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异乡酒店,孤独一人。一开门,酒店床上放着一支红玫瑰。哭笑不得。酒店或许以为这是很应景、很温馨的服务,殊不知这个时候,住在异乡酒店的有几个是有情人相伴的?除了倍添孤寂和思念外,还有其他效果吗?”这是一个哥们在情人节发的微博。我问他:你这是故意装给谁看呢?
“今天我没有情人,只有人情。”这是另一个哥们发的。就在白天别人问他:怎么过啊,今天?他答:难过。
晚上回家,我问老公,怎么过啊?他比较平淡:“咱们是夫妻,不是情人。”我比较郁闷:“情人节的来历知道吗?是一个叫瓦伦丁的神父给年轻人偷偷证婚,后来被处死了,为了纪念瓦伦丁,才有了瓦伦丁节,也就是咱们说的情人节,本意就是给相爱的夫妻的,什么时候到中国成了小三节了?”老公为了逃避大餐、玫瑰等庸俗套路,很坚定地表示:反正现在这节已经弄得没法过了。
果然,马上看到另一个哥们的微博:“西方的情人节其实是爱人节,而此时中国的情人节是要排除爱人、男女朋友的,所以其实中国的情人节是一个和临时过的日子,这日子有个冠冕堂皇的节掩护着,刚才某人打电话说今天不宜出门,因为日子太敏感。同感。”
我还有个哥们干脆表示:“这种情节恶劣的节俺不懂!”
瞧瞧,连个节日到了中国,也有中国特色起来,恨不得撇清所有干系。
于是,2月13日过情人节争取过到凌晨,2月14日陪老婆吃饭看电视,两边不得罪,成了城市生态的一种。有了微博,更为浏览众生相提供了最佳观测站。你会看到一些已婚人士平日里酒色财气粗壮,这夜格外安静,纷纷表白:简单的生活真美。
而另一边的女士则或者秀着新到手的礼物,以验明正身。或者展示酒吧、钢琴、巧克力照,以暗示:没有你,我也过得很好。真实的情况呢?其实不过是和另一个没伴儿的闺蜜去买醉,做个自我安慰。
我的一个女朋友,情人节当晚,老公出差外地,有姐妹表示形迹可疑。她自嘲道:明天要不我也去查查手机通信记录?嗨,算了吧,这么大鸣大放出门的,估计挺正当,倒是那些清醒认识到不宜出门的,才叫形迹可疑。
我只是疑问,现在的男人为什么喜欢装可怜?而现在的女人为什么喜欢扮坚强?
我则多年与此节无缘,印象中,在过去的十年中,有三个情人节都是在柏林电影节度过的。一次是一个人,遇到过另一个人,最终没那勇气玩艳遇。一次是和同事,两个女人互送了礼物。去年是和一个女闺蜜、一个男官员,三个组合奇妙的人,吃饭、喝咖啡。除了这三次,其余七次均印象淡漠。于是,我的情人节记忆,基本就是一个字:冷。在大雪纷飞的柏林严冬,20岁、25岁、30岁,日子就这么过去了,而男人和玫瑰花,也像大雪一样,降落并消散于无形。到如今,干脆连过这个节的兴趣都丧失殆尽,买一把比平时贵很多倍的必然快速凋零的花朵,能延长爱情的保险期吗?有些东西来了就是来了,走了就是走了,不过尔尔。
今年不知道你是怎么过的?明年你还会不会记得今年你是怎么过的?
情人节快乐!
对于中国意义的情人来说,这节就是个麻烦的制造者,快乐则是那唯一买不到的奢侈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情人节,还是小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