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运动是从西方世界兴起的一股声势浩大的文化思潮,是人类对过去偏重科技与物质而轻视心灵进行的修正。新时代运动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其巨大的影响力席卷全球。近年来在许多风靡全球的热门电影中或多或少体现了新时代运动的元素。李安执导的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电影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蕴含诸多新时代运动的元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东方宗教意象的放大、心灵救赎的重视、宗教派别的轻视。
[关键词]新时代运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新时代元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大学2013年度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3W42)成果之一。
一、新时代运动及其在全球艺术与传媒领域的渗透
所谓“新时代运动”,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世界兴起的一股反传统文化思潮,而这个“新时代”是指与谋求物质繁荣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相背离的、让精神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其主要标志是东方宗教、自然宗教和民间传统的全面复兴等。[1]
在西方国家,科技进步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足,但过分追逐物质造成了心灵被物化的恶果,于是一些西方人士对过去过分注重科技与物质而忽略心灵进行反思,开始进行“心灵”“精神”层面的探索,他们希望从东方人的古老智慧,尤其是印度教和佛教里寻求心灵的神性。[2]
新时代运动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席卷全球,其巨大影响也波及到艺术与传媒领域:戏剧领域方面,波兰戏剧大师果陀夫斯基运用瑜伽等手段来培训演员;在音乐界,出现了在冥想时聆听的帮助听众净化精神世界的新时代音乐;在文学界,世界畅销书《塞莱斯廷预言》《达・芬奇密码》等都是“新时代”运动文化思潮的代表作;在电视传媒领域,女星莎莉・麦克莱恩在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播放自己的瑜伽修行生活后轰动欧美;在电影界,《黑客帝国》《指环王》《哈利・波特》等轰动全球的卖座影片都带有新时代运动的印记。[3]
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新时代”元素
作为在东西方游刃有余行走的导演,李安也受到了新时代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其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就出现了“新时代”元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东方宗教意象的放大、心灵救赎的重视、宗教派别的轻视。
(一)东方宗教意象的放大
在影片中,李安将东方宗教意象加以放大,凸显了三个富有印度教色彩的意象,分别是莲花、舞者阿南蒂、毗湿奴。其中前两者在原著小说中并没有出现,而是李安在电影二度创作中添加的意象,表达了导演自己的创作意***。
1.莲花
莲花是印度国花,与印度教有着密切的联系,看到莲花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印度宗教的神圣与灵性。影片中总共出现四次莲花的意象。第一次是母亲一边虔诚地在地上画莲花,一边给年幼的派讲解印度教中“黑天吃土”的典故,在派的心中播撒下印度教的种子;第二次是阿南蒂在舞蹈的最后做出一个手势,派问其含义,阿南蒂解释说手势代表“莲花”,派继续追问“莲花为何隐藏在树林里”,阿南蒂只笑不语;第三次是在海上漂流时,派在幻觉里看到海水幻化出莲花的***案;第四次是食人岛上包裹着人类牙齿的莲花。每一次莲花意象的出现,导演都给予近景镜头,渲染出神秘的东方宗教气氛。
2.舞者阿南蒂
同莲花一样,舞者阿南蒂也是李安导演在影片中创作的形象,原著中并没有这样一位会跳舞的女孩。对于派来说,阿南蒂不仅带给他懵懂的恋情,更重要的是让他重新找回精神信仰和生命的意义。在印度教里,舞蹈的目的是为了让神通过舞者的肉身降临,从而达到与神灵沟通的目的,因此印度舞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派的被父亲彻底击垮之后,他感觉人世间的某种美好被抹去了,生活变得黯淡无光。就在这时,少女阿南蒂闯入了派灰色沉闷的生活。当阿南蒂跳起婆罗门舞之时,在少年派的心目中,她就是连接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她的身上散发着神性。电影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当阿南蒂走到前面来领舞时,导演李安给阿南蒂面部特写镜头,突出了她面庞的圣洁,而派的视线自下而上注视着阿南蒂,目光中流露出类似信徒膜拜神灵时的景仰,这时候的阿南蒂犹如高高在上的神祗,接受着派这个凡间少年的膜拜。派带阿南蒂去看老虎理查德・帕克,阿南蒂认为老虎转头是因为它在倾听什么,这让派欣喜万分。父亲用老虎食羊这个血淋淋的事实残酷地打破了派的信仰,但是通神的舞者阿南蒂却相信老虎是有灵性的,这使得派重获宗教的信仰,找到了活着的意义。舞者阿南蒂既是推动少年派心灵旅程的重要人物,同时也给影片加入了印度教舞蹈的神秘东方宗教元素。
3.毗湿奴
毗湿奴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保护之神,毗湿奴化作十个化身下凡救世的宗教典故在印度家喻户晓。毗湿奴的意象在影片中共出现了四次,强烈地烘托出印度教的神秘气氛。第一次是母亲给派讲解“黑天吃土”的典故。黑天是毗湿奴十个化身中的第八个,黑天为了消灭战乱降生于人世,由南达王和雅修达抚养成人。幼年的黑天偷吃泥土,但害怕责骂说他没有偷吃,雅修达就让他张开嘴检查,结果从黑天的嘴里看到了整个宇宙。在这一段的处理上,导演没有让母子俩用英语交流,而是刻意让他们用印度语一问一答,在神秘的印度音乐配乐之中,镜头由远及近,画面上黑天张开的嘴巴越来越大,最终宇宙变成了真实立体的宇宙,给观众带来视听上的震撼;第二处是在盛大的印度教仪式的背景下,河面上万千的河灯闪耀着光亮,如梦如幻。母亲告诉派:“我们不过是毗湿奴梦境中的幻想”,传说宇宙循环之始,毗湿奴苏醒,从他的肚脐里长出一朵迸发出耀眼光华的莲花,莲花中诞生的梵天创造世界,而循环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毗湿奴不断苏醒、沉睡,世界的诞生和毁灭周而复始,所以母亲才认为“我们不过是毗湿奴梦境中的幻想”。第三处是派为了喂食老虎,杀死了一条发出青光的大鱼,他痛哭流涕喊道:“感谢您毗湿奴化身为鱼,拯救了我们的性命。” 这里蕴含的印度教典故是,在洪水泛滥时毗湿奴变幻为第四个化身――灵鱼马特斯亚,拖动方舟拯救了人类始祖摩奴;第四次是食人岛远远望去犹如一个人横躺在海洋之上,对应了毗湿奴躺在大蛇身上沉睡,在浩瀚的宇宙之海上漂浮的神话。食人岛让饥饿濒死的派活了下来,同时又给予他神谕,启发他继续启程,故而可以理解为食人岛是毗湿奴的化身,解救了陷入绝境的派。
(二)心灵救赎的重视
新时代运动之前,人类期盼科技的进步带来经济的繁荣和物质的丰富,把科学推上至高无上的神坛。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现尽管科学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益处,但是并不能担负起绝对信仰的重任。在新时代,人类对过度的科学和理性崇拜进行纠正,开始注重心灵层面的探索。
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多处体现了对科学至上的否定以及追求心灵救赎的思想。首先派的一家人在饭桌上关于科学与宗教的争论体现出了这一点。派的父亲幼时患有小儿***,神灵没有拯救他,而是西医治愈了他的疾患,因此他认为宗教“是美丽的谎言”,他告诫派:“百年间科学指引我们探知宇宙的深度,远远超越宗教几千年的成果。”但是母亲反驳父亲:“科学能引领人类探知外在的事物,但内在世界却不行。”最终派选择受洗,意味着他相信宗教能解决人类内心世界的问题,父亲很失望,母亲却露出欣慰的笑容。
其次,派将残酷的海上残杀解读为精彩奇幻的海上漂流,正是对自己的心灵救赎。为了活下去,派不仅杀鱼吃荤,甚至还杀人食人,这是出于科学的、外在物质的需求,使得他的肉身得以存活,但是内部的心灵的问题却不能解决。杀人食人的罪恶感以及孤独无助折磨着派,此时的派仅剩下一具凡躯在苦苦支撑,在炼狱般的海上漂流中,只有才能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少年派依靠精神信仰完成了自我的心灵救赎,到达了精神的彼岸。
再次,少年派与老虎的关系体现了印度教中的心灵哲学。西方人期盼东方宗教能够帮助他们找回在物质的世界里失落的心灵,其别关注印度的瑜伽。原著作者扬・马特尔创作这部小说之前在印度待了13个月阅读宗教经典,在原著中体现印度教教义也就不难理解了。瑜伽倡导一切冲突的事物最终达到和谐统一。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俱卢族与般度族进行俱卢大战前夕,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黑天大神告诉阿周那 “俱卢之野”就是人的内心世界的体现,俱卢族象征着卑下的经验自我,而般度族代表的是受黑天大神指引的,超越了经验自我的最高自我。对于印度人来说,征服自我是最艰巨的伟业,最高自我要战胜卑劣的经验自我,就如同般度族征服俱卢族一样经历惨烈的战斗。而对立冲突最终达到的最高境界则是和谐统一的瑜伽。俱卢大战之后,两方的幸存者都了悟到自己和对方同来自于一个本源――“梵”,于是他们进行了和解,实现了人与最高自我的结合。[4]少年派与老虎的关系正是瑜伽和谐统一的体现。厨子杀害了派的母亲后,派的人格***成少年派和老虎,少年派如同般度族,代表最高自我,具有神性的一面,老虎就如同俱卢族,代表经验自我,具有兽性的一面。在漂流的过程中,少年派一开始与老虎进行激烈的斗争,而最终少年派放弃了杀死老虎的绝佳机会,而是选择驯服了心中猛虎,达到了神性和兽性的和谐统一。
(三)轻视宗教派别
新时代运动的一个典型思想是强调人类自身的灵性,轻视形式上的宗教门派、教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也体现出了这种轻宗教派别的思想。幼年时的派在母亲的宗教启蒙下接触了印度教的诸神传说,后来又遇见了基督教和***教,获救成年后的派又信奉了犹太教,在大学里教授犹太哲学,四种排他性的宗教竟然同时在派的心中并存。无论派每次呼唤的“神”是谁都不重要,因为派相信每个宗教的“神”都是一样的存在,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有时候是以毗湿奴的形式,有时候是上帝,有时候是真主,例如影片中当他第一次与***教相遇时,他说:“变幻多端的神又以不同的形式降临在我面前,这次的方式是真主。” 对于派而言,宗教是心灵与外界的重要沟通纽带,信仰哪一种宗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宗教都可以净化他的心灵,给他精神寄托和指引,为他的生命注入意义。
综上所述,在西方兴起的新时代运动波及全球各个领域,其影响还扩展到电影业。李安导演的最新力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也体现了新时代运动的元素。首先,影片中凸显了印度教的三种意象――莲花、舞者、毗湿奴,烘托出了强烈的神秘东方宗教氛围;其次,影片中表达了新时代运动对科学至上的否定,突出了精神信仰的重要性,还用少年和老虎的关系隐喻了印度瑜伽的宗教教义;最后派同时信仰四种宗教体现了新时代运动轻视宗教派别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叶舒宪.“新时代”运动的文学冲击波――从《塞来斯廷预言》到《哈利・波特》[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2(02).
[2] 宋守华,聂德民.身心灵概念及疗法在大陆流行的原因解读[J].社会心理学,2013(08).
[3] 侯***.从“新时代运动”说起 未来亚洲电影的文化合作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可能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01).
[4] 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29.
[作者简介] 季丽晔(1985―),女,江苏南通人,文学硕士,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外文系、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文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新时代运动解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