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是不断解决经营难题的过程。但给赵德龙出的题却异乎寻常的难。
赵德龙,安徽人,北京汉风工艺品厂厂长。从安徽到北京,这样的地域跨越在倒转百年前,应该又是一个传奇的商人故事。赵德龙没有传奇,只有不屈服于命运的抗争。
不断更新提高自己的人生目标,耐性地面对过程中的关卡,达偿所愿的可能性就大。
2002年,赵德龙如愿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来到了北京。初到北京的赵德龙是兴奋的。在课余时间东游西逛,感受并享受着皇城的文化积淀。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之后,一切的激情都慢慢归于平静。
赵德龙面对现实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毕业后是留在北京还是回安徽?答案无疑是前者,因为打拼空间大,对人的提高快:留在北京做什么,打工还是自己创业?如果是打工,北京的房价每套100万元上下,如果毕业后月薪1万元,自己不吃不喝要挣上10年!更何况现在毕业生的行情日益走低。赵德龙强烈地感受到了创业的必然性和紧迫感。
一个新的人生挑战摆在了他的面前。广告公司、动画、雕塑、室内设计,甚至餐饮……赵德龙把自己擅长的、喜欢的和容易的项目都一一做了考虑和比对。广告公司和雕塑需要的是大量人脉关系;制作动画又烧钱又需要人,只能制好后卖到相应播出机构才能拿到钱;而室内设计和餐饮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一切项目的选择都在肯定与否定之间博弈。3个月过后,赵德龙猛然间发现一个项目没有放进考虑之列――工艺品。只要设计出来做成成品,就应该有市场需求者。
这一发现顿时让赵德龙有了方向感,水晶玉石紫檀?成本太高,做不起。纳入考虑的是木。木用得最多的是中国的老宅,大宅、城墙、砖瓦、朱漆大门、石狮……缺什么?斑驳发白的门神。门神作为一年四季镇守大宅的基本元素,为什么用纸而不用木?如果把门神挂着,而不是贴着,会不会效果一样甚至更好一些?如果把门神这种民俗和与之相关的***案用艺术的方式,用木表现出来。做成挂饰,不就是产品了吗?
选择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思路,在创业的路途上便取得了一个阶段的胜利。如何把创业变成商品,则又是另一阶段的开始。
有了项目想法的赵德龙,开始从两个方面人手做行业登堂入室的工作。一方面到北京各传统民俗年画聚集的地方,考察各种门神和年画。另一方面到各小商品市场去看有没有这种产品表现形式。
几个市场转下来,赵德龙发现,这种作为挂饰的产品市场上已经有了,因为临近春节,市场卖得还很红火,但产品质量粗糙,谈不上表现,更说不上艺术。而在民俗年画市场逛后,丰富的民间文化又给了他极大的刺激。如果两者用艺术的方式结合起来,虽然说不上开创一个新行业,但至少是一个行业的提升和引领。赵德龙坚定了对这个产业的信心,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
如果把这个产品做出来,大概需要多少钱呢?赵德龙粗略算了一下:10万元。他重重地吐了一气,借,不认识人:家里要,没有。赵德龙转而寻找能合作加工的厂家。最终北京郊区的一个木具厂老板接待了他,相信了他。答应帮他生产,由赵德龙负责销售,如果赢利,赵德龙支付所有产品生产成本,利润对半分;如果亏了,则损失由木具厂承 担。老板看着这小本的买卖,加上小伙子执着,即或是亏也亏不了多少。激情重新在赵德龙身上点燃。
一上件就生产了100个样品。拿着样品,赵德龙开始往北京每个区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跑。反复游说,在把陌生人变为了熟人后,西城区小商品市场的一个摊主试着进了几个,并给了赵德龙几十块钱。沿着这个突破,赵德龙迅速在其他市场展开宣传,说这个货在西城区卖得很红火,不信你去看。此时临近2005年春节,各民俗市场都在组织相关产品,赵德龙的产品开始由慢到快地启动了。1家、5家、8家,最后6个批发市场有10余个摊点都在销售赵德龙的门神挂饰产品。厂里接着订货生产,赵德龙送货收款。这一年的民俗挂饰引领了传统年货消费的潮流。
要货电话不断,隔三岔五收款,让赵德龙感受到了成功创业的喜悦和兴奋。拿着分到手的两万多块钱,赵德龙回到了阔别3年的家。
没有机遇,没有捷径,全靠认真努力,过程的回忆是艰辛的,但得到市场认可的结果却是数倍于艰辛的成就感。
回到北京的赵德龙照例等待着各摊主的订货电话。他发现原来要50个的变成了20个,要20个的变成了5个,迅速下滑的销量让他真正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太具有季节性的产品。而且这种季节性带有极大的流行色彩,意味着人家一旦腻了,自己就断了生计。在此基础上找到一种长线产品成了他新的目标。
既然是替代纸门神的产品,就不应该到小商品民俗年画市场上去找目标客户,而应该到家居市场去找销售对象呀。这样幡然醒悟的思考,让赵德龙似乎发现了什么,但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清。
接下来又是一个接一个地逛各类家居饰品市场和专卖店。出于对“挂”这种方式的敏感,他盯住了钟。如果我把门神画制成钟面,挂在老宅里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时尚且雅致。
赵德龙兴奋地跑到木具厂老板办公室,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机芯在外面买,自己只做钟面,这种产品市面上还没有,希望老板能做门神挂饰之余,再做这种产品。
钟?疯了吧?现在到处是计时器谁还买钟?老板一盆冷水泼向了赵德龙。“赔了我们一人一半!”赵德龙加大了赌注的筹码。看着赵德龙自信而执着,老板半信半疑地开了工。
抛弃小摊贩,赵德龙又跑起了家居饰品市场和专卖店,让他们代销自己的产品。这种新颖别致的产品以代销的方式,自然受到很多店主的欢迎。赵德龙慢慢建立起了自己的客户认知,有了一大批客户。但这并不是一个流行产品,而是日常消费品,所以销量自然远比不上原来的门神挂饰。几个月跑下来,一结算,赵德龙落得个不亏不赢。按原来的约定,老板把生产成本弄得很高,让赵德龙吃了一个哑巴亏。有了销售、渠道,有了生产技术,如果要想在加工这方面节约成本,惟一的选择就是自己生产自己干。
在继续和老板合作之余,赵德龙开始寻找自己加工的可能。
所有的选择似乎都在合乎情理中产生。但这样的情理对所有人来说,如果设身处地去想一想,都是一种思考后的经营。
自己干,钱呢?一年时间的经营,远没到资金积累投资的程度。看着赵德龙坎坷经历后的一筹莫展,幸运之神施施然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为扶持创业者,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在北京推行,凡想投身创业者均可以向他们投递自己的创业计划。经过相关专家评判通过后,即可获得5万元3年期的无息贷款。听到这个消息,赵德龙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门神系列经营计划投递给了YBC。
因为是现成的经营,所以对考评专家提出的“产品卖给谁,材料如何解决,成本、人工、厂房在哪里,大概的赢利计划……”等问题,赵德龙对答如流。
2005年12月,赵德龙拿到了这笔5万元贷款,加上自己的2万,家里再凑了3万。对这来之不易的10万元,赵德龙做好了亏钱就打工补上的准备。
在北京远郊的通州,赵德龙以一年1万块钱租下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设备一部分买二手货,一部分自己设计自己做,一共花了3万多元。请了3个木工,北京汉风工艺品厂就此成立。赵德龙撤出了木具厂的所有订单,结算了和他的合作,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全盘经营。
有了生产厂后。赵德龙开始做一些简单的推广,除了继续加大北京市场的投放外,还在网上进行宣传,吸引外地的一些订单。2006年5月,浙江杭州一个家居经营者率先开始到他那里要了300件货。接下来,内蒙古,河南新乡等都陆续有经销商要求进货。
随着要货量的不断增加,新的矛盾便显现出来的。客户建议他扩大产品种类。赵德龙知道,创业的最初阶段已经过去了,接下来进人产品的立意方向阶段。
虽然选择了门神这一个绝对的中国概念,但真要把它成系列,成产品群,绝不能像现在这样想什么做什么的状态。赵德龙豁然开朗,门神在中国除了镇宅之用外,还有装饰装潢装裱用途,打造门神家居的主题跃然于脑海之中。
“现在我已和北京最大的家居饰品卖场达成协议了。2007年。一系列的门神产品将会在专卖店和各经销商那里看到。”赵德龙眼里没有激动,只有希望。他知道,路还长。难题还很多。
(本文主人公联系方式详见:www.zfx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