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见巨龙腾飞,又闻金蛇起舞。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令中华民族极度自豪的一年。而“神舟”9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空中对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载人深潜7000米级新纪录,则是让我最亢奋的两件事。我想起1965年撰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中既有“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的无限感慨,又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的豪言壮语。这豪言壮语2012年成为现实。
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可见一斑。且不说,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领头羊和重头戏:就连发展本身也须臾离不开科学,惟有科学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37年前的1976年,由于“左”的思潮,特别是的影响,我国经济已到近乎崩溃的边缘。其后***同志认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选择了改革开放,又历经30多年的开拓奋斗,终于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言壮语。君不见“揽月”、“捉鳖”前反复的举世公告,“揽月”、“捉鳖”中的全程电视转播,已和1964年秘密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几经确认,才向全世界公布的情景有了天壤之别吗?中国对“揽月”、“捉鳖”的无比自信,缘于中国“揽月”、“捉鳖”的高超水平;而这高超水平,正是中国已从“一穷二白”转变为GDP跃升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体现。
毋庸置疑,科技可以兴国,科技可以兴档。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档案科技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跨越式发展。1978-1987年,是档案科技工作低水平发展的阶段;1988-1997年,是档案科技工作缓步发展并逐渐呈现新局面的阶段;1998年至今,则是档案科技工作步入正轨、快速稳定科学发展的阶段。特别是1995年,国家档案局提出“科教兴档”战略后,我市档案事业认真贯彻并坚持“科教兴档”的方针,实现了档案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君不见,在我市档案事业发展中,既有侧重科教普及工作的市档案学会的忙碌身影;更有市档案局科研教育处,负责对全市档案科技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以及1997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的北京市档案科学技术评议委员会,此后又分别成立了“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北京市档案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北京市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和奖励项目的评审。这些专门机构的成立,有力推动了全市档案科技工作的开展,包括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君不见,30年前,区县档案馆刚刚组建,几间简陋的房屋,冷冷清清坐落在区县机关大院的一隅:如今新馆建设大多已是两轮,甚至三轮以上。尽管如此,还总有新馆一落成,便不敷需要的感觉。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换笔”的作家都能成为新闻:而今档案人使用笔记本电脑、无纸化办公,已司空见惯。记得,20年前,档案报刊曾为档案人频频跳槽,忧心重重地开展讨论;谁知今天连退休的档案员也成了返聘首选的香饽饽。
君不见,档案人、档案工作已从幕后到台前,走向社会,走上广播电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60周年庆典、2011年***90周年、辛亥***百年纪念等活动中大显身手,知名度、美誉度节节攀升,档案馆已成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别是《档案见证北京》系列讲座的举办,档案馆正在成为与***书馆、博物馆并列的社会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
而这些都离不开科教兴档,是科教兴档提升了档案人的素质,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提振了档案事业的品位。“风雷动,旌旗奋”,如今,在***的十精神指引下,档案人正全力以赴建设一个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一个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一个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这是一个宏伟远大的目标,科教兴档首当其冲。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只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如所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深信“久有凌云志”的北京档案人,一定会在“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建设中,发扬北京精神,做出新贡献。一定会在自身的“揽月”、“捉鳖”工程中,激发出更多正能量,把档案馆建成可供查考、可受教育、可进行科研、可开展学习,甚至有点休闲功能的、一点也不逊色***书馆、博物馆那样的受社会公众欢迎的多功能的公共文化事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