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行业发展迅速,但近些年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恶俗广告,恶俗广告的出现和泛滥对我国广告受众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尤其是对还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行为规范指导的青少年们。
关键词:恶俗广告;青少年;身心健康;广告受众
近些年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广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受众带来了烦恼,尤其是恶俗广告的出现,更是让众多广告受众苦不堪言。这些恶俗广告的出现和泛滥造成了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社会和谐。
一、恶俗广告的概念
所谓恶俗广告是指在所传播的信息中含有庸俗、粗俗的内容或表现方式、传播方式。有些恶俗广告的传播方式机械单一甚至打***“球”。恶俗广告在传播信息时采取煽情、夸大、、荒诞、诱惑等手法,让广告受众在心理上产生好奇、猎奇、兴奋和幻想等感受,以此来达到某个产品或主体的宣传和推广目的。
二、恶俗广告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近些年恶俗广告的增多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严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恶俗广告对青少年观念的误导
当前某些电视和网络广告中一些放纵物欲的宣传,导致青少年们对物质消费的过分追求,会让他们形成拜物主义和消费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当前我们生活中会看到很多广告通过富有感召力的宣传方式向青少年们传达“想要得到快乐和满足就要去购买其广告所宣传的产品”的观念。
(二)恶俗广告对青少年行为的误导
目前社会上一些广告商家为了进行产品促销,公然违反广告法法规和广告审查标准,通过一些过激的广告语教唆孩子向其家长施加购买压力,鼓动孩子任性和冲动地购买其产品。青少年时期孩子们的心智发育还不健全,在这个时期孩子们还不具备***思考的能力,同时还不能理性地判断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如果广告中不择手段地宣传某些消费攀比的信息,无疑会对青少年的行为造成误导。
(三)恶俗广告对青少年语言的误导
青少年时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但是目前一些广告中出现了很多对汉语成语的随意篡改或者广告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这对青少年知识的积累是非常有害处的。恶俗广告中使用的模糊或吹嘘的广告语,容易使青少年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同时广告语言使用错误的语言用法,对于正处于学习阶段并且缺乏鉴别能力的青少年来说,只会给他们的语言学习带来误导。
(四)恶俗广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误导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而那些粗制滥造的恶俗广告却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诱导青少年的一些早熟行为,如行为早熟、语言早熟、形象早熟等。过多地接触这些恶俗广告会导致青少年心烦意躁,甚至可能出现心理疾病。这些恶俗广告所宣传的内容会直接或间接地给孩子们的感官知觉带来冲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行为,那些包含暴力、性诉求等内容的广告已经成为对青少年危害最深的内容。
三、如何消除恶俗广告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如何保护他们避免恶俗广告的困扰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我们整个社会都行动起来共同帮助我们的“花朵”健康成长。本文认为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家长们要做到适当限制孩子看电视时间,尤其是当看到那些制作水平低劣的恶俗广告时要及时换台、转移视线或者认真对孩子讲解这些广告的不好之处。当看到孩子们模仿那些不标准、不规范的广告词时要及时予以纠正,以免时间长了孩子印象深刻了形成态度定势。当孩子们由于受广告的刺激出现畸形消费的情况时,更要及时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本文建议在平时生活中家长们应多让孩子看一些比较好的公益广告。
其次,媒体是广告信息的载体和者,因此媒体应做好自己所扮演的广告“把关人”的角色。媒体的把关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媒体应对广告的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那些传播不健康内容的恶俗广告应义不容辞地拒绝其播出。
第三,对于广告主来说,应充分考虑其要的广告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未成年的青少年的影响,在其广告中应该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和态度,要多制作一些公益性的广告,以此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最后,对于广告***策的制定者来说,要根据社会出现的新的情况不断完善电视和网络广告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保护青少年使他们免受包含不良信息的恶俗广告的伤害。
总之,当前我们处于网络和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需要家长、广告媒体、广告主广告***策制定者共同努力为青少年们创造一个健康的广告环境,要在广告制作和的各个环节都做到严密把关。遏制恶俗广告,使青少年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使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亢学民.浅谈恶俗广告长盛不衰的原因.南京: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 刘琦婧.从恶俗商业广告看电视广告行业的规范发展[J].网络财富,2008,(07)
[3] 田舒. 浅析恶俗广告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恶俗广告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