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的代表作,他的这本书是一部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经典。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人类超越自卑的唯一方法就是培养与他人合作能力。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培养对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婚姻、生活都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当下的青年人来讲有更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意义 自卑 合作
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他的《自卑与超越》成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推荐的书目,他的见解和观点对于当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这本书与当下青少年的特点谈谈培养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首先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探讨了一个深刻的问题,那就是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士兵突击的许三多经常说一句话就是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然后别人问他那什么是好好活?他说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如果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大多数人不屑于回答这样的问题。在网上有三个问题没有答案,第一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就是爱情是什么?第三个问题金钱是万能的吗?像这类问题人活着为什么或者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多半都是在我们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才可能会想起来的问题。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活在意义当中,每个人的喜欢的东西,做事的方式都在表达着我们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
个体心理学发现人生无非就是三大问题,哪三大问题呢?第一个问题就是职业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生存。第二是就是社交问题,怎样与他人交往。第三问题就是两性问题,怎样与异往。我们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表明了我们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人生意义实际上就是这三个方面,我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怎样与人打交道,怎样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爱情生活缺失,工作上没什么作为,生活中也没什么朋友。那么他的生活范围是非常狭小的,他的生活意义就是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当有了这样心态自我可能就比较封闭。如果一个人爱情甜蜜,事业有成,交友广泛,那么他的生活就充满机会。所以,对于一个存在于社会的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对他人的关注以及相互合作。对于一个生活幸福美满的人来说,衡量的标准就是在工作中,他是一个好的同事,在婚姻中他是一个好的伴侣,在朋友中,他是一个好的伙伴。
个体心理学认为,生活中所有的有问题的人,比如精神病患者、罪犯、问题少年、自甘堕落的人,他们心理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种归属感和对他人社会的兴趣。他们在处理自己的职业、友情和异性的问题时,不是与人合作。他们追求的成功是一种个人的虚假的优越感,这种虚假的优越感只有对自己有意义。事实上,只对自己意义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他人独自生活。真正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流产生。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同时他也指出没有对象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老师的对象是学生,医生的对象是病人,主持人的对象是观众。如果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获得对象的认可,而这就需要个人与对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如果没有认识到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对他人与社会的贡献上,就会南辕北辙,无论怎样努力也不会获得社会与他人的认可。
自卑这种心理每个人多少都有。尤其作为个体的人来讲,在很多时候会有这种心理。虽然很多人外表看起来很强大,有时反而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阿德勒这本书核心的观点就是如果你想超越自卑,唯一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学会与人合作。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缺乏合作精神呢?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儿童在青春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每个人的童年生活对人的一生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常言道,三岁看大,六岁看老。意思就是一个人的性格基调小时候就定下来了。什么样的孩子成长中会出现问题比较多。心理学家发现一种就是受到溺爱的孩子,父母对孩子唯命是从。这样就是对孩子生活意义的误导。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很多都是生活在溺爱的家庭环境当中。独生子女家里什么资源都是他的,没有什么东西得不到。一旦遇到得不到解决的事情就会采取非常手段。被溺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愿望就是应该执行的法律。他认为他自己不用努力争取就可以出人头地。他们的人生意义就是自己是至高无上,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一旦他没有成为众人的焦点就会特别难受。如果到社会中发现没有他所习惯的呵护与顺从,就会认为社会上的人与他为敌,一定寻机报复。假如一个孩子他的想法是这样的,那么他所采取的的所有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与溺爱的孩子相对应的就是被人冷落的孩子。这种儿童也比较容易出问题。因为从小较少受到关注,很少被关爱,这样的孩子不知道关爱与合作是什么,当他在社会中遇到困哪时,他们会低估他人的帮助和善意。被人冷落的孩子很难信赖其他人。这也就是很多孤儿和私生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还是鼓励竞争远远超过合作。从上小学就开始排名次,而且名次还公开。这无形中还是在鼓励孩子争名夺利。高考是千***万马过独木桥,那些总是考第一名的孩子,他们的不幸不见得比考在后面孩子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兴趣主要在自己身上,他们的主要目标不是与人合作,而是保住自己追求名次的优越感。如果把竞争意识贯穿于整个求学过程中,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灾难。所以现在在一些重点大学或者学习优异的孩子中间更容易出现种种心理问题。
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作为教师更应该付出耐心。如果一个经常逃学的孩子老师惩罚他,那么对于他来讲就更加有了更加厌恶学校的理由。这样就会成为恶性循环。一个总在学校挨骂的学生会尽可能的回避老师和学校。法国一部电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里面的孩子,都是问题少年,被家长送来特殊学校接受管制,对于这种孩子,用严厉的态度和体罚不会奏效。他们新来老师对他们很好,教他们唱歌,用爱与音乐来塑造孩子们的性格。渐渐感染和改变了一群问题少年。
总结上面我们谈到,无论是倍受溺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无论是成绩优异还是差的孩子,培养合作能力是唯一解决他们心理问题的方法。对于纯粹利己主义的人生态度必须彻底的反对。只有通过对他人的兴趣与关爱,人自身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如果一个人能通过自己的工作贡献社会,那么就很少有自卑感与失败感。这种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不断的感知和训练的。对于同伴的兴趣是在家庭与学校的训练中得来的。需要父母与老师的关爱与技巧,培养孩子在与同龄人的日常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找到处理事情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著 重庆出版社 2011年8月第一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谈谈青少年培养合作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