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同性恋电影现象,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他们以社会根源和文化视角等为出发点,对美国的同性恋电影进行了研究。本人通过综述,探究国内学者研究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美国同性恋电影 国内研究 社会根源 文化视角 不足
同性恋现象漫长久远,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发展为一种突出的社会现象。美国有关同性恋的电影也愈来愈多,国内学者纷纷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了美国电影中的同性恋现象,挖掘同性恋背后彰显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深刻的社会根源。
1.文化内涵视角的研究综述
郑宜庸(2006)认为,西方同性恋电影在观念表达上受到不同年代同性亚文化的影响。他撰文探究了同性恋亚文化的发展与同性恋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
芦何秋(2007)年认为,华人导演李安的《断背山》是通过展示同性之爱,实现了同性恋与异性恋、东方与西方的跨文化传播的。
孙艳(2011)通过对东西方同性恋电影的比较,从深层面透视了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存在的社会根源:前者是对社会责任感的逃避,后者是为寻求社会认同、彰显自我身份而进行的抗争。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同性恋文化,探究了同性恋现象变化的轨迹以及人类情感发展史的变化。
王彤(2011)从电影saving Face中美文化差异入手,借助同性恋等故事情节来阐述几代华裔在缔守传统文化观念过渡到接受美国文化的转变,敦促人们去思考“面子”和幸福的真正含义
李晨光(2012)在文章“从电影《断背山》看中西文化冲突”一文中,分析了《断背山》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文章认为,西方人在同性恋文化的认同上高于东方文化,西方世界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相当宽容,同性恋被认为“既不是罪恶,也不是病态”,这是也《断背山》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吴兵东(2015)则从不同的视角来论争文化对电影的影响。电影 《欲望号街车》同性恋是威廉斯剧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不应因其表达的曲折隐匿而被忽视。因社会***治背景和电影审查制度的原因在电影中同性恋主题被去除,但不影响该片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
2.社会根源视角的研究综述
根据Alice Walker改变的电影the color purple,是一部描写女性意识觉醒的电影,然而电影中主人公Celie和Shug同性之间的爱,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探究。郭玉英(2005)在其文章中,将这种同性之间的爱恋与Albert和Celie之间扭曲的异的关系进行对比,认为这是对父权制度文化体制下异观念的颠覆和否定。
刘梦雪(2010)以美国电影《美国丽人》为范本,探讨了影片中直接或间接传达的诸如危机、冷漠以及同性恋等主题,思考应该如何去感悟人生的美丽、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无奈等现代人共同面临的困惑。
王红华(2011)在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的大批女同性恋为主题的电影的基础上,探究了女同性恋电影深层的社会、历史成因以及对于21世纪女同性恋电影发展的影响。
刘玉晓(2011)通过解读《真爱人生》这样一部黑人女性的电影,认为该片改变了大家对同性恋特别是女同性恋的看法,揭示了女性问题在社会中依然严峻的残酷事实。
肖盼(2011)以一部纪实电影《米尔克》为视角,以社会学批评学方法,从群体观点出发,通过对社会背景的反映,揭示群体压力下的同志群体的生存状态,弱势群体有力而有限的抗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弱势群体、社会运动和***的关系思考,最后得出通过运动或***建立最大范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是人类获得平等的根本途径。
路庆梅(2012)的文章,从道德的角度,对美国电影《孩子们都很好》中同性恋家庭进的伦理关系进行了反思,认为同性恋家庭无形将自己置于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规训之下,它在最初更多地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生存选择。
林莉(2013)对此持有相同的观点,她从同性恋主题出发,对美国电影《紫色》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女同性恋现象是女性个体和团体意识觉醒的象征,是对传统男权制的强烈批判和颠覆,本质上是改写。妇女主义者意***借助同性恋手段,宣泄抗议之声。
曾涓涓(2015)通过对影片《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美国同性恋文化的反思,认为美国社会对待同性恋文化,经历了从迫害、漠视到宽容的漫长历程。然而就目前而言,作为长久以来漂移在社会制度边缘的亚文化群体,同性恋进入美国主流文化的道路仍然很漫长。
3小结
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在对待美国电影中的同性恋现象时,主要关注点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同性恋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其二是同性恋形成的社会根源及其抗争形式,这些研究成果无疑会加深了我们对美国影视文化的认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方面深刻体会美国文化以及背后的***治因素。
然而,纵观国内研究,在论述社会根源方面,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女性抗争的探究,对男同性恋的处境关注过少。也就是说,国内在有关美国同性恋的电影的研究上,路径过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参考文献:
[1]曾涓涓.妥协中隐秘反叛中前进――《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的美国同性恋文化[J]. 电影评价,2015(12)
[2]郭玉英.从《紫色》看爱丽丝沃克的黑人女性写作立场[J].
和田师范专刊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1).
[3]李晨光.从电影《断背山》看中西文化冲突[J].文化纵横,
2012(12).
[4]林莉. 同性恋主题的复写与改写――《紫色》:妇女主义者
抗议的最强音[J]. 《安徽文学月刊》,?2013(2):38-39
[5]刘梦雪.《美国丽人》主题探析[J].电影文学,2010(18).
[6]刘玉晓.傲慢与偏见下的自我救赎――影片《珍爱人生》的
女性主义解读[J].电影评介,2011(2).
[6]芦何秋.同性恋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以《断背
山》为例[J].2007(10).
[7]路庆梅. 论《孩子们都很好》中的道德规训[J].电影文学,
2012(6).
[8]孙艳.关于东西方同性恋电影文化的断想[J]宁波广播电
视大学学报,2011(4).
[9]王宏华.20世纪90年代美国女同性恋电影解读[J].电影
文学,201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美国电影中同性恋现象国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