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无公害蔬菜佛手瓜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佛手瓜;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周宁县高海拔山区近年来利用该地温凉气候的优势开发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栽培佛手瓜,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县已成为佛手瓜生产基地,产品销往邻近沿海地区,很受消费者欢迎。
1特征特性
1.1生物学特性佛手瓜属葫芦科梨瓜属,果实为瓠果。果中富含碳水化合物,每100g含蛋白质0.9g,维生素C22mg,胡萝卜素10mg,此外还含有锌、钾等元素。此外,果中含有胨化酶,可将不溶性蛋白质消化为可溶性蛋白质,是老少皆宜的蔬菜。其以嫩果供食、炒食或煮汤,亦可加工成瓜脯上市供应。
佛手瓜为1年生蔓性宿根作物,植株繁茂,根系粗壮而发达,并有较大的根瘤。茎圆形分枝多,主茎蔓长达20m以上,叶腋着生卷须。叶色浓绿,掌状浅裂,5~7裂。佛手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花淡黄色,雄花总状无限花序,以孙蔓结果。佛手瓜雌蕊不通过昆虫或蝴蝶传粉,均能发育成瓜果(单性结果)且孙蔓节节生瓜,个个成果。一般单果重200~350g,瓜皮绿色、光滑无毛有腊质,瓜有7~10个裂沟,瓜内有1粒瓜种,呈扁形,当瓜成熟后瓜种即可发芽,2片肥厚的子叶仍留在瓜内,幼芽和直叶伸出。出苗后3个月左右开始结瓜挂果,每个单果从开花至收果约需20d。春季种植,秋季收瓜。
1~2年的蔓叶生长旺盛,正值盛果期,单株产量可达200~300kg,折合7.5万kg/hm2,产值5250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全生育期8个月,瓜期长达4个月左右,应分期摘收。
1.2生态学特性佛手瓜具有喜光、喜凉、喜湿和喜肥的特性。春季霜后出苗(日年均气温8~12℃)结瓜挂果最适,日平均气温1℃以下蔓叶、瓜均受冻害。
喜光是佛手瓜的特性之一。光照充足产量高,但在酷暑的烈日强光照下,叶面积大蒸腾系数高,只长蔓叶而难以结果。多在秋后结果。若空气湿度大,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开花结果。若空气干燥,土壤中水分不足,根系吸水困难,叶片萎蔫则难以挂果,即使开花后已成的小瓜也会变黄脱落,或因气候干旱,使瓜长成畸形,干旱严重时瓜蔓枯死。由于佛手瓜的蔓叶生长旺盛,适合在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中种植。
2栽培技术
2.1土地选择与整地土地要选择通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山边、溪边、沟旁,对种植佛手瓜生长有利,既能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又便于管理。佛手瓜根系发达,土地要进行秋翻和春耕,耕深30cm,让其分化保墒。
2.2大田密度合理密植是佛手瓜增产的有效措施。佛手瓜行株距5m×6.6m,每株营养面积为33m2,进行开穴栽植,定植300株/hm2,为争取高产奠定基础。
2.3搭棚佛手瓜喜通风透光,一定要搭棚架栽培。瓜棚要求高1.5~2.0m,牢固,宽敞,通透性好。当苗长至30~40cm时,要扦竿引蔓上架,满足发蔓,争花争果。
2.4施肥佛手瓜根系发达、分布广,喜肥水,要施足厩肥、土杂肥和草木灰,在播种前施基肥于穴中的量应占总施肥量的40%。在生长期内,前期需肥少,盛花盛果期需肥需水多,要N、P、K配合拌细土离瓜头30cm处开穴施下,保花保果。第2次盛花期再补施P、K肥,距株60cm处开环沟施下,以促后期生长,据田间记载,产量7.5万kg/hm2,需施K2O257.25kg/hm2,肥料配合比例以N∶P∶K=1∶0.56∶2为宜。
2.5水分管理佛手瓜藤蔓长,叶面积大,在6~7月间,气温高,蒸发快,需水量多,土壤干燥时要及时浇水,防止枯蔓和死苗,结果后要随熟随摘,保产增收。
2.6繁殖佛手瓜的繁殖方法有种瓜繁殖和枝蔓无性繁殖2种。
2.6.1种瓜繁殖。种瓜育苗移栽或直摘繁殖,在冬末初春育苗时,一定要盖肥保温,防止烂种。整好苗床,将瓜种按6~8cm距离排种,瓜柄朝下,瓜芽向上,盖土4~6cm,盖膜保温保湿。苗床温度应控制在15~20℃,待瓜种发新根、新芽,约在次年春分无霜冻时移栽定植;直播在春分前后进行,按大田行株距挖50cm见方的瓜穴,施足腐熟有机肥,再垫1层细土,即可播种,将瓜芽向上,瓜柄朝下,盖土5cm,再盖些杂草保暖,浇水保湿。
2.6.2技蔓繁殖。待前年的头部旧茎萌发或新定植的技蔓长后,分取健壮地下部的侧蔓(带根)长为35~50cm的扦穗,插入深度25cm,约3~4条壮苗定植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