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小男孩戴着沉重的手铐,面无表情且十分沮丧地站在牢房的铁栅栏后面,这种情景在美国很普遍,因为美国法律在处置青少年犯罪和成年人犯罪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我们上海社会学界的几位同事在德国《明星周刊》记者的帮助下,对迈阿密关押学龄儿童的少年监狱进行了一次专访。这就是在美国的迈阿密少年犯监狱的一幕情景。
12岁的美国少年杰米,看上去个子矮小,而且是那样无药可救地好动。沉重冰凉的脚镣铐在他细瘦无力的裸关节上,那双小手被反铐在后背,这看上去似乎太残酷了一些。另一方面,与他同伙的年龄相比,他们也没有比他大多少,这么小年龄的人竟然已经多次撬窃了停在街上的小轿车。“警察为什么又一次把你关押在青少年犯罪中心?”杰米对此的回答是:“我偶然搭车坐在驾驶员身边的位子,但那驾驶员似乎偷了人家的东西。”
该中心负责人佩格警长好像心情不错地告诉记者:“很遗憾,在运送途中我们不得不给这些孩子戴上手铐脚镣,否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逃跑,此外,手铐脚镣可以明确地告诉他们:‘你们做了坏事情!’”在空荡荡毫无摆设的拘押中心接收大厅里,杰米等20多名少年犯被卸下铁手铐脚镣,然后在一排排看上去犹如电影院里的座位上就座,有些人试***横躺下来睡一下,直到警官传唤到自己名字时,立即站起身来。墙上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谁携带了武器进入本中心,谁就会立即遭到拘捕。”墙角顶端挂着一个大电视机,屏幕上正在放映一部动画片,佩格警长告诉我们:“这里保证始终只放映没有暴力的影片。”
佩格警长看上去很粗壮,头戴一顶彩色的小***帽,以突出他的非洲血缘。他似乎心情不错,他努力管理着迈阿密青少年严重的犯罪现象,他每年要看着6万多名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依次在执勤警官处进行登记、计算机录入,然后流星般地进入自己的监狱。大概三分之一的人要先被送往迈阿密郊区的少年犯拘留所。在那里,尽管们根据客观的、理智的检测程序,然后决定谁必须被关入监狱。每个案例的审讯员都各自坐在一个具有高级功能的玻璃小房内,桌子上配有一台电脑,对面坐着一名少年嫌疑犯,审讯员每提问一名少年就拿出一份长达数页的调查问卷,那上面主要问题有:这个男孩或女孩是否曾经有过自杀的企***等等。女审讯员李斯莉一边向对座的男孩提问,一边打开问卷。只见那男孩对她的问题使劲不停地摇头:“不,我没干过!不,不,我从没干过!”那男孩不识字,也不会书写。据他交代,他半年前已经离开学校,今天已经是第三次被拘押来此。然而,有一点他非常明确:如果表示自己有自杀的企***;那么就得像***者一样受到严厉看管。这一次,他曾拿着手***威胁一名同校的女学生,并强行扯下她脖子上的金项链。当女孩想抵抗时,他用***柄猛砸女孩的下巴。
按问卷规定,对犯罪行为以点数打分:用武器作案计10个点,一项谋杀罪计15点,用重器械击中要害部位计12点。那男孩有两次前科,再计4点,显然已经超出了12个点的规定界限。此刻,这名13岁的少年无动于衷地从女审讯员的手里接过调查结论书,他完全清楚自己将很快被送往少年犯监狱。佩格警长板着脸很严肃地对李斯莉嘀咕着:“不久,我们还要去看他。”
在评估中心这个冰冷的世界里,等候审讯的少年们要排上数小时的队。有时候,这些孩子会等得不耐烦,如果谁出面发几句牢骚,警官就会将他带去一个单人间,直到他态度改变为止。佩格警长属下的那帮警官都身强力壮,而且级别都较高,他们一般不用化很大力气就能维持好各项秩序。监狱为那些毫无悔改的倔强分子准备了两把有皮腰带的钢制沙发椅,看上去既像一把电交椅,又像一把牙医用的躺椅。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他们紧紧地绑在椅子上。但去年我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动用了一两次。”佩格警长说到此时似乎情绪好了许多。
外面停着一辆驶向少年犯监狱的面包车。在一些男孩和女孩上车前,警官重新给他们带上了手铐脚镣,因为要预防逃脱的危险。有3名漂亮的拉丁美洲女孩向我们点头打招呼。这次是系列作案,她们联合盗窃了一辆赛车而遭被捕,女孩的名叫奥尔嘉、朱迪和瓦蕾莎,被告有较轻的刑事犯罪。奥尔嘉13岁,她因为摆脱了家里专门为她安装的、监控她是否曾离家外出的电子遥控器后,在她母亲显然感到对她无可奈何时便打电话报警。奥尔嘉说:“妈的,这老人实在坏透了!”监狱里太单调无聊,这些年轻人就是在铁栅栏里面还常发生激烈的互相殴斗。然后,每天洗澡时在许多女孩和女看守的众目睽睽之下都裸的,毫不在意。“许多女孩都是搞同性恋爱的……”这年仅13岁的女孩似乎很有经验。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参观访问,我们怀着异样复杂的心情,拖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迈阿密少年犯监狱。我们唯一能够考虑的事情,就是我们这一辈人如何去完成我们肩负的重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美国少年犯监狱参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