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段锦》是山东筝派的代表曲之一,它旋律流畅悦耳,风格特征浓郁,演奏技术颇具难度,经常被部级专业比赛选为必弹曲目。本文结合乐曲,着重分析该曲的演奏特点及训练要点。
【关键词】山东筝曲 拖劈 音准 风格
筝曲《四段锦》是山东筝派代表家赵玉斋老师的代表作之一,是山东筝派中极具代表性的乐曲。乐曲由<清风弄竹>、<山鸣谷应>、<小溪流水>、<普天同庆>四段山东大板筝曲以连奏的形式组成。乐曲幽默、轻快、描绘了家乡的秀丽风景与人们庆祝丰收时载歌载舞的喜悦心情,极为形象地展现了山东地区的风土人情与人文特征。
一、<清风弄竹>首段是相对抒情的乐段,该段用清秀舒展、秀丽优美的音调表现了“清风徐来,绿林猗猗”的诗情画意。音乐中需要右手的音色清亮、干净,因此在演奏中要特别强调指尖的触弦感,能做到指尖绷紧,明确义甲的触弦深度以及手指经过琴弦时的阻力感。左手方面,首先要了解风格性按音的音准。山东筝曲中的“4”与“7”出现频繁,但其不是标准的十二平均律中的音高,如果无法确定这种介于“7”与“降7”之间的“音缝音”音准,建议先采用“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可参考赵玉斋老师本人的音频进行模仿,多听多对比,把山东筝派的变音音准熟记于心,再进行演奏。这个过程看似容易,其实是乐曲风格演绎到位与否的重要环节,考验了演奏者的听力模仿力与分辨力。另外,传统筝曲中的按滑音特点显著,但由于记谱方式的不完善以及中国音乐特殊的传承方式,这些特点并不能完全在曲谱中表现出来,例如:
如果单纯按照曲谱演奏,即便是做到与曲谱完全一致,也并不能完全展现音乐特征。例如上滑音,一般是由某个音直接上滑到该音上方小二度、大二度或小三度音高,但在该曲中常出现的音效是在某个音上先做下滑,然后再立刻上滑。但是具体的按音时值以及音高,需要结合演奏者个人对于风格的把握程度和演奏经验。
二、<山鸣谷应>该段是速度相对较快的快板段落,较之第一段更加强调颗粒性及爆发力的运用,在音乐上形成一个明显的反差。此段的技术难点为快速“拖劈”。例如:
该段的同音都可用“拖劈”演奏,不同于河南筝曲中使用大指掌关节的拖劈,山东筝曲中的“拖劈”采用大指小关节进行演奏,在音色特征上更加清脆富有颗粒性。由于对于传统指法学习的不足,有些学生在演奏该指法时会用短摇来替代,单从声音特征来讲,两者的音色差别并不十分明显,但从演奏形式与乐曲风格来讲,使用传统的山东筝派“拖劈”来演奏,无疑更具有鲜明的音乐特点。由于该段速度较快,要注意左手按滑音和右手配合时的协调性,对于连续、快速的上滑音要做到果断、干脆,音准到位。这需要细致耐心的练习过程,按音时注意肩部不要因为紧张而出现“耸肩”的情况,正确的方法应该为臂膀自然放松,让力量自然贯穿在按音的食指与中指上,同时指尖发力,这样可以让左手的换弦过程更加自如迅速,对于按弦时的深浅程度上的掌握也更加准确。
三、<小溪流水>从标题就能看出,该段展现的是如潺潺流水般悠然自得的洒脱情怀,音乐轻松自如,张弛有度:
演奏该段时强调臂重的运用,尽量展现音乐的线条感与连贯感。此段左手的“颤音”运用较为频繁,注重“轻弹重按”,练习时注意训练双手不同时发力的配合协调性,另外,用“颤音”来做渐强的音效也是本段的另一个特点,具体方法是左手颤音时上下幅度逐渐加大、夸张,以此达到渐强的效果。
四、《普天同庆》这是乐曲的收尾段,展现了民众载歌载舞、欢乐喜庆的音乐画面。该段具有鲜明的节奏特征,较为频繁地变换各种节奏型,弹奏时注意演奏某些指法时要结合节奏特征进行重音分配。
谱例中连线的地方用“花指”演奏,花指在乐曲中通常起到连接乐句的功能,属于装饰型指法,但是在该段中花指频繁出现于重拍上,演奏时注意强调花指的音头与时值,不可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否则听起来容易让人感到节奏不稳。 乐曲结尾出现了连续三连音,常用的有两种指法:勾拖劈、勾抹托。指法的选择要以既能在快速演奏中无技术负担,又能展现铿锵有力的音色为佳。
小结
本文只是对乐曲的演奏技术特征进行了粗略地分析,想要弹好传统筝曲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浓厚的民间音乐知识作为基础,同时配以大量的音响资料分析试听,这样才能保证乐曲的基本风格准确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筝曲《四段锦》的演奏技术特点分析