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就要有志气,有理想,相信自己,不怨天尤人;只要自己有真本事,能吃苦,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
――魏兴
在陕西省第一届创业之星集体合影留念时,我注意到一个头戴黑礼帽、身穿黄颜色唐装的中年男子。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同凡响、有个性。
第二次见面是在人民大厦的会议室外,他在签名送书,我也要了一本他的著作――《西北魏老根话本》。
第三次见面,在他咸阳秦都区钓台镇王道村南的“沙河古桥风情园”,这时,我才知道人称西北魏老根的他,真名叫――魏兴,咸阳渭河北北杜镇人,是沙河古桥风景园的老板。在闲聊中,我知道人们之所以叫他魏老根,是因为他出口成章的民间顺口溜、谚语串串秀以及诙谐幽默的表演。知道了他大名的来历,我再次的对这个陕西能人认真地打量了一翻。他真的可以说其貌不扬:黑面孔、一脸沧桑、中等个、一说话满口的秦腔,一个标准的关中汉子。坐下来,我了解了他的故事。
父亲的影响
魏兴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前期,咸阳渭河北北杜镇。父亲曾是老干部,上世纪60年代老人用歌谣形式诉说旧社会而名噪一时,后来被“打倒”,遣回北杜老家“劳动改造”。魏兴虽然只有中学文化程度,但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和他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出口不凡也成了他的绝活。
中学毕业后,因家庭问题他回家务农。由于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劳动积极,被选为生产队长。1986年,父亲后,魏兴接班,被安排到秦都电影院当了一名放映员。他工作积极,业务精通,和同事关系融洽,1992年全院职工推选他当了经理。
沙河桥遗址自从1986被发现,就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时不时跑到古桥边,看一看,摸一摸那些残留下来的桥桩,发些感慨。2003年,秦都区组织有关部门到广东招商,魏兴参加了招商团并到深圳参加了“世界之窗”博览会。
他看到,精明的深圳人在当地没有多少历史文化资源的情况下,竟然想出人造景观,以吸引游客。而咸阳地处历史文化宝地,拥有不计其数的文物遗址,却得不到有效利用,实在是一大憾事。他对同行的秦都区领导说,像沙河古桥遗址,就应当尽快实施保护性开发,吸引众多游客,造福秦都人。
执著的想法
从深圳回来后,魏兴又去了几次沙河古桥。他的保护性开发念头越来越强烈。终于忍不住了,他向上级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秦都区的相关部门领导同意了他的开发思路,而且由他一手操办,将此项目办成文化系统的一个经济实体。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项目没能通过,但魏兴还是一直念念不忘开发古桥遗址。他通过对张艺谋、赵本山等文化形象的剖析,他发现文化产业区域性越强,吸引力越强,咸阳作为十几个王朝的京畿重地,原生态文化积淀异常深厚,而传统的文化、文物旅游缺少娱乐性和参与性。这使他有了一个想法,假如在古桥遗址的附近再修建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娱乐中了解历史,来旅游和游玩的人一定会不少。于是他再次找到领导,说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他东拼西凑地借钱,单独把开发和保护沙河古桥的项目接了下来。
项目通过审批后,2003年5月,魏兴带领他的人马进驻到沙河古桥旁。这条沙河十几年前已完全干枯了,现在已经看不见河的痕迹。河床内杂草丛生,荒芜一片。他自己赤膊上阵,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劳作,这里成了一个占地200亩的开阔地,一个集文物古迹、民情风俗、时尚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沙河古桥风情园”落成了。
自信的人生
说到现在金融危机,经济不景气,来游玩的人不多,魏兴却并没有灰心,反而很自信。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他看好自己风景园的前景。因为他知道,凭着西北魏老根这面大旗,这种独有的当地特色的民俗表演,他的园子一定会宾客满席、车水马龙。
魏兴自豪地讲:做人就要有志气,有理想,相信自己,不怨天尤人;只要自己有真本事,能吃苦,成功只是早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