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伊君,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物理力学、激光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核爆炸光辐射最小照度到来时间测试仪,参加中国第一、二次核试验,获得有价值的测量结果。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从事强激光技术研究,被任命为我国激光某任务专家组组长,带领来自全国5个部门、10个研究所、数百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经近30年的努力,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使我国该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对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起了重要作用,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父亲身上感受到科学报国的精神力量
1930年11月,赵伊君出生于北京。其父赵广增当时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抗战爆发前夕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193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归国,只身前往迁至重庆的中央大学任教。
赵伊君的少年时代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沦陷区岁月。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陷落。日***进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行经济物资统制,禁止中国人私自买卖粮食。他们把城中粮仓里的麦麸、稻壳、高粱、玉米棒子、沙粒、老鼠屎以及虫子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搅和在一起磨成面,供给城内的中国居民吃,还把这种猫不闻狗不舔的混合物取名“共和面”。家里偷藏下来的一点白面吃完后,为了活命,妈妈每次都要硬逼着刚上小学的赵伊君把那难以下咽的“共和面”吃下去。
沦陷区的屈辱生活,让人们陷入绝望。1943年10月,13岁的赵伊君和弟弟赵伊笋在母亲的拉扯下,随着苦难的迁徙人流,穿越炮火纷飞的战区,来到重庆与父亲赵广增汇合。重新聚首的一家四口蜗居在一间又小又潮的泥糊竹篱笆棚屋里,唯一的通风透光窗户,窗框是白木条,上面糊着一层桐油纸。屋里的摆设更是简单到了极点:一张用两条凳子搭建的床铺,一张桌子,一个小柜。房子太窄,赵伊君和弟弟只能睡地铺。至于那张桌子,既是赵伊君和弟弟的课桌,又是赵广增的书桌,还是母亲做饭时和面、切菜的案板。他们在这个棚屋生活了整整3年,直到抗战胜利后返回北平。
与父亲长期分离的赵伊君终于可以和父亲朝夕相处了,但父亲每天一大早就出门,很晚才回到家,陪伴在家人身边的时间少之又少。父亲忙忙碌碌在干什么呢?已经到了懂事年龄的赵伊君,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父亲。
赵广增供职的中央大学,在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学科最全、学生人数最多,堪称当时的最高学府。抗战岁月中,国难家仇激发起中大师生发奋***强的巨大精神力量。中大的教授在教学之余,始终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脚踏实地地进行科学研究。他们是以讲台和实验室为阵地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抗战,为争取最后的胜利默默奉献自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光谱学研究的全盛时期。刚到重庆的赵广增了解到中央大学物理系还存有一些战前进口的光谱学设备后,决定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放电管中电子温度之研究”,继续跟踪物理学的前沿领域。1943年底,赵伊君一家团聚时,正是赵广增的物理实验最关键、最艰难的时刻。他几乎把全部的身心都倾注到科学实验之上,每天从讲堂上下来穿上白大褂就直接进了实验室,在家里的时间只有吃饭和睡觉。赵伊君的弟弟赵伊笋,出生后营养不良、体弱多病。到重庆后,正碰上中央大学流行病爆发,不幸被传染。即使在儿子重病住院期间,赵广增照样天天做他的实验。后来儿子去世,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继续坚持研究。由赵广增及其助手汤定元合作完成的在顶尖杂志《Physical-Review》上,是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物理系教师取得的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身教胜过言传。赵伊君每天看着父亲早出晚归的身影,看着父亲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摆动设备时大喜大悲的表情,看着父亲经常半夜起床溜进办公室夜读的行动……他知道在书本里、在实验中有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父亲。
少年时代沦陷区生活的痛苦记忆、千里徙转寻亲的百般磨难,让“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植根于赵伊君的头脑。父亲献身科学、学术救国的人生追求,也让赵伊君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科学报国、科学强国的坚强信念在父子两代人身上薪火相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赵伊君从小就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兴趣。1939年赵广增从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北平短暂停留过一段时日。当时,读小学三年级的赵伊君对父亲带回来的计算尺十分感兴趣。赵广增就指着上面的刻度一一讲解:这个是平方数,这个是立方数,那个是三角函数,还有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和以e(2.7828)为底的自然对数。一个小学生哪懂这些东西啊?可是那时候越不懂,好奇心就越强,越想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有一天,赵伊君在街口看到一份《科学画报》,画报里有介绍计算尺的文章。他就买回来边读边琢磨,还是不大懂。后来,他在东安市场的小摊上看见了一把计算尺,比父亲带回来的小很多。磨到妈妈心软了,赵伊君就得到了它。接下来,他比照着计算尺,对着《科学画报》的介绍,一点一点去抠,慢慢地抠懂了三角函数是什么,对数是怎么回事,怎么用对数来算乘法。
对计算尺的痴迷让赵伊君读小学时就形成了喜欢看书的习惯。来到重庆后,由于生活条件恶劣,他得了神经性胃痉挛,进食困难,休学半年。休学期间,赵伊君在家待不住,就经常跑到沙坪坝一家小书店蹭书看。一天,书店的一部新书引起了赵伊君的注意。这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的中译本。赵伊君浏览了几页后,就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书中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传奇故事,一直讲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很想买下这本书仔细读,但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所限买不起,他就天天来书店看上几页,边看边琢磨。
赵伊君越看越上瘾,书看完后,他反而觉得不解渴了。“牛顿天体力学是什么?”“牛顿与伽利略的争论又是怎么回事?”无数个问题在小脑袋里蹦了出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赵伊君:“神光利剑”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