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的老板罗兰·贝格先生刚刚拜访过向京和瞿广慈的工作室,这个大名人同时也是一个收藏家,在德国有12家售卖美术馆用品的商店,老头认识瞿广慈和向京完全是因为他们的艺术作品。瞿广慈现在有个习惯,几乎是背着个小包到处“兜售”稀奇的状态——“我但凡有一点机会,就跟人家问,我们的稀奇是不是能和你们合作啊。”也是这种执著吸引了罗兰·贝格,老头儿兴致盎然地研究稀奇的产品,回国之后兴奋地写信给他们说“你们公司是一个建立在中国的本土文化上,拿艺术作礼物的概念的公司,非常棒”。
这完全肯定了稀奇之前的定位,广慈说他最初的想法是对的,纯粹作为艺术衍生品,它涵盖的范畴不够开阔,产品需要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和功能性。
“所以我们仍然坚持做艺术礼物的概念,我们不算是奢侈品。”广慈称目前中国的企业环境处在内忧外患的阶段,内忧来自整个国家的机制,是一个变相鼓励山寨产品的机制;外患是国际奢侈品品牌把所有矛头都指向中国——人家的品牌有几百年的历史,没有在中间环节断线,品牌本身有钱,吸引投资也很容易。
这个世界越来越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产品做得越来越专业,做设计就光做设计,做生产就光做生产;一个方向是越来越融合,你会发现在文化类的东西越来越向融合的方向发展,新的学科和老的学科容易交织在一起,包括学术类的东西。人类的情感越来越丰富,交流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时间和地理位置越来越一致,什么都不是界限了。
中国目前慢慢丧失的是文化感这部分内容,需要建构起来的也是文化。中国最好的城市最好的地段最好的商场里面,全是外国品牌。瞿广慈列举了两个城市,瑞士和秘鲁,瑞士在欧洲非常富有,但是在文化上面就是乡下,没有任何发言权;秘鲁几乎没有任何产业,石油是壳牌,家具买宜家的,铜矿是美国人挖的,只剩下手工业了,国家赚到的最少的钱。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在文化保护上比不过日本和韩国,韩日都很清楚文化在立国方面的重要性。很多奢侈品品牌和中国艺术家合作,初衷就是要把品牌做到本土化,让消费者在情感上不是那么远。虽然是不可能做到本土化的。他们知道中国的文化是非常浩瀚的,也知道在中国到底是谁在买他们的东西,要拔高客户群的品位。“我们是从庞大的品牌结构里面找到一条缝隙——我们要杀出一条血路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力气杀,这条缝隙像羊肠小道,沿着这条缝隙有可能可以走出去。”
前提是产品的表现形式是差异性的,必须要有特点!别人说稀奇的产品“酷”,酷的本身就是与别人不同,品质好。“让人觉得无懈可击的产品一定是很酷的,这是稀奇的有利因素。当这个产品的市场是空白的时候,你就有机会,因为你是第一家。”瞿广慈用去非洲卖鞋的案例解释这里面当然涵盖的可能性——“非洲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所以他们没有鞋。这里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把鞋子运过去,忽悠非洲人穿上鞋;还有一种可能性是,把鞋子运过去,卖不掉。”
那些奢侈品的领导者对艺术非常敏感,品位非常好。过去他们的心态是——我就做成这样,你爱吃不吃。现在他们更开放,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开始想尽办法向中国人解释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
市场定位是指南针,瞿广慈潜意识觉得沿着这条路往下走是没有错的。具体做什么样的产品,怎么做,在什么地方开店,大概要多少钱,产品要卖多少钱,这些都是以后的内容了。
2011年几乎是稀奇全面爆发的一年,瞿广慈自己的话说,2011年稀奇的发展太快了。2012年的4月底,稀奇在三里屯Village北区开设首家旗舰店,这也是稀奇在北京的第四家直营店。稀奇产品线分为艺术雕塑和设计类,前者是在艺术家原作基础上再创作的限量雕塑礼物。其中,除了瞿广慈的“彩虹天使”和向京的兔女郎“我看到了幸福”之外,设计线中包饰、首饰和丝巾也一一上架,全新包类设计品及向京的“亲爱的小孩”同期面世。
最新设计的钱包才入店三天,是以每天卖两个的速度销售的,瞿广慈这个艺术家,把稀奇品牌做得风生水起……
瞿广慈把经商这件事情当作一个课题,他认为是商业把人分为很多的品类,我们大部分东西都是进入到商场里面去买的,物质文明把商品细分成不同门类。现在的选择是丰富多彩的,商家安身立命之本就是把产品细分,想尽办法寻找自己的客户群,把产品推广出去。商业涵盖很多民族的概念在里面,具有非常公共性——顾客就是拿钱在投票。
作为个人来说,向京和瞿广慈的出发点是作为艺术家的活动,就像是公共艺术项目,使用的方法是很商业的方式。公共艺术是非常开放的平台,在一张桌子前,一杯酒,大家就能发表意见。
他们靠自己的平台,自己造血,自己流通,把想法通过商业传播出去。“我不在乎将来能赚什么钱,我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公共项目去理解。卖一个包多少钱,卖一件作品多少钱,一万个包也不如一件作品的价格……”
瞿广慈调侃向京是一个反物质者,“但是做品牌是物质的,恰好我是个物质主义者。好的品牌维护的精神是非物质的东西,向京作为品牌的灵魂,指引品牌的精神方向”。稀奇组合绝对是向京瞿广慈夫妇一加一大于二的杰作。
BQ = 《北京青年》周刊Q =瞿广慈
BQ:稀奇的机遇在于什么?
Q:现在中国的现状是很多人拿钱做投资,做虚拟的市场,当所有人愿意拿钱做投资而不愿意做实体的时候,这是一个机会。像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做与本土文化有关的东西,还是可以跟世界水平抗衡的。比如说电影,有很好的中国电影被中国人喜欢,中国票房最高的是《让子弹飞》,电影语言符合中国人理解社会的方式。
BQ:价位怎样形成的?目标消费者是哪些人?
Q:买我们所有主产品(雕塑,价值3000块钱)的人,恰恰是那些能够买两三万块钱的包的人,因为买一只包可以背可以用,可以给别人看,让客人掏钱买完全不实用的雕塑是很不容易的。我有一次在我们的店里面看到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月收入5000块钱,花3680元买我们的主产品,理由是这个不使用的东西会一直保存着,对他们来说更有纪念意义。
目前买我们包的人是文艺青年,他们往往不会趋同,不会选择任何一个市尺品牌的包,比如洪晃,她不喜欢背带有任何logo的包,她认为背一个奢侈品实际上是掉价的。中国人从开始背大牌的包代表前卫和奢侈,到了现在变得十分庸俗。所以我不想把我们的设计做得特别奢华、贵气,现在中国到处都是假奢华之风。
BQ:文化类的东西里面包含着情感,理论上讲两圈交界的地带是最能产生价值的地带?
Q:一个符号可能就能囊括很多内容。在传统的零售行业没有那么快速,E时代,网上销售可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的情感越来越细分,商品也越来越细分。
我们还是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东西在里面,这是一个起源点,往往很多时候结果是意料之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反倒赚到钱了,这一切还仅仅是在过程当中。
BQ:稀奇是拿什么样的标准去做包的?
Q:包这个行业入门不高,但是真正做好却很难,为什么很多品牌把包都卖得那么传奇,完全是因为品牌的传奇。我做这些东西都没有什么数据或者详细的调查,我自己也是一个体验者,我一直在有意识地印证我自己的设想对不对。我们做包也是很容易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因为很多包都是在中国加工,工厂都是同一个工厂,三下五除二就能找到广东的工厂。我自己的优势在于角度——和一般的人看包的角度不一样的,很多人说我们的包自重很重,那是我的要求,我希望能做一个厚实的包,那样包才更具有雕塑感。
BQ:卖一个包的成就感在于?
Q:最容易控制的是审美,最不容易的是制作和售卖,选择材料是要去跑的。材料在全世界飘着,作为一个品牌,能做到像爱马仕那样去寻找一个无限好的皮,是非常难的。欧洲品牌的经验大概是成本乘以七等于品牌的价格。我们的成本不能最低,因为再低就不能保证品质了。我差不多有一年时间跟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打交道,非常灰色的部分,作为中国做企业的人压力太大了,但是社会体验对于艺术创作是非常有用的。我现在做的包就是我的包,我以后也会做向京能背的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