社会功能没有影响,也未泛化。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的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也不主动求医,常伴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障碍。
2、与焦虑性神经症的鉴别: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而且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来访者的问题没有泛化,持续的时间也没有超过一个月,对社会功能未造成影响,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归因分析
(一)生物原因:晚上常伴有失眠,白天疲劳,四肢乏力,眼睛酸痛。
(二)社会原因:在她生活的家庭环境中,由于高考失利自己考上一所普通大学,而弟弟却上了重点大学,自此觉得自己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三)心理原因:性格有些急躁,争强好胜,求胜心切。存在不良认知:自我苛求,追求“我必须获得周围人的支持与赞赏”。有不合理信念:“我和弟弟是双胞胎,那我们就一定要一样的优秀”。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Ellis发明了一种心理***理论和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方法,改变患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他们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合理隋绪疗法的核心是ABC理论:A(Activating events)——诱发事件,B(Beliefs)——个体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Consequences)——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A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而是由于B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二)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1、进行放松训练,减少焦虑情绪;2、改变该求助者对身体状况的错误认知,身体的不适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3、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合理认知。
最终目标:1、来访者形成新的认知行为模式,改变其不合理信念;2、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表,最终消除焦虑情绪,重塑自信心。
六、咨询过程
(一)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质询式提问,消除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在此次咨询中,主要是采用合理隋绪疗法中的质询式提问,来消除来访者身体状况的错误认知。咨询师讲解了一些有关梦游症的一些知识,告诉她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日常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的紧张状态,注意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使睡眠节律调整到最佳状态是进行预防保健的最佳方式。
(二)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与来访者对自己错误的评价的想法进行辩论。在第三次咨询中来访者说明自己已经严格按照作息时间安排学习和生活了。此次咨询的目的是打破她认为弟弟如今什么方面都比她强的想法,增强她的自信心。
(三)继续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她的求全责备,即对自己要求完美的想法。通过引导来访者逐步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使得来访者认识到她一直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在比较,而对被人的缺点有很宽容,对自己却求全责备。
七、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通过这一阶段的咨询,觉得情绪比较稳定了,睡眠有了很大改善,能够比较坦然地面对四级考。
(二)来访者宿舍的同学:认为求助者的作息时间现在很有规律了,没很少听她说担心考试的事了。
(三)咨询师的评估:通过观察和回访,发现已达到了预订目标,改善了患者的考试焦虑状态。
八、结语
此次咨询,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之处在于首先运用放松训练,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来访者的焦虑情绪。在这样的条件下,合理情绪疗法更能发挥作用。因为此时来访者能够心平气和的沟通、交流,更容易接受针对他的问题给出的建议和想法,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为以后同类案例的解决提供了参考价值。当然,本案例所使用的合理情绪疗法以及咨询过程也存在诸多不妥之处,需要不断的改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第1版,86-91
2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6-202
心理案例分析篇2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会形成学生不同的心智发展水平,有时也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产生矛盾和斗争甚至偏差,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等。作为学校心育工作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十分重要。此外,在利用自己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如何配合家长、班主任多方力量,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仅从一例学生的心理辅导过程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刚刚上班,学校宿舍辅导员老师,急匆匆来到心理辅导室:“周老师,您可来了。男生宿舍有个学生要自杀,都闹腾一宿了。昨晚,我们把他班主任、学校保安都请去了,在宿舍看了他一宿,班主任和他谈了一宿,他就是不吱声,我昨晚就要找你,可他的老师说他是同性恋,心理老师来了也解决不了。”
看得出,因为以前帮助住宿生解决心理、情绪问题时,经常与宿舍辅导员有接触,对我的工作实效,她们是信任和肯定的。
从宿舍辅导员、班主任处我了解到,男生小G从高一刚入学就和他同桌、同寝的小D相处十分融洽、形影不离,可寒假过后一个月,小D有意躲着小G,并与班主任提出调座,问小D原因,吱唔不清,只说别问了,就是不和小G同桌、同宿舍了。老师没在意,给他们调了座位,还未说调寝之事,昨晚小G从四楼窗户爬上临近食堂三楼楼顶,大声喊叫,并扬言:如果小G再不理他,他就从三楼跳下去。宿舍辅导员听闻,及时赶到,一边安抚一边找了保安、班主任。
我征得班主任同意,先找到小D,问他有什么要和我说的,小D很痛快地说了他和小G的事。高一开学第一天,他与小G同时报到,又被分到同一寝室。学习成绩都是中上游。小G数学好,小D英语好,正好自己弱的一科、又是对方强的一科。他们每天在一起上课、吃饭、运动、讨论功课。慢慢地,小D发现,小G除了自己,不接触任何同学,每天所说的话,80%~90%是自己,而且小G要求小D也要像他一样,除了自己不许再和任何人做朋友。偶尔小D与同学打打球,小G就不高兴,回到寝室就怄气,小D要是被别的同学拉去一起吃饭,小G就不吃饭,并对小D说:“我除了你,不和任何人交朋友,替你叠被、打饭、洗衣服,我对你那么好,就不许你再和别人好。”看到小G对小D过分依赖,寝室同学和小D开玩笑:“你俩同性恋吧?怎么天天粘在一起。”小D听了觉得刺耳,有意躲着小G。越躲小G越追,昨晚小D未上晚自习,小G心神不安,回来找小D,小D抱被褥去其他寝室住了,小G就上了楼顶……
小D说,和小G做朋友太累了,每天做什么事都被他缠着,凡事还得听他的,多几个朋友玩,聊天不是很正常吗?可小G,别人写作业,他放随身听,声音还很大;别人睡觉了,他想洗头了,脸盘弄得叮当响;星期天,同寝同学聊天讲笑话,小G自己看书不抬头,突然喊一声,“别吵了,都出去!”把大家吓一跳。而有时他又莫明其妙买点吃的,什么也不说分给大家,弄得谁也不敢吃。我试探小D:小G是否有过格举动,莫明暧昧的语言。小D表示从未有过,只是同寝同学看他俩在一起呆得时间过长而开玩笑才瞎传的。
我试探班主任,看小G是否愿意与我谈一谈,小G同意了!
我走进小G寝室,他蜷缩在床角,一副疲惫、茫然、无助的样子。冷峻的脸,呆滞的目光,我走近他,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取得了他的信任,给予他信心,相信我能帮助他,并会坚守秘密。看得出,他渴望真诚的支持与帮助。我问他,他告诉我他还没吃早饭,我让辅导员为他打了稀饭,并洗了条热毛巾给他。利用心理咨询师初次会晤的技巧,我同他谈着,探知着他的痛苦。慢慢地,小G的心窗打开了,原来在他孤僻、异样冷漠的性格中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成长的痛苦经历。
小G家在偏远农村,风景秀丽的小村旁有一条小河,刚上小学的那年夏天,他与同村其他同龄的3个小伙伴去河里洗澡,2个小伙伴溺水了,另一个小伙伴去救他俩时同样卷进漩涡,他站在河岸上清清楚楚地看到了3个小伙伴被河水卷走的情景,等他回过神来去村里找大人,一切都晚了。从此他失去了可以游戏的同龄伙伴,在失去孩子的家人鄙疑的目光中长大。他从小到大没有朋友,也害怕与人接触,童年的记忆就是孤漠、独处。他把时间放在功课上来排遣成长的烦恼。在教育落后的小山村考上了我们省级示范高中。
自从上高中认识了小D,他体验到了友谊可贵,找到归属感。可他又怕小D与更多人接触。因为他觉得自己说话、处事都格格不入。而小D性格率真、不斤斤计较,又欣赏他理科才能,错过他,小G怕再也找不到能相处得来的同学了。所以,小D与别人接触多了,他就怕,也嫉妒人缘好的同学。小D不理他时,他觉得自己要崩溃了,一度想离开这里,打电话向父亲说想不念书时,父亲不问青红皂白,说了他一顿,最后说:“看你那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实在不想念,回来和我去三江种水稻吧!”小G说,有时真想找个没有人烟的地方,放纵自己大喊大叫,来回奔跑,昨晚就是,不知不觉就上楼顶了……
小G告诉我,想起儿时伙伴溺水一事,心就一阵阵抽搐,像吸虫一样紧紧吸在身上。他有时觉得自己像一棵小草、一粒尘埃、不被人注意,于是他沉默寡言、怕别人看出自己的想法,不敢与人接触,他说:“我知道这是一种逃避。我感觉他们都鄙视我、厌恶我,我被折磨得快崩溃了,我努力压抑自己。我只想做一个正常人,平安度过自己一生,您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了解了小G的故事,我反复琢磨,我觉得他非健康心理有几个症状:①缺乏温情,童年经历,让他畏惧与人相处,同学觉得他高傲、冷漠。②行为怪僻、性格内向,很少与父母交心,不被人了解,封闭自己,独来独往。③他毫无道理将一些无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觉得别人对付他,觉得同学鄙视他、厌恶他。④他有一些奇异的想法,对周围一切接受不了,有时脑子产生不相干片断。
根据小G症状,我分析他有***性人格障碍倾向。***型人格障碍是缺乏温情,对人冷淡,性格孤僻和为言语奇怪、反常、内心时常焦虑不安、有关联观念等。
心理案例分析篇3
摘 要:厌学心理是学生由于各方面心理压力太大而产生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厌学心理的案例分析,探讨了高职学生产生厌学心里的原因,提出了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厌学心理 班主任
中***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233-01
高职教育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但是,部分高职院由于家庭环境、高考失败或者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而产生了厌学心理,觉得自己将来不会有什么好的前途而干脆自暴自弃,从而导致中途辍学,对学生的将来及学院的声誉均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探讨高职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寻求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建立学习信心的有效对策,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从事高职教育七年,先后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谈谈在如何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方面的几点看法。
1 案例介绍
沈某,男,2010年9月进入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习。第二学期的某个早上,班长突然打电话给我,说沈某从周日开始晚没有去出现,也没有回宿舍,而且电话也联系不上,总是关机。了解这一情况后,本人立即与他联系,手机关机家里电话无人接听,紧接着与他父母联系确认已经回家。
大约过了2天左右,该生回校继续上课并主动找我谈话。觉得自己虽然学习很刻苦,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是理想,特别是机械制***,每次看到***纸,就像天书一样根本看不懂,即便是原样照着抄一遍,都感觉到无从入手,花上半天甚至一天时间都看不懂。这次连续2门课程考试都很不理想,感觉再上下去也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但又想到他的父母工作的辛苦,觉得现在不上有点对不起他们;而且现在不上学了,到社会上去一没学历二没技术,靠什么来养活自己和父母呢?心里很矛盾,常常整夜的睡不着觉。
2 案例分析
以上种种情况,说明该生的内心心理非常矛盾,导致轻度的神经衰弱,晚上时常睡不着觉,颠来倒去就想着这些事情:退学—父母—就业—前途;严重影响了他白天的学习和与同学的正常交往。在整个过程中,虽然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压力二字,但实际上该生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
首先,家长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给他施加了无形的压力。通过与该生家长交流得知,由于家中有两个儿子都在上学,家庭负担很重,夫妻俩都在外地打工,虽然辛苦只要孩子认真学习将来能找个好工作,就什么都值得了。沈某自身在父母的这种观念影响之下,也确立了很高的目标,学习非常认真刻苦,就是没有效果,学起来特别费劲,成绩一般,看到其他同学学起来那么轻松,心理难免会产生落差,对自己缺乏信心。长此以往,该生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同时又想到父母为了让他上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好好学习以便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
其次,学生面对学习困难采取了回避的策略。一个学期下来,沈某觉得自己不是学习工科的材料,特别是机械制***,不知道怎么入手解决问题,基本每次考试都交白卷。制***任课老师也多次反映,该生上课时只是呆呆地望着黑板,有时是看着老师,感觉根本就不在听课。而且每次考试也都很不理想,本次出走的原因就是AutoCAD计算机绘***实训周五考试他交的是白卷,虽然任课老师也没有责备他,答应找时间给他单独辅导。但是,屡次的考试不及格使他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并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在没有向老师请假和同宿舍同学打招呼的情况下独自回家,并与外界中断所有联系,什么都不想;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处于一种茫然状态。
最后,学习压力和敏感的心态使他关闭了与他人交流的大门。在与班上同学相处时,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班级里的大多数同学都反映,该生不大主动与同学交往,看似性格比较孤僻。与同宿舍同学的关系不是特别融洽,独来独往,基本没有语言交流,拿学生的话讲就是一个“隐形人”。在与老师交流过程中显得非常紧张,语言不是很流畅,容易结巴。而且该生晚上睡觉经常失眠,经常胡思乱想一些关于自己现在退学或毕业后工作的问题。实际上,这是由于该生刻意回避主要现实压力,导致压力转移的结果。这是与自己在学习中处于弱者的位置,甚至需要别人帮助的境况一致的。
3 解决对策
对于这类产生厌学心理的学生,首先应当帮助他认识到高职学习的特点,分析清楚自己学习能力的长处和短处,充分自己的发挥长处。其次,帮助他认识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很重要的,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不要担心被嘲笑,要给自己信心和勇气,多与人交往才能提高自己,不要回避现实问题,遇到挫折要勇敢面对而不是首先想到放弃。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到:(1)如果面对困难,你感到孤立无援,那你应该多与人交流,向朋友或亲人说出自己心中的困惑,让别人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寻求他们的安慰和支持;(2)消除压力产生的根源,做任何事都会遇到问题和困难,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尤其是对专业课程的学习;(3)音乐是非常有效的心理疗法;多听音乐有助于培养开朗的性格;(4)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战胜心理压力的基础。
其次,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做到:(1)跟各任课老师加强联系,建议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创造些愉快气氛;遇到问题多与班主任沟通,协调解决;(2)利用班会课等可利用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注重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3)多了解问题学生的学***况,主动与其沟通,微笑督促,不让他察觉学习的压力并欣然接受老师的监督学习;同时,对他能按时完成任务,及时表扬,让其有成就感。
4 结语
具有内向、害羞、胆小和喜欢独处等性格特点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往往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因于自己不适合学习。给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上设置了障碍,造成了不适应,于是选择了退缩和逃避,从而导致了抑郁厌学。
班主任在面对该类学生时,首先要找准学生心理压力来源,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保健,对学生多进行鼓励教育、爱心教育。与学生交朋友,把学生当做朋友平等对待,给学生做适当的社会知识及就业知识教育。让学生能够合理释放心理压力,提高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树立就业信心。
参考文献
[1] 张磊.以“两份名单”促高职学生自信心的树立[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
[2] 张天瑜.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案例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心理案例分析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