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儿响来玉鸟唱》这首歌曲是云南少数民族彝族撒尼人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本文通过对歌曲本后的故事讲述了撒尼人敢爱敢恨的名族特点,和歌曲的创作背景来描写歌曲对于彝族人民的改变和影响,也从歌曲的创作特色和艺术处理方面告诉读者怎么样通过故事的本身去理解和诠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而更好的去演唱歌曲。
歌曲是著名作曲家葛炎创作的,葛炎是汉族,1922年出生在上海,原籍浙江省的杭州,是中国著名的电影作曲家。1936年曾经参加过***,加入了“我们的儿童剧社”。 1938年后又进入延安青训班学习,从此以后开始音乐的创作生涯。抗战时期曾经写过救亡的歌曲《春耕曲》。后来就任八路***129师的先锋剧团、抗大总校文工团、东北******大学文工团音乐队的队长和指挥。建国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的作曲家,1950年又调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组的组长。他参与制作和作曲的电影有《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秋瑾》、《笔中情》、《天云山传奇》、《从奴隶到将***》、《渡江侦察记》、《阿诗玛》、《枯木逢春》、《老兵新传》、《聂耳》、《天仙配》、《南征北战》等等,也是著名音乐故事片《阿诗玛》的编剧和作曲家。同时还创作有《欢乐的火把节》、《百万雄师过大江》等等优秀的乐曲。其中《阿诗玛》获得了西班牙的最佳舞蹈片奖,《芙蓉镇》获上海文艺创作优秀创作奖、影片奖、音乐创作奖,金鸡奖最佳音乐奖提名、上影小百花最佳音乐奖。
说起这首歌曲的由来,不得不说当时的著名导演刘琼,原名刘伯瑶,找到了当时小有名气的葛炎,因为当时的刘琼发现了一个很好的素材,并且想把它拍成电影,而这个素材就是彝族撒尼人口口相传的爱情故事“阿诗玛”,当时葛炎在看过这个素材后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刘琼,并开始了歌曲的创作和改编,那时候新中国成立没几年,所以也请了那时候民歌界很出名的杜丽华老师演唱,这首歌曲和故事也深深地感染了杜丽华,从此以后杜丽华就定居在了云南,一次一次的回味那个故事和那首歌曲,这首歌曲也让很多人记忆犹新,一直被广为流唱。
最早认识“阿诗玛”,是从爷爷奶奶的口耳相传中,那时候我只是好奇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节,并没有深刻的了解故事背后很多内涵,“阿诗玛”是撒尼族的一个女孩,传说她勤劳善良、朴素热情、能歌善舞、不畏强权,其实这些主要是那时候撒尼人的缩影,她爱上了彝族小伙“阿黑哥”,这个时候传说中的恶势力就出现了,地主的儿子“阿枝”也爱上了“阿诗玛”,所以他和“阿黑哥”两人开始比赛对山歌等等,但是每次都是阿黑哥胜利,心胸狭窄的地主“热布巴拉”就勾结了神话中的“崖神”,用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和“阿黑哥”,但是有“阿黑哥”一个人活了下来,那时候只能听见“阿诗玛”弱弱的喊了一句“阿黑哥,救我”,就再也没有声响了,当“阿黑哥”上岸以后他就一直在寻找“阿诗玛”,他一直一直寻找着,找到大河变成了小河,每次他大声呐喊“阿诗玛”,就听见远远地传来同样的回音,也许是上天不忍心善良的“阿诗玛”就此香消玉殒,所以把她变成了一块很大的石头,也就是后来所传颂的“回音石”,每次你说什么话都可以把你的声音给传回来,现在这块石头就屹立在云南的石林当中,每每看到在夕阳中背着竹篓,身穿撒尼族服装的石头,就忍不住有些怀念和感慨那一段令人有些伤感的故事。虽然“阿诗玛”作为“回音神”屹立在石林,但是真正的起源地却是在云南的曲靖,也是自己的故乡。
这首歌曲的调式是大调式,也是民族民歌常用的徵调式的,《阿诗玛》这首歌曲,描写的是“阿诗玛”和“阿黑哥”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虽然经历了苦难,但是他们还是那么的勤劳、热情,想要过上“我织布来你放羊”的幸福生活,并没有被恶势力所击倒。这首歌曲在故事中是属于中段部分描述,也是“阿黑哥”刚把“阿诗玛”迎接回家的片段,那时候地主的儿子“阿枝”刚刚输了,地主“热布巴拉”也刚要请“涯神”对付他们,但是那时候“阿诗玛”和“阿黑哥”并不知道,他们只是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一边唱歌一边骑马回家,并且“阿黑哥”希望回家后妈妈看到美丽、勤劳、善良的“阿诗玛”感到开心快乐。这首歌曲其实也是在表达撒尼人民对没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对一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描绘。
“阿诗玛”对于撒尼人来说,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个故事被老辈的撒尼人口口相传,后来慢慢的被能歌善舞的撒尼人演唱成为歌曲,到如今也被人们流传。在云南的石林就屹立着“阿诗玛”的天然石像,在撒尼人生活中也有关于阿诗玛的节日,而且现在撒尼的姑娘们都以自称“阿诗玛”为荣耀,因为这代表你是一个能歌善舞、人情奔放的撒尼人。在篡文化的发源地云南曲靖市的市中心,也屹立着“阿诗玛”骑马的雕像,这是要告诉人们,做人要勤劳、善良、热情。而且在云南有生产一种香烟,就是以“阿诗玛”命名的。
撒尼人的勤劳、朴素、热情、勇敢、机智,和撒尼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成就了“阿诗玛”流传至今的动力,但也是“阿诗玛”的故事深远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撒尼人,使他们在劳作中有了希望和动力,有了勇气和决心。撒尼人的故事现在不仅仅是影响着他们,也影响了中国很大一部分人,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事业和名族发展,使他们的生活一天天更好了起来。
葛炎的这曲《阿诗玛》是新中国成立早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还有些动荡不安,这首歌曲不仅仅是描写了一个爱情故事,也是宣扬了一种民族精神,就是敢于和恶势力作斗争的名族精神。这首歌曲是彝族人民的生活缩影,也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去学习的一种生活品质,对于生活的希望、勤劳、热情。我们也应该学习伟大作曲家葛炎,宣扬民族精神,在民间找取我们应该值得学校的优秀歌曲和故事,通过一些媒体传扬这种精神,也让我们永远深刻的去记忆了一段故事。我相信“阿诗玛”不管过去多少年,她一直活着,活在撒尼人的生活中,也活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电影《阿诗玛》插曲“马铃儿响来玉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